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交部和驻日本使领馆14日发布安全提醒,建议中国公民近期谨慎前往日本。
此后三天内,中国航空公司赴日航线出现大规模退订。
据香港《南华早报》9月17日报道,自15日以来,各航司已记录约49.1万张赴日机票被取消,约占原订票总量的32%。
航空数据显示,退订潮在官方提醒发布后迅速爆发。
此次退订规模为疫情以来所罕见。
目前,各航空公司正积极调整运力安排,以应对此次突发的大规模航线调整。
第一眼看到“49.1万”这个数字时,我一度觉得尤为庞大。
原由便在于它的速度和比例。
不像潮水慢退,而是像大坝决堤,一泻千里。
在官方发布提醒后的短短一两天内,受影响航班的比例瞬间飙升至超过80%,也便意味着,每十架计划飞往日本的飞机里,有八架突然变得空空荡荡。
“断崖式”的退订,成为市场上瞬间形成的“决策共识”,人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一个选择:取消。机票的取消量,一度是新订票量的整整27倍。
存量市场在崩塌,增量市场也已开始完全冻结。
所谓的赴日航线,这条曾经为航空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黄金航线”,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块无人问津的“负资产”。航空公司措手不及,它们面临的不仅是繁琐的退票手续和现金流压力,更是巨大的“座位虚耗”——那些已经安排好的飞机、机组和航线资源,瞬间失去了价值,这种运营上的紧急调整,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甚至有分析师指出,这次退订潮的剧烈程度,超过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任何一次波动。这背后蕴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新冠疫情是席卷全球、无人能幸免的系统性风险,而这一次,是针对单一目的地的、由特定事件触发的风险。
从这一点而言,说明了在当今这个高度敏感的世界,一个局部的、非系统性的风险,其爆发出的能量,足以在瞬间压倒全局性的影响。
这只“黑天鹅”的威力,不容小觑。
那么,为什么民众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如此一致?
最核心的,是“安全”这根旅游消费的支柱动摇了。 旅游是什么?是我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之后,用“闲钱”和“闲情”去追求精神享受的行为。
它的前提,是安全和安心。
当这个最基本的前提被动摇时,无论目的地的樱花有多美,商品有多精致,美食有多诱人,都立刻失去了所有的吸引力。
尤其当涉及的是核安全这样具有高度专业性、且不确定性极强的问题时,普通民众很难凭借自身知识去做出精确的风险评估。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最理性、也是最本能的选择,就是“用脚投票”,主动规避风险。于是,“安全”从一个背景条件,一跃成为了旅游决策中具有“一票否决权”的关键因素。
而从个人经济决策的角度看,这场大规模的退订潮,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无声的“成本与收益”核算。
取消机票,意味着要承担可能无法全额退还的票款损失,这是“沉没成本”。然而,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承担这笔损失。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潜意识的天平上,赴日旅行的“潜在风险成本”被无限加重了。
这个“风险成本”不仅包括对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的长远担忧,还包括在整个旅行过程中可能持续伴随的焦虑感,以及回国后可能面临的各种社会和心理压力。当这个被重新定价的“风险成本”巨大到足以压倒“旅行愉悦收益”与“退票损失”之和时,退订,就成了唯一合乎逻辑的选择。
这股来自民间的巨大力量,不可避免地向上传导,冲击着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
对于中国的航空公司来说,有好有坏,好的是,起码是可预知的压力测试,坏的是,它们必须像救火队一样,紧急处理海量的退订申请,同时火速调整运力——原本计划飞往东京、大阪的宽体客机,现在必须尽快转向,投入到东南亚航线或者国内的热门航线上。这不仅考验着它们的应急管理能力,也暴露了其航线网络过度依赖单一热门目的地的脆弱性。
经此一役,相信所有航空公司在规划国际航线时,都会在原有的经济模型里,加入一个至关重要的新变量:“地缘政治与公共安全风险系数”。
至于日本,没别的说,只能是“自讨麻烦”。
中国游客长期以来都是日本旅游业最大的客源地和消费主力军。这股退订潮的寒意,将迅速从机场蔓延开去,席卷日本的酒店、餐饮、零售、免税店等整个旅游产业链。那些曾经挤满中国游客的百货公司、药妆店,将真切地感受到“寒冬”的来临。
我相信,这种“痛”必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只是,近50万人的旅行计划不会凭空消失,这笔庞大的消费力必将寻找新的出口。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欧洲的法国、意大利,甚至国内那些具备国际水准的高端旅游目的地,都将迎来一波意料之外的“替代性红利”。
全球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因为这次远在日本的事件,而被改写。
49.1万张取消的机票,不仅仅是49.1万个被取消的行程。它们是49.1万次用脚投票,是49.1万次信任的撤回,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一张张“不信任票”。
在这个高度互联的世界里,信任的建立,需要经年累月的真诚付出和点滴积累;但信任的崩塌,却可能只源于一个事件,发生在一夕之间。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而言,维护自身的品牌声誉,积累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资本”,其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任何一款产品、任何一次营销活动。
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也更加珍视自身与家人的安全与健康。
他们手中的选择权,其实就是最强大的话语权。
本文作者 | 七七爱吹牛
审校 | 童任
配图/封面来源 | 网络
编辑/出品 | 东针商略(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