当前,行业迈入存量市场的“深水区”。爆款产品一拥而上,产品迭代周期再加速——“利润与风口在哪”成为不少企业贯穿2025年的疑惑。
作为国内领先的光学技术公司,达尔科以手握超200项专利与技术认证,每年超过千万元的研发投入,在今年香港秋季灯饰展上以第五代光学技术“硬核”实力迅速“破圈”,也为2025年交出了一份确定的“生存报表”。
本期,古镇灯饰传媒走进达尔科,与总经理熊大章一同了解达尔科是如何以专利技术集群为矛、数字效率为盾,在通缩周期中展现“剩者为王”的韧性智慧。
![]()
![]()
第五代光学技术发布
重构库存管理逻辑
据达尔科光学总经理熊大章介绍,本次在香港国际秋季灯饰展推出的第五代光学技术以“三维可调”为核心特征,通过调光、调色、调角度的模块化组合,形成覆盖透镜、反光杯、光学模具等全链条产品体系。
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商业照明、办公照明、户外照明等多类场景,实现“一镜多参数”的灵活配置。该方案通过精密光学设计,在展会现场获得客商高度关注及专业认可。
![]()
△达尔科光学总经理熊大章(中)与古镇灯饰传媒团队合影
“这项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优化库存管理。”熊大章强调,“传统模式下,经销商需储备3-6个SKU以满足不同色温、角度、功率的需求,不仅会拖慢库存周转效率,还会占用一定的资金。而达尔科第五代技术通过光学组件的模块化设计,使单产品可适配多参数需求,客户SKU数量可压缩至1个,最大程度释放库存压力。”
![]()
△达尔科参展2025香港国际秋季灯饰展
除了通过“一镜多角度”技术特性实现备货库存的优化管理,熊大章透露,后期达尔科将逐步以第五代光学技术为抓手,重新迭代现有的产品体系。以工矿灯产品为例,公司先期推出基础尺寸模具进行市场推广,后续根据实际反馈动态推进模具开发,既保证技术迭代的市场适应性,又有效控制开发成本与库存风险。
![]()
以“光学技术引领者”为定位
坚守利润底线
“对于达尔科来说,我们一直定位是一家光学企业,不是一家照明企业。”熊大章强调。
“作为光学企业,我们的技术触角可延伸至光学全领域;若仅定位照明企业,则局限于单一应用赛道。”他进一步解释道,目前公司产品矩阵已覆盖医疗光学、汽车照明、安防监控、农业照明等多个细分领域,这种前瞻性布局既是对前沿高新技术的战略卡位,更为企业未来增长构筑了可持续的技术护城河。
![]()
△达尔科中山总部
当前,受房地产周期性调整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照明行业已全面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熊大章指出,作为光学技术驱动型企业,达尔科选择在细分领域深耕“窄而深”的技术路径——“市场宽度或许百米,但企业挖掘深度可达万米”,通过精细化创新不断挖掘光学技术的价值潜力。
目前这一战略成效显著,达尔科共取得超220多项专利与技术证书,形成企业发展坚硬的“研发护城墙”。
“达尔科深耕细分领域的价值,不仅在于挖掘新增长点,更在于通过技术沉淀形成专业能力壁垒。”熊大章表示,相较于通用照明“照亮”的基础功能,特殊场景光学设备对透镜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他以航空照明为例,航天设备需在-100℃至100℃的极端温度循环中保持5-10年可靠工作,这对光学材料的耐候性、精密装配工艺及可靠性验证体系构成严峻挑战。
此外,在特种行业领域,如达尔科在红外检测与安防监控领域设计的产品,即便在180公里时速下仍能清晰捕捉车辆细节,这种在高动态场景下的成像能力,体现了企业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硬核实力。
△达尔科坚守利润底线
谈及目前市场“寒潮”,熊大章感慨:“当前企业普遍困惑‘利润与风口在哪’,部分展会甚至出现个位数低价竞争乱象。但达尔科坚守‘毛利润不低于20%’的底线原则,没有合理利润空间,企业就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
“活下去”才能“剩者为王”
经过今年11个月的经营鏖战,熊大章将企业年度关键词定义为“活下去”。
“当前行业共识已非传统竞争,而是如何在经济收缩中实现可持续的生存。我身边就有经营数十年的企业接连结业的例子,与其说是‘胜者为王’,现在更像是‘剩者为王’。”熊大章表示。
面对行业寒冬,达尔科始终将研发创新视为核心生命线——每年花在机器设备、模具、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就高达1000多万元。
这种战略定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储备上,更体现在客户服务上。据熊大章透露,今年达尔科在模具开发上的支持费用超百万元,“在特殊定制要求以及共同开发新产品方面,达尔科都会支持并补贴客户产品模具的费用。虽然构成了一定比例的支出,但这些投入会支撑达尔科与客户共同成长。”
在数字化转型层面,达尔科早在2017年启动智能制造升级战略。通过部署MES生产执行系统与ERP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已实现从订单接收、排产调度到仓储物流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
![]()
△达尔科数字化生产车间
当前,达尔科正推进智能数字化模具车间的二期改造。据熊大章介绍:“实行数字化升级后,直观看见生产不良率下降与库存准确率直线上升。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智能制造2025’战略,更是应对未来人口红利消退的必然选择。当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将成为企业竞争的胜负手。”
他强调:“真正的数字化必须赋能生产全流程,通过数据驱动实现质量管控、成本优化与需求预测的闭环管理。在照明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转折期,只有将数字化深度融入研发、生产、服务各环节,才能构建起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与效率优势。这既是达尔科的战略选择,更是未来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作者 | 编辑 | 修修
校对 | 贺奕信
审核 | 区晓欣
总编辑|何春燕
© 古镇灯饰传媒新闻中心
本文为古镇灯饰传媒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本平台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