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星”伴“晓月”,十年赴马约!
“快看,是辰星和晓月!”2025年11月18日下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了全场目光。雄性大熊猫“辰星”活泼地扒着运输箱张望,雌性大熊猫“晓月”则安静地啃着竹笋,这对5岁的“小伙伴”在中方饲养员和兽医的全程陪护下,搭乘专机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海外旅居生活。这场跨越山海的远行,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动物迁徙”,更是中马两国延续十余年的保护约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合作的生动实践。
![]()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是“辰星”和“晓月”?这对大熊猫的遴选可是经过了层层筛选。出生于2020年8月的“辰星”,谱系号1344,体型健硕,性格像名字一样耀眼外向,爬树、玩水都是它的拿手好戏;一个多月后出生的“晓月”,谱系号1350,身形圆润,性情温驯腼腆,恰似一轮温柔的明月,最爱安安静静地享用美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遴选旅居大熊猫不仅要看健康状况、遗传背景,还要考虑性格互补,“辰星”和“晓月”的组合既符合繁育研究需求,也能更好地适应海外生活,是此次中马合作的“最佳人选”。
而这场十年之约的背后,是中马两国绵延十余年的熊猫情缘。早在2014年,大熊猫“福娃”和“凤仪”就踏上了马来西亚的土地,拉开了两国大熊猫保护合作的序幕。在双方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对熊猫夫妇先后繁育了“暖暖”“谊谊”“升谊”三只幼崽,圆滚滚的小家伙们不仅成了马来西亚动物园的“顶流明星”,更成了连接两国人民情感的纽带。今年4月,中马双方正式签署协议,决定延续这份保护合作,“辰星”和“晓月”正是带着这份延续友谊、深化合作的使命,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
为了迎接这两位“贵宾”,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可是做足了“功课”。早在今年10月,动物园就完成了大熊猫场馆的升级改造并通过中方验收——室内活动空间大幅拓宽,特意模拟四川原生环境设计的攀爬设施、地形地貌,完全贴合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食物供应更是马虎不得,动物园专门开辟了3个竹子种植基地,确保“辰星”和“晓月”每天都能吃到新鲜足量的主食,再加上特制窝窝头、水果等辅食,营养搭配和国内保持一致。此外,5名专职饲养员和4名专业兽医组成的“专属团队”早已就位,他们提前学习大熊猫饲养规范,制定了完备的健康监测和疾病防控方案,就等着两位“主人”的到来。
有人或许会问,大熊猫为什么要远赴海外旅居?这背后藏着濒危物种保护的深层考量。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的保护历程堪称国际合作的典范。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熊猫保护面临“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大难题,通过与国际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繁育、防疫体系。如今,全球圈养大熊猫总数已达728只,其受威胁等级也从“濒危”降至“易危”,这其中,国际合作功不可没。
![]()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坦言,大熊猫国际合作从来不是简单的“借展”,而是技术共享、人才共育的深度协作。以中马合作为例,过去十年间,双方专家联合开展大熊猫营养需求、疾病防控等多项研究,马来西亚的饲养员多次来华培训,中方专家也定期赴马指导,这种双向交流不仅提升了两国的大熊猫保护水平,更积累了濒危物种保护的宝贵经验。此次“辰星”和“晓月”的旅居,将进一步深化这种合作——双方计划联合开展大熊猫行为学、繁殖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共同探索圈养大熊猫保护的新路径,这些成果未来也将应用于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中。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大熊猫早已超越了“动物”的范畴,成为承载友谊、传递和平的“文化使者”。在马来西亚,上一对大熊猫“福娃”“凤仪”和它们的幼崽,让无数当地民众爱上了这一中国特有物种,熊猫主题的科普活动、文创产品层出不穷,潜移默化中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正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王维胜所说,我国已与20个国家的26个机构开展大熊猫合作,每一只旅居海外的大熊猫,都是一座民间外交的桥梁,它们用憨态可掬的形象,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让友谊在人心之间生根发芽。
值得一提的是,大熊猫海外旅居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保护优先”的原则。为了保障“辰星”和“晓月”的旅途安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特意准备了充足的新鲜竹子、竹笋和特制饲料,还有常用药品和饮用水,1名饲养员和1名兽医全程随行,实时监测它们的状态。抵达马来西亚后,中方工作人员还将停留一段时间,帮助两只大熊猫适应新环境。而根据协议,未来如果“辰星”和“晓月”繁育后代,幼崽在两岁左右将返回中国,参与国内的繁育计划,这既保障了全球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也体现了合作双方的责任与担当。
在成都都江堰基地举办的欢送仪式上,中马双方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温馨时刻。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大熊猫是中马友谊的象征,“辰星”和“晓月”的到来,将让两国的友好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而现场的熊猫粉丝们则纷纷送上祝福,希望这对大熊猫在马来西亚生活愉快,成为连接两国人民情感的新纽带。
事实上,大熊猫海外旅居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物种保护本身。它让更多人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在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专门开辟的熊猫科普展区里,通过互动装置、影像资料向公众展示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故事,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这种“以熊猫为媒”的科普教育,其影响力远比单纯的宣传更深远。
如今,“辰星”和“晓月”已经踏上征程,它们的十年旅居之路,既是中马两国友谊的延续,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起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两只大熊猫在异国他乡健康生活、繁衍后代,更期待看到中马两国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合作结出更多硕果,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中马方案”。
从“福娃”“凤仪”到“辰星”“晓月”,跨越十余年的熊猫情缘,见证了中马合作的深厚底蕴;从物种保护到民间外交,大熊猫的海外之旅,彰显了中国推动全球生态治理的责任与担当。正如“辰星”寓意着光明与进步,“晓月”象征着纯净与温柔,这对大熊猫将带着两国人民的美好期许,在马来西亚开启新的生活。而这场跨越山海的约定,也将告诉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国界,只要各国携手合作、同心协力,就能为地球家园守护更多美好。
![]()
接下来的十年,让我们共同期待“辰星”和“晓月”在马来西亚的精彩生活,也期待中马友谊在生态保护的实践中愈发深厚,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书写更多动人篇章。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