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烧烤摊旁,一盘热腾腾的炒饭刚端上桌,香气四溢,但旁边的配菜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凉拌黄瓜,看着有点发蔫。厨房的角落,一碗昨晚剩的鸡汤被重新加热,锅盖还盖着,一打开,一股说不上来的味儿扑面而来。
很多人下意识地觉得放冰箱就安全,反复热一下就没事,殊不知,这种看似“省事”的习惯,正在悄悄把健康往沟里带。
![]()
胰腺炎这个词听起来好像离普通人很远,但现在越来越多人都被查出来了。医院消化科的医生常年都在见证一个个因为“吃”而进医院的病例,很多人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跟胰腺炎扯上关系。
胰腺在人体里扮演着很关键的角色,主要就是负责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一旦它出问题,不只是肚子疼那么简单,严重了会导致全身器官功能紊乱,甚至威胁生命。而不少患者发病的导火索,居然就是冰箱里躺了几天的那几样食物。
![]()
先说那碗隔夜反复加热的剩菜。很多家庭都有这个习惯,觉得浪费可耻,剩下的饭菜舍不得扔,第二天热一热接着吃。有时候热了一次又吃不完,放回冰箱,后天再热一下,三番五次来回折腾。但这样做的问题很严重。
细菌在低温状态下不会完全死亡,尤其是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这类,它们在低温环境下只是进入休眠状态,一旦重新加热但没达到足够温度,就像复活了一样开始作怪。这些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可能直接损害胰腺,引发炎症反应,医学上称之为“细菌性胰腺炎”。
![]()
虽然不常见,但近年来这类病人明显多了。医生分析后发现,很多人平时生活节奏快,吃饭不规律,隔夜饭菜成了首选,但从不注意加热是否彻底,这样的习惯真的需要警惕。
再说说久放的熟肉和火腿肠。这类加工肉制品看着挺方便,撕开包装就能吃,尤其是很多人冰箱里常年备着,懒得做饭的时候随便拿两片就凑合一顿。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类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虽然经过了杀菌处理,可一旦开封,保存环境又不干净,就很容易滋生李斯特菌。
![]()
这种菌耐寒能力特别强,在冰箱冷藏的温度下也能繁殖,它一旦进入人体,有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刺激胰腺产生过度反应,结果就引起胰腺炎。
更糟的是,有些人喜欢把火腿肠煎一煎,觉得这样更香,可外焦里嫩的状态,其实根本没有彻底杀菌,吃起来可能觉得很香,实际上把风险也吃进了肚子里。
![]()
再来讲讲冰箱冷藏的奶油蛋糕。这东西在聚会后几乎必剩一块两块,看着还挺新鲜,不舍得扔,就放冰箱里留着第二天继续吃。但这个“看着新鲜”很可能是错觉。奶油本身是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容易变质,即使是在低温下,时间一长也可能滋生霉菌。
而吃下被污染的奶油蛋糕后,有些人肠胃比较脆弱,容易拉肚子不说,脂肪的大量摄入也可能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增加其负担。特别是那种有糖霜装饰、含有蛋奶成分的蛋糕,如果放了两三天甚至更久,风险更高。
![]()
医生曾接诊过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患者,本来平时身体不错,但某次聚会后两天,他吃了一块冰箱里放了四天的奶油蛋糕,结果当天晚上就开始腹痛、恶心、呕吐,检查发现是胰腺炎。虽然不能说全是蛋糕惹的祸,但确实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再提一下自制的汤汤水水。很多人喜欢煲汤,比如鸡汤、排骨汤、老火汤,每次都一大锅,喝不完就放冰箱里。看起来没问题,喝的时候热一热就行了。但这类汤如果储存不当,很容易发生脂肪氧化或者细菌污染。
![]()
尤其是那些放了中药材、香料的汤,在冰箱里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亚硝酸盐,长期摄入可能诱发胃肠道炎症。而有研究指出,高脂高蛋白的食物是诱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是本身有高脂血症、胆囊疾病的人,吃多了这些汤,胰腺的负担会加重,进而诱发炎症。
特别是放了几天的老汤表面常常会结出一层油脂,有时候还会有些粘腻,很多人以为加热能解决问题,实际上细菌产生的毒素是耐高温的,煮沸也不能完全破坏。这样吃进去,只会增加身体代谢的负担。
![]()
有个公开发表的数据挺值得参考,全国每年因为胰腺炎入院治疗的人数超过四十万人次,其中一部分患者的饮食史中,确实有摄入久置冷藏食物的情况。
特别是在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冰箱成了“万能储物柜”,但并没有人真正去学习怎么正确使用它。很多家庭的冰箱清理频率极低,生熟不分,东西堆满,冷气流通不好,温度不够低,细菌滋生比想象得快得多。再加上大家都觉得冰箱是“保险柜”,结果反而掉进了“安全错觉”的陷阱里。
![]()
这件事不是说不能吃冰箱里的食物,而是要有个度。比如熟食最多冷藏不超过48小时,开封过的肉制品尽快吃完,蛋糕类最好当天吃掉,自制汤最多喝两天,超过就该倒掉。而且每次重新加热都要确保热透,不是“热一热就行”,而是中心温度得达到七十度以上。
冰箱也要定期清理,保持干净和通风,不要为了省电就把温度调高。另外还要注意,如果最近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腹胀、恶心、腹痛,尤其是偏上腹部的疼痛,并且在饭后加重,就得小心点了,这可能不是普通的胃炎或者吃坏肚子,而是胰腺在“报警”。
![]()
现代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背后很多是生活习惯的问题。看似不起眼的一点懒惰和省事,日积月累就成了隐患。冰箱是个好帮手,但绝不是百毒不侵的“保鲜神坛”。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不要对它太过信赖。食物的安全保质不是靠冷藏时间来计算的,而是要靠日常细节的把控。
照着冰箱里那堆“省下的美味”再看看胰腺炎的门诊人数增长,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嘴上的轻松可能换来病床上的沉重。说不清哪一口就是引发炎症的那根导火索,但清清楚楚的是,稍微注意一下这些吃的细节,真的能避掉很多麻烦。再懒也别懒到伤身,这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
参考文献: [1]居民食品储存行为与食源性疾病关系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5,36(1):71-75. [2]胰腺炎临床诊疗路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24,44(4):235-239. [3]冰箱中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12):3872-3877. [4]李斯特菌感染与食品冷藏储存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5):529-533. [5]高脂饮食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3,27(3):498-5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