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新生名单刚贴出,44%的亚裔名字排成一排,比去年的41%又多出三十多个座位,黑人和拉丁裔的格子各缩了一厘米,这就是2023年6月最高法院6:3那张判决书的直接刻度。
判决书说“种族不能加分”,高校马上把“低收入”“第一代大学生”“农村户口”塞进招生系统,用经济 hardship 替代肤色,把法律的红线悄悄往外撑大一毫米,他们怕的是校园照片少了深色系,校友捐赠会上不好看,US News 排名里的“多样性”一栏掉星。
![]()
数据不会说谎:哈佛黑人比例从11.5%掉到10%,拉丁裔从11%跌到9%,看上去只是百分之一二,可一个年级一千六百人,这就是几十个名字从名单上被划掉。
学校把缺口转给亚裔,因为亚裔在分数段里挤得最密,SAT 1550 以上的人数是黑人和拉丁裔的七倍,把名额直接拨给高分池,法律风险最小,媒体争议最少,还能向捐款人交差——“看,我们按成绩说话”。
保守派组织 SFFA 下一步盯着斯坦福,他们想要的是把“替代方案”也钉死,让高校彻底失去操作空间;自由派团体则去州议会推“德州前10%”模式,想用地理和经济再制造一次肤色分布,两边都在抢时间,看谁先把规则写进下一年的招生手册。
![]()
华人家庭在群里刷爆“赢了”,可赢的只是试卷赛道,高校把原来摆在明面的“种族分”拆成“故事分”,文书里必须写“我如何克服歧视”,不写就像交白卷。
顾问公司连夜推出“逆境包装班”,价格五万美元,教中产孩子回忆被同学嘲笑口音的瞬间,写成三千字成长史,把种族苦难换成个人卖点,招生办合法地继续读肤色。
高分考生从一万张1550 的卷子爬进前四千,还要再比谁的苦难更动人,竞争从硬分数滑到软故事,补课班换了剧本,家长的钱包继续出血。
耶鲁把低收入和第一代大学生的录取比例提高15%,看上去是向穷人递梯子,其实把肤色翻译成邮编和父母学历,算法照样能算出大致的种族比例,高校用大数据把“不能说的那件事”算回来。
![]()
加州理工干脆不要文书逆境分,直接按硬分排名,亚裔冲到43%,黑人跌到1.5%,数字赤裸裸地告诉市场:只要彻底不看故事,肤色差距就会瞬间拉大。
哈佛不敢学加州理工,因为校友要的是“多元”照片,不是“单一”成绩单,于是哈佛保留故事通道,把种族藏进经历,用更贵的审核成本买回那张合影的平衡。
国会山已经准备抄作业,共和党议员提交《大学录取透明度法案》,要求各校公开每名新生的SAT、GPA、家庭收入、父母学历,把暗箱操作拉到阳光下;民主党议员则推《校园多元保障法》,想给高校更大的“社会经济”灵活度,条文里埋着“可考虑文化背景”的尾巴,双方都知道这是平权法案的借尸还魂,只是换一张皮。
![]()
2024 年大选倒计时,教育议题被切成选票,两党在听证会上互放PPT,把哈佛的新生合影当成幻灯片武器,没人问被挤掉的那几十个黑人孩子去哪上学,也没人问亚裔高分考生明年要不要继续加故事课。
高校、政客、补课班、顾问公司,四条流水线同时开工,都想从这张6:3的判决里挖出下一桶金。
判决书只写了“种族不得作为有利因素”,没写“不得考虑与种族高度相关的因素”,高校就把童年创伤、社区暴力、移民身份塞进同一张表格,让法律够不着。
SFFA 的起诉书已经写好模板,只要发现哪所名校的黑人比例回弹,就立刻送上法庭,他们要的不仅是零分优待,还要零度提及;自由派州议员则把“百分比计划”扩到20%,让整条高中排名变成新的肤色代理,两边像打地鼠,一个洞口刚敲下去,另一个洞口冒出新的标签。
![]()
亚裔家庭看到的44%只是招生池的瞬时快照,不是永久席位。
高校明年可以把“故事分”权重再提高5%,就能把同样数量的亚裔挡回去,而黑人比例一旦跌破某个校友心理阈值,捐款电话就会响起,董事会自然会让招生办“想办法”。
规则写死,算法就会拐弯;算法锁死,故事就会升级;故事讲光,还有校友面试、社团履历、科研夏校,无穷无尽的软门槛等着变现。
高分考生以为判决拆掉了天花板,其实只是换了一扇暗门,钥匙从“种族”改成“逆境”,价格反而更贵。
![]()
判决书没有终结教育公平,只是把战场推进到更贵的赛道。
穷人付不起五万美元的“故事班”,就写不出动人的三千字,黑人孩子如果住在好学区,也凑不够“社区逆境”素材,亚裔中产要是不会包装苦难,SAT 再高也可能被刷掉。
下一轮诉讼、立法、补课、包装,会继续抬高整个社会的录取成本,而成本总是向最没退路的人收取。
![]()
你以为法院一句话就把桌子掀了,其实桌子被搬到另一间更黑的屋子,门票还涨了价。
44%的亚裔比例明年会不会回落?
黑人比例会不会再被“百分比计划”拉回?
高校会不会把“逆境”权重再调高?
![]()
SFFA 的下一纸诉状会告到哪所学校?
这些问题没有一条会写在今年的招生简章里,却决定每一个十七岁少年晚上能不能睡稳。
判决写了三十七页,只给出一句话答案:种族不能直接加分;生活给出的回应是:那就把种族翻译成别的词继续加。
到底谁真的被挡在门外,谁只是换了个理由被请进来,明年三月放榜时,数字会再跳一次,故事会再换一版,钱包会再瘪一块。
你孩子明年申请,你是继续砸钱补“逆境故事”,还是赌高校不敢再动硬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