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阳区流亭街道安乐社区,提起李文奇、王伟华一家,邻里们总会竖起大拇指。一家人把公益救援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实打实的行动,传递着文明与温暖,成为社区里人人称赞的榜样。
2017年,李文奇和王伟华夫妇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他人的关爱,毅然加入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此后,他们的业余时间几乎都交给了救援事业,自费投身救援行动。别人休息娱乐的时候,他们要么在培训课堂上钻研急救技能,要么在救援现场奔波忙碌,就连参与救援的装备和费用,也常常是自掏腰包。
![]()
为了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夫妇俩每年都会主动参加30余次“救护员”培训。课堂上,他们听得格外认真,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心肺复苏的按压力度、伤口包扎的缠绕方式,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他们反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多练一遍,救援时就多一分把握,被困的人就多一分希望。”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些年里,他们承担了近20次各类保障任务,每一次都是与时间赛跑,每一次都拼尽全力,累计让近4000人受益,帮许多家庭守住了团圆。
王伟华总说,救援不是凭一腔热血,专业能力才是救人的底气。为了提升自己,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毅力,刻苦钻研应急救援知识,反复实操训练,最终成功拿到了“国家应急救援员证书”和“IRIA 国际搜救教练顾问联盟EMT-1紧急医疗技术技师证书”。这两本证书,是她专业能力的证明,更是她对救援事业的一份执着。
![]()
“青岛·崂山百公里越野赛”的保障任务,让很多人记住了这对夫妇的身影。赛事举办地在崂山无人区,地形复杂不说,还经常起雾,一不留神就会迷路。陡峭的山坡、湿滑的岩石,每一步都藏着危险。但李文奇和王伟华没有丝毫犹豫,背着沉甸甸的急救物资,一头扎进了山林里。徒步的两天一夜里,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每遇到受伤的选手,他们都迅速上前,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进行救治。
在保障过程中,一位选手在奔跑中不慎扭伤脚踝,痛苦地倒在地上。王伟华立刻蹲下,仔细检查伤势,一边轻声安慰选手,一边熟练地进行固定和包扎。李文奇则迅速从背包中取出止痛药和冰袋,为选手缓解疼痛。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选手的伤势得到了及时控制,最终顺利完成了比赛。
![]()
而在比赛开始前,夫妇俩已经提前多次深入山林巡查。他们沿着赛道一步步摸索,标记出容易滑倒的陡坡、可能迷路的岔路口,把所有安全隐患都记在心里,只为给选手们铺就一条安全路。比赛结束后,他们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彻夜巡逻,确认没有选手遗漏在山林里才放心。蚊虫叮咬留下的红肿、山石上滑倒的擦伤,他们都毫不在意,只觉得“只要大家安全,一切都值”。
2021 年,河南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洪水像猛兽一样吞噬着家园,无数群众被困,生命受到威胁。得知消息后,李文奇立刻随队奔赴灾区。在齐腰深的洪水里,他一待就是半个月,每天都在高强度地救援。洪水汹涌,随时可能把人卷走,水中的杂物还不断撞击着他的身体,但他从来没想过退缩。
有一天,他听到远处传来微弱的求救声,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栋房屋的屋顶上站着几位被困群众,洪水已经快漫到屋顶,情况十分危急。李文奇来不及多想,一头扎进洪水里,奋力向房屋游去。途中,他被漂浮的杂物撞到了好几次,身上火辣辣地疼,但他咬着牙继续往前冲。到达房屋旁后,他迅速把绳索固定好,然后一个个将被困群众拉到身边,再顺着绳索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最后一人安全上岸时,李文奇浑身湿透,累得几乎站不稳,但看到大家平安无事的笑容,他也跟着笑了。
![]()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在李文奇和王伟华的影响下,女儿李乐从小就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她跟着父母一起参加公益活动,认真学习急救知识,还顺利通过AHA认证,成为了最年轻的救护员之一。现在,一家三口经常一起出现在公益现场,救援保障、公益宣讲,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有这一家三口的身影。
![]()
“小家幸福是微光,社会大家庭的幸福才是太阳。”这是李文奇一家常说的话。他们把公益融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无小事,大爱在身边”的深刻内涵。他们就像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播撒温暖,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让爱心不断传递,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半岛全媒体记者 葛梦杰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