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
![]()
![]()
![]()
![]()
![]()
乡村振兴从来不只是一域一地的“独奏曲”,更是东西部协作、共同发展的“交响乐”。近日,在东西部协作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天津与甘肃携手再结硕果——由天津市东丽区援建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昔日“捧着金饭碗”却难解增收之困的“药材之乡”,在天津力量的精准赋能下正焕发新生,朝着规模化、集群化的高原“药谷”稳步迈进,有望成为服务天津乃至全国的优质“药仓”。
“天津资金+交易市场”,架起“富民桥”
甘肃省临潭县地处高原,平均海拔2825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品质上乘的中药材。当地所产的当归、党参、黄芪等资源丰富,“临潭当归”“临潭大黄”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2.7万亩。
然而,这片“药材之乡”的百姓长期面临“捧着金饭碗,增收却犯难”的困境。“由于缺乏规模化、现代化的交易平台,药农们不得不驱车100多公里前往外地销售,不仅流通成本高、渠道不畅,价格也常受制于人,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临潭县委常委、副县长,天津东丽援派临潭工作组组长张伟伟告诉记者。
民之所盼,帮扶所向。天津东丽援派临潭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精准把握这一产业发展痛点,将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列为东西部协作的重点项目,目标明确:搭建直连桥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效益,打通临潭中药材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我们将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设在新城镇,这是全县最大的镇,交通十分便利。”张伟伟介绍,两年来,东丽区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100多万元,凝聚各方合力推动项目落地。
10月28日,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这座总占地面积32277.83平方米的现代化市场,科学划分为市场配套用房、农作物及普通药材交易大棚、丙二类仓库、冷藏库及物流分拣库等功能区域,实现了交易、仓储、物流、服务的一体化布局。
这不仅是津陇协作的重要成果,也标志着临潭县中药材产业迈向全新发展阶段。“以前卖药四处奔波,现在家门口就能交易,省心又划算!”临潭县药农冯立新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众多种植户的心声。
“天津东西部协作资金架起了‘富民桥’,一边连着田间地头,一边对接全国市场。”临潭县新城镇镇长陈惠莲表示,该市场的投用,将带动周边千余农户增收,让协作成果真正扎根于乡村振兴的沃土。
“天津科研+临潭产品”,插上“科技翼”
产业振兴,科技为翼。在工作组的精准对接下,“天津科研+临潭产品”创新模式,正为临潭这片古老药乡注入崭新的科技基因。
今年5月,一支由天津农学院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队翻山越岭,深入临潭。整整两天时间,他们脚踩泥土、穿行田间,走访了全县主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专家们白天看长势、问情况,晚上分析数据、讨论方案,全面摸清了临潭中药材种植生长情况。”张伟伟说,今年8月,天津农学院和临潭县正式签约,建立科技结对帮扶关系,将在科学选种、育种等环节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科技帮扶的合力还在不断汇聚。工作组积极协调农工党天津市委会,组织天津医疗机构专家团队远赴临潭,开展高原药材生态种植研究,一场场围绕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交流,为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并未停留在种植环节,而是延伸到产业链的各环节。随着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内冷藏库与物流分拣库的投入使用,一套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正在形成。如今,清晨采挖的药材,经过精细处理后,就能通过冷链专线发往全国各地。“这就像给我们的药材装上了保鲜盒!”当地合作社负责人欣喜地说。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人才培养领域。工作组多次组织两地农业专家、企业代表交流互动,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市场理念与管理经验引入临潭。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赴当地挂职指导,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人才正在成长,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智力支撑。
“天津标准+临潭种植”,立起“标准尺”
在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完善的配套设施与规范的交易流程正有效降低中药材流通成本,从源头保障农民收益——这正是“天津标准+临潭种植” 模式的一个生动体现。
标准化建设贯穿于产业全链条。工作组积极支持临潭主管部门引入专业公司,为中药材市场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服务,全力构建本地农产品集散与交易枢纽。
走进市场,新鲜采挖的中药材堆积如山,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本地农户与外地客商络绎不绝,询价声、议价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有序的交易景象。优质的货源与规范的环境,让这里成为吸引八方客商的“强磁场”,逐步崛起为区域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来自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的药商安和忠一次采购了数十包药材,并表示将持续加大采购力度。“这里的药材都是一手货源,品质有保障,值得全国各地药商前来采购。”一位来自外地的中药材专家也在现场当起了“推介官”。
尽管近期临潭已迎来六场降雪,但张伟伟带领着工作组成员依旧步履不停,这位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对东西部协作工作投入了满腔的热情。
“我们已完成当地中药材品类与产量的全面梳理,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正准备发送给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张伟伟告诉记者,工作组已与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医药企业建立联系,未来双方有望围绕品质鉴定、大宗采购等核心环节展开务实合作,全力推动从高原“药谷”到津门“药仓”的顺畅对接。
“天津渠道+临潭品牌”,打通“双循环”
“天津渠道+临潭品牌”的深度融合,正在打通线上线下、产地销地的“双循环”新格局。在东丽区繁华的东丽广场附近,一家临潭农产品体验店格外引人注目。这个由两地供销、商务部门共建的展示窗口,让天津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高原藏艾足浴、精油等特色康养产品的神奇魅力。
渠道建设不止于实体展示。随着交易市场的正式运营,临潭本地电商纷纷开启“云端”销售模式,让优质中药材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走向全国,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围绕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环节,一批配套企业快速聚集,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市场开业当日,临潭县同步召开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安徽省中药材商会和企业家代表与临潭县企业,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市场趋势、技术革新、合作模式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并签订了《临潭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产业长远发展搭建起长效合作机制。
“帮扶工作始终盯着受援地产业痛点发力,通过建设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把‘分散交易’变成‘集中枢纽’,让好药材能直接对接大市场。”张伟伟说,下一步,工作组会继续加大力度,一边延伸产业链,一边做响临潭中药材品牌,要让临潭的药材卖得更远、农户赚得更多,实实在在帮着临潭把中药材产业做强,助推乡村振兴走得更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站上新的发展起点,携手共富为津陇协作的画卷再添浓墨众彩的一笔。
从黄土高原到渤海之滨,天津与临潭携手打造的不仅是一个交易市场,更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这座由天津资金、科研、标准、渠道共同赋能的高原“药谷”,正以其蓬勃生机展现着东西部协作的深厚力量。随着产业链条的持续延伸和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临潭的中药材产业必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东丽区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协作、消费帮扶、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与临潭县携手共进,让临潭的优质中药材和农产品搭乘东西部协作的快车,驶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共筑中药材产业发展新高地。”东丽区副区长周青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