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尺。”警示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从治标向治本迈进的关键抓手,是干部锤炼党性、拒腐防变的重要保障。唯有坚持用好用活典型案例,以“学”强认知、以“实”触灵魂、以“常”固防线,才能让警示教育真正成为干部职工的党性“必修课”、廉洁“护身符”,成为根治作风顽疾的一剂“良方”。
“学”字当头,以沉浸式感悟筑牢思想根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警示教育若想入脑入心,首要之举便是打破干部职工的“旁观者”心态,让其从“看客”变为“参与者”。现实中,部分干部将警示案例当作“剧情”消费,把他人惨痛教训抛之脑后,警示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每次警示教育传递典型案例后,应通过“点名谈感悟、互动找不足”的方式,倒逼干部职工深度思考,从案例中看清风险漏洞,从教训中体悟纪律底线,从反思中强化思想自觉。这种沉浸式学习,核心在于引导干部职工在案例中“学”出清醒、“悟”出敬畏。唯有让干部职工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才能从思想源头上筑牢“不想腐、不愿腐”的堤坝,实现正三观、知敬畏、守底线的教育目标,让廉洁自律的种子在思想深处扎根。
“实”字为要,以本土式案例触碰灵魂深处。警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可感”。相较于远在天边的案例,发生在身边的“本土教材”更具冲击力和警示力,能让干部职工直观感受到“纪律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充分挖掘各级纪委监委通报的本地案例,用“身边人”的失足经历、“身边事”的深刻教训开展教育,既能避免警示内容空洞抽象,又能让干部职工从鲜活案例中看清“小错不纠酿大祸”的必然逻辑。用好“本土教材”,关键是要引导干部职工从案例中汲取三重力量: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做扛起责任的“担当人”,以履职尽责践行初心使命;做生活正派的“健康人”,以清正家风涵养优良作风。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警示,推动警示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做,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筑牢基础。
“常”字托底,以常态化警示绷紧纪律之弦。警示教育绝非“一锤子买卖”,思想的质变离不开持续的量变积累。若将警示教育视为“额外负担”,搞“一阵风”式的集中教育,便难以形成长效震慑。事实上,警示教育是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基础,唯有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逐步提质增效,让“严”的基调成为常态。实现警示常态化,需将教育融入工作各环节:在干部职工例会中穿插“微警示”,用简短案例敲警钟;在支部会议中开展“深研讨”,结合岗位谈风险;在党组会议中强化“硬要求”,把纪律教育与中心工作同部署。通过“经常性”的耳提面命,让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持续发酵,让纪律红线的敬畏之心始终在线,确保风险防范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警钟长鸣成为干部成长的“护航曲”。
思想的防线一旦筑牢,行动的方向便不会跑偏。以“学”强基、以“实”增效、以“常”固本,让警示教育真正触及思想、震撼灵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风浪考验中站稳脚跟,在利益诱惑前守住底线,为党风廉政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