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与市场化改革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保险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供给侧变革。
“十五五”期间不仅是保险业战略变革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业投资价值持续显现的重要配置期。中信建投证券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上市险企资产端和负债端业绩有望迎来共振改善,保险业将迎来长期业绩增长与估值修复的“戴维斯双击”投资机会。
在战略研判方面,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构建能够有效平衡险企、渠道、客户等多方长期利益的发展模式。
以多方利益平衡为出发点,围绕产品、渠道、投资三大主题梳理了八大产业趋势,为“十五五”期间保险业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清晰指引。
PART 01
行业新环境:低利率下的艰难平衡
中国金融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512万亿元,其中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资产规模分别为459万亿元、38万亿元、15万亿元。
保险业资产仅占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的7%,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
这一数据凸显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也预示着保险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年陆家嘴论坛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保险业,改善金融市场结构。
低利率环境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预定利率从2.5%降至2%及以下,彻底改变了保险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倒逼险企重新设计产品收益结构。
PART 02
产品变革:从固定收益到浮动收益
预定利率下调的冲击波正在改变保险产品的传统格局。2026年“开门红”期间,保险公司的产品阵营迎来了十年未有的大洗牌。
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站上“C位”,取代了以往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主导地位。
头部险企几乎是全力“押宝”分红险。中国人寿主推养老年金分红险+万能账户组合产品;平安人寿推出了平安御享金越终身寿险(分红型)和平安御享金越年金保险(分红型)。
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分红险的“保证+浮动”结构,是平衡利差损风险与客户需求的最优解。
在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具有更低的刚性成本,可以减轻利差损压力,同时浮动收益设计也对客户具备吸引力。
保障型产品方面,低利率环境下发展健康险业务是做大死差、实现利源多元化的重要举措,对保险公司打造低利率环境下的稳健盈利能力具有战略意义。
PART 03
渠道重构:银保崛起与个险转型
保险销售渠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个险渠道寒意未消,银保渠道则快速崛起,成为“开门红”绝对主力。
银保渠道竞争的底层逻辑在“报行合一”和1+3合作限制解除后发生了深刻变化。未来银保渠道将从费用驱动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共创转型。
从上市险企三季报数据来看,多家公司银保新单保费高歌猛进,成为拉动新业务价值上涨的主要动力。
银行拥有庞大客户基础和广泛网点,能快速触达客户,且客户对银行信任度高,便于推广保险产品。
个险渠道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复杂产品销售、深度客户关系构建等方面仍具有显著优势,其目前困境根源在于深刻变化的客户需求与传统营销模式之间的巨大鸿沟。
代理人渠道专业化、职业化转型任重道远,但战略价值仍然显著。
PART 04
车险与非车险:新动能与专业化
车险市场正在经历新能源化的洗礼。新能源车险贡献主要增量,数据驱动精准定价与产品创新。
华泰证券研究员李健分析认为,新能源车险的保费和承保利润贡献均有望提升,需深度融入新能源汽车全链路产业生态。
非车险领域则呈现出专业制胜与价值为先的特点,马太效应进一步强化。“报行合一”释放非车险盈利潜力,头部险企优势更加凸显。
财产险市场头部险企竞争格局进一步改善。车险保费稳健增长,头部公司承保盈利水平持续向好;非车险在报行合一推动下费用率改善。
PART 05
投资革命:FVOCI兴起与新会计准则
保险资金运用正迎来历史性转变。随着2026年新会计准则在保险行业全面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险资加码FVOCI项下的股票配置。
FVOCI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特点是相关股票股价涨跌无需纳入保险公司当年利润报表,有助于增强保险公司利润报表的稳定性。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人寿FVOCI项下股票持仓规模达到1402.6亿元,在其股票投资规模的占比升至22.6%。
新华保险FVOCI项下权益类资产持有规模由今年年初的306.40亿元,增至374.68亿元。
保险公司将大量红利策略及高股息股票纳入FVOCI,目的是逐步解决期限错配风险。
当前境内保险资金“长钱短配”现象相当普遍,多家头部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扩大至4—7年,远远高于日本、德国、英国和美国保险市场的1—2年。
PART 06
权益与另类投资:长钱优势与资产挖掘
保险资金运用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权益投资方面,保险公司需要充分发挥长钱优势,寻求增厚收益与控制波动的动态平衡。
立足长钱优势开展长期逆周期投资,通过多元化策略布局充分发挥权益资产优势。
另类投资领域,保险资金正在从新旧动能切换中,深度挖掘优质底层资产。另类投资从债权驱动逐步转向物权驱动,推动从重主体资质向重资产质量的投资能力升级。
Clearwater Analytics的报告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保险行业正在向替代投资转变,这些投资现已占投资组合的近三分之一,总计约2.7万亿美元。
私人信贷一马当先,部分保险公司将其投资组合的80%分配给了另类投资。
PART 07
新会计准则:行业分化的加速器
2026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成为保险行业分化的重要催化剂。财政部近日明确要求非上市险企自2026年起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及金融工具准则。
新准则执行后,非上市险企将面临净利润波动加剧和净资产下滑压力。
参照上市险企和提前执行的非上市险企经验,新准则切换将导致营收规模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营收确认标准的调整,包括投资成分的剔除和确认期间的拉长。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有相当比例的股票投资分类为FVTPL,股价波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导致净利润波动加剧。
新准则下保险公司准备金计量的折现率为实际市场利率,且普遍采用OCI指定权,将利率下行导致多计提的准备金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给净资产带来下滑压力。
以5家提前执行新准则的银行系险企为例,2023年新准则下合计营收规模较旧准则减少76%,净资产减少16%。
PART 08
投资价值:戴维斯双击的预期
保险板块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显著安全边际。东吴证券孙婷分析,当前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然欠配,2025年10月31日保险板块估值2025E 0.56-0.92倍PEV、1.07-2.07倍PB,处于历史低位。
负债端、资产端均持续改善,估值仍有较大向上空间。
负债端来看,当前市场储蓄需求依然旺盛,银行存款利率接连下调,保险预定利率仍然高于存款利率,具有相对吸引力,利好保险产品销售。
资产端方面,近期股市持续走强,上市险企权益投资比例提升,更充分受益于股市上涨。未来伴随国内经济复苏,长端利率若继续修复上行,则保险公司新增固收类投资收益率压力将有所缓解。
国泰海通证券预测,上市险企2026年盈利将实现稳健增长,利率企稳有利于保险公司基本面改善。他们预计上市公司NBV增速仍有望实现20%以上增速。
保险业“十五五”时期的转型画卷正徐徐展开。产品端,分红险站上C位;渠道端,银保与个险重新分工;投资端,FVOCI成为稳定器。这些变化共同指向一个更加稳健、更能平衡各方利益的中国保险业。
随着2026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保险业分化将加速,头部公司优势更加巩固。在资本市场,保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负债端与资产端的共振改善,可能正在孕育一场难得的“戴维斯双击”。
正如保险经纪人张瑞在咖啡厅向客户演示保单价值一样,整个行业也在低利率时代的迷雾中,试图为中国消费者厘清长期保障与财富管理的价值逻辑。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经读者群招募:
严选干货、免费分享热门外刊及研报,陪你读懂市场。
扫码进群。
添加小助理微信,回复“电力”索取报告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