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外交部记者会上,对于“G20峰会期间中国是否会与日本领导人会面”的问题,毛宁回答道:“没有安排”,语气坚定且公开地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已经提醒过你们了,机会已经给你们了,如果还不能收敛的话,就按规矩来处理。这不是一时的强硬,而是有准备的决定。
半个月前,中日在韩国接触之后,中方一度调整了对日水产品的进口政策,释放出缓和的善意,希望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克制,不要借这次会晤当“护身符”。结果部分日本政客又在台海问题上多次发表言论、行动频繁,把刚刚达成的成果忘得一干二净,性质已经不是小失礼,而是挑衅。
![]()
这次直接把“不安排”说出来,目的在于把规矩说清楚:有底线不要试探,有红线不要触碰。外界称其为“杀鸡儆猴”并无不妥,这既是对日本方面的警示,也是对旁观各方的发出的信息。日本自民党田村宪久称高市早苗有关“台湾有事”的发言没有撤回,只是表示“反省”。“反省”不是纠正,也不是道歉,更不是承诺不再犯错。
日本国内应该已经感觉到形势发生了变化,类似的行为将会被记入到对外关系的账本里,逐项清算。中方所要的是明确的道歉和正确的态度,而不是模棱两可,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不能做文字游戏,要承认一个中国,明确认同反对“台独”。门槛是存在的。如果还想在重大会议场边谈经济、谈合作,但在核心利益上出格,那就是不懂基本礼。
![]()
G20是大场合,所有的动作都会被放大。此时明确表示“不安排”,既是对日本上规矩,也是给五眼联盟、G7、奥库斯、美日菲澳等圈层的一个警示:台海是中国的门口,是核心中的核心。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已经明文规定,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代表中国的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国际体系的基本原则。试图在既定结论上倒行逆施,不但代价大,而且会把不稳定扩散到全世界。
这次“不安排会见”的态度有三重含义:礼是有条件的,尊重核心关切,才大场合给面子、谈实事;踩线就清空议程。会见不是“必选项”,而是为了推动具体的议题而进行的,而不是为了社交合影;法:法即规则和底线。一个中国原则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政治承诺。在台海问题上打擦边球,其他的合作也无法顺利进行。信号:对象不限于一方。试探的话就会得到更冷的答复,投机的话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次不给误解的机会。
![]()
舆论场的反应表明,立场越明确,不确定性就越小。、所谓的“道歉文化”被调侃为:日常服务中再怎么道歉也无济于事,一到政治问题就消失不见,这不是文化切换,而是选择性失明。“反省”最多只是内部流程,对外就必须明示,否则就是两种标准。
节目中,主持人追问高市早苗是否收回“台湾有事”的说法,嘉宾依旧给出模棱两可的回答。正是这种模糊不清,才导致各种试探:今天“有可能”,明天“也许”,后天就被人炒作了“已经成为事实”。因此,中方用明确的拒绝来打断叙事,堵住“想多”的空间。从会议的角度来看:应南非政府的邀请出席,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台,场边互动珍贵稀少。给哪个窗口留、谈什么,都是信号。不安排会见并不等于不合作,而是拒绝在错误的议题上浪费时间。
![]()
以后中日两国要怎么走其实很简单:把立场讲明白、把错误改正过来、把原则重新强调一遍。反“台独”、支持一个中国是前提。道歉不是羞辱,而是修复。如果高频发言者不收回错误表述、不正面纠正的话,那么关系就无法靠惯性来推动了。把内部选举的语言外溢到外交场合,把刺激当作绩效,结果只会更严重。
原则越明确,误会就越少,效率也就越高。商业谈判也一样,底线清楚,谈不成就散,谈成就快。台海如果不先弄明白,其他的议题迟早会被拖死。这次的“不安排”,实际上又把一个被稀释的信息重新打亮了:惹怒了中国是没有好下场的。这并非威胁,而是规则所导致的结果。台湾问题不容许有丝毫的妥协,谁要是想用它做文章,就会先被踢出局。
![]()
道歉、重申、表态。这三步并不难,难的是有没有这个意愿。对国际社会而言,“不安排会面”的这次事件也告诫我们,外交不是综艺节目,不存在流量彩虹,只有议题、代价和结果。把话讲清楚,把事情做好了,台海就会少一些口水,多一些安静。谁能够遵守规则、坚守底线,谁就有资格在重要的场合占据位置;不能做到的,就请退到一边去,不要妨碍别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