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19日讯(记者 余诗琪) 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承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小米集团交出了一份不错的2025年三季度“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单季度收入1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81.1%。
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60亿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276亿元,互联网服务收入为94亿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包含智能电动汽车在内的创新业务分部收入达290亿元,并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在业绩表现整体向好的背景下,管理层于电话会上重点提示了未来面临的挑战。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明确表示,由AI产业引发的内存供应紧张与成本上涨将给明年手机业务带来显著压力。与此同时,公司在IoT、汽车、大家电等业务的拓展上,仍需应对市场竞争与行业周期波动的考验。
已锁定2026年内存供应
在本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4330万台,市场份额连续21个季度位列全球前三。新近发布的小米17系列是其中的旗舰产品,据管理层透露,该系列总销量比上一代增长约30%,其中Pro版和Pro Max版等高端机型销量占比超过80%。
当前的核心挑战来自于供应链。 管理层指出,由于AI产业对高性能内存(HBM)的需求激增,挤占了传统手机内存(LPDDR)的产能,导致内存价格进入“超长周期”的上涨通道。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预计,这一成本压力将在2026年更为充分地显现,并可能通过产品涨价影响整体市场需求,因此“明年压力会远大于今年”。
这并非小米一家的困境,此前姜超、王自如等一众行业人士都曾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有市场消息称,面对内存上涨的压力,已经出现厂商将毛利低、销量不确定的手机项目主动砍掉的情况。
另有媒体报道称,小米近期一直在供应链上寻找存储供应商,一些原来没有进入小米手机供应链名单的国产存储厂商,也收到了问询,获得合作入场券。
在业绩会上,卢伟冰提到,已与核心供应商签订2026年的长期供货协议,“对小米来讲,供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同时,卢伟冰强调在长期策略上,推进高端化是应对成本压力的关键。他解释称,成本上涨的绝对金额对高端机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是消化成本压力的根本。同时,公司也会通过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进行对冲。
即将完成35万台全年交付目标
在明年,汽车业务也将承受不小的压力。
今年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其收入(含AI等创新业务)同比激增超199%至290亿元,并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经营利润为7亿元。
第三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超10万辆,创下单季新高。前三季度累计交付量已达26.59万辆。
在业绩会上,管理层还给出了一个最新数据,将在本周内提前完成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
最近,小米汽车一直处于市场的关注之下,也产生了不少争议。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近日在微博上,重申小米的安全理念。此外,还有市场消息称,小米YU7上市后,因超长的交付周期(从34周-57周不等),出现部分客户在中途放弃定金选择退单的情况。
不过,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小米汽车仍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2026年将会非常有挑战,预计明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相对于今年,或出现下滑。
卢伟冰表示,一方面明年汽车厂家都面临购置税补贴政策减半的影响,二是汽车行业玩家多,产业发展在非常早期,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竞争才会收敛,小米汽车要顺应行业的变化。
根据小米集团第三季度财报数据,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毛利率达到25.5%。
此外,在本次业绩会上,管理层将汽车业务的出海路径进一步明确了下来,时间点定于2027年,首选市场为欧洲。卢伟冰解释,选择德国等高标准市场是为了“证明产品力”,一旦在欧洲获得认可,进入其他市场将“非常容易”。
他本人已亲赴德国等地进行市场调研,承认挑战巨大(如本土品牌强势等),但也发现中国品牌智能化在当地的良好口碑以及小米汽车已经吸引到一定的关注。
海外是家电业务“增长极”
同样将目光放向海外市场的还有小米的家电业务。
本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276亿元,同比增长5.6%,毛利率提升至23.9%,连续7个季度同比提升。
在业绩会上,管理层多次强调家电业务“海外市场空间非常大”,并计划在2026年大力拓展。卢伟冰以新加坡市场为例,其高端门店在开业首月即实现盈利,店内大家电产品需求旺盛,证明了小米生态模式在高端市场的接受度。
据他分享,小米今年在海外深耕的市场主要有三个:一是东南亚,二是澳、台、日韩;三是欧洲,未来在海外市场上还有5到10倍的增长空间,当前处于一个“修路”的开拓阶段。
公司将重点在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复制其“新零售”成功经验,为IoT业务寻找更广阔的蓝海。
面对国内市场的高强度竞争环境,卢伟冰强调“不会去主动打价格战,也不会盲目跟进价格战”,他希望通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来激活用户需求,而非陷入低水平的存量厮杀。
AI未来还可能会为小米的家电业务带来新的变化。11月,小米正式发布智能家居未来探索方案「Xiaomi Miloco」,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
这也是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分享的重点之一。卢伟冰透露,小米的核心AI团队组建约一年,进展“远超了小米自己的预期”,并吸引到了全球顶尖人才加入。
他强调,AI的未来在于与物理世界的结合,而小米拥有全球最多的智能设备连接(已超10亿)和“人车家全生态”场景,这为AI技术的落地提供了试验场和应用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