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泡茶茶艺中,以冲泡茶叶的主器具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壶泡法、盖碗泡法和玻璃杯泡法。
(一) 壶泡法
壶泡法就是在小茶壶中置茶,沸水冲泡,将过滤后的茶汤斟到品茗杯(盏)中饮用;茶壶以小为贵,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涣散。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若独自斟酌,则愈小愈好。茶壶作为主泡器具,容量大约为400mL,通常配3~6只杯子,可冲泡3~10道,冲泡次数跟冲泡茶品相关。
清代以后,武夷山乌龙茶得以发展,壶泡法又分化出专属乌龙茶小壶小杯的工夫茶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述了武夷茶的品饮: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
(二) 盖碗泡法
盖碗泡法是指以三才盖碗为主泡器,进行冲泡与品饮的饮茶法。盖碗,又叫盖杯,由杯盖、杯身和杯托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才碗”。真正意义上的三才盖碗出现在清康熙时期,雍正年间盛行。早期,盖碗是作为个人品饮的茶器,即冲泡和品饮功能合二为一,泡茶后直接饮用。这种冲泡方法一般用在品饮滋味相对清淡的绿茶、花茶时使用,如四川的盖碗茶。甘肃的三炮台茶俗,也采用此法。后来,由于工夫茶艺的需要,衍生出新式的盖碗泡法,盖碗变成了“主泡器”,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国标上,乌龙茶的审评也采用盖碗审评法。以盖碗作为主泡器使用时,便于闻香观色,而且置茶、去渣、清洗上也比茶壶方便,较受人们欢迎。在武夷山当地,每年举行的武夷岩茶斗茶赛,以及武夷岩茶的日常品鉴时,尤其善用盖碗冲泡法。
![]()
(三) 玻璃杯泡法
玻璃杯泡法就是将茶叶投放到玻璃杯中,冲泡沸水后待茶汤滋味浸出即可直接以杯饮用。明代人称之为“撮泡”,撮茶入杯而泡。
玻璃杯泡茶时,宜选用无花无色的透明玻璃杯,便于充分欣赏茶的外形、内质和独特造型,适于品饮细嫩的名优绿茶、黄茶、白茶等,也可用于工艺花茶的冲泡,通过透明的玻璃杯可以充分领略各种茶的天然风韵,充分欣赏汤色和茶芽的浮沉、舒展、舞动的情景。
本文来源:节选自《茶艺学》,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