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火炬传递至香港街头的热烈时刻,镜头缓缓掠过一张张令人眼熟的面庞:新鸿基郭氏家族的年轻代表郭基辉、新世界郑氏家族的继承人郑志要、恒基兆业李氏家族的次子李家诚——这些名字共同勾勒出香港商界的重要图景。
![]()
李嘉诚或许正经历一段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在这幅齐聚一堂的盛况中,人们敏锐地发现唯独缺少了那个曾经最为耀眼的名字——李嘉诚及其家族成员的身影。
李嘉诚现在怎么了?又为何缺席这次活动?
![]()
这起缺席事件,远不是一场简单的公关危机。它触及了一个根本问题:香港,该如何看待那些曾经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符号?当其他三大家族的代表,与澳门何氏家族成员一同出现在火炬传递的队伍中,他们的“在场”本身就成了一种表态,一种强烈的信号。
![]()
这无形中把政治表态的门槛给抬高了。原本来或不来,或许只是个中性选择。但在这场几乎“全勤”的盛会里,李氏家族的缺席,就从一个普通选项,变成了刺眼的负面符号。大家族的站位被拿到了聚光灯下,评判的标准悄然变了。
![]()
回想过去,李嘉诚的名字几乎等同于香港的“狮子山下”拼搏精神。他从一个工厂工人奋斗成商界巨擘的故事,是无数香港人挂在嘴边的励志传奇,他本人也被尊为“商业教父”。
他所信奉的“个人奋斗”与“资本为王”,他那种决策前反复研究、决策后勇往直前的风格,曾深度定义了这座城市的成功学。
![]()
可时代变了,当下的聚光灯,更多地打在了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国家级战略上。国家投入巨大的资源和政策红利,就是为了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其他家族的出席,被普遍看作是跟上了国家发展的节拍,实现了“同频共振”。他们的行为,共同为新时代的精英画出了一幅肖像:商业成功很重要,但与国家发展步调一致,更为关键。
![]()
于是李氏的缺席就被放进了“家国情怀缺位”的框架里解读。这不是偶然的,背后是中国市场对资本有了新的要求。如今的中国,不缺钱,缺的是那些有社会责任感、愿意与国家共同成长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投资者”。
![]()
人们甚至开始讨论,忽视地缘政治的海外投资风险,以及与国内发展脱节可能错失的巨大机遇。这个空座位,成了一个观察其家族立场的绝佳窗口。
![]()
这次缺席之所以动静这么大,还在于它象征着两种叙事的正面碰撞。一种是老香港的故事,核心是个人传奇。另一种,是新湾区的故事,主题是集体融合。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就是“个人奋斗、赢家通吃”的典范。他的故事,是过去几十年香港精神叙事的主旋律。这个故事激励人心,但也强调了资本的逻辑和个体的成功。
![]()
然而这次全运会却在香港全力讲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超过三万名市民热情报名想当志愿者,各大商场被打造成体育主题的乐园,让市民亲身体验各种运动项目。
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全民参与,共享荣光”的热潮里。当香港市民为自己的队伍加油呐喊时,那种集体荣誉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
这个新故事的核心词是“团结”、“共融”和“归属感”。体育赛事在这里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了一剂黏合剂,用来弥合社会分歧,凝聚人心。
![]()
在这股强调“我们”的浪潮中,那个代表着“我”的旧叙事符号的缺席,就显得格外突兀。这并非主动的对抗,更像是在时代洪流转向时的一种“失语”。曾经李嘉夫子的奋斗史是励志教科书。如今,他的家族却成了一个讨论“时代是否已经翻篇”的活生生的案例。
![]()
这标志着,香港社会正在寻找能代表新精神的偶像。他们可能是赛场上为港争光的运动员,可能是融入国家发展的青年才俊,也可能是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
![]()
这场风波,也让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在今天的香港,什么才算得上是对社会有意义的“贡献”?
讨论很快超越了“爱不爱国”这种非黑即白的简单标签。有人重提李氏将资产向欧洲转移的旧事,作为批评的论据。但也有理性的声音指出,不能因为一次缺席就抹杀一切。
![]()
李嘉宿诚基金会在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巨额慈善捐赠,直到今天还在实实在在地惠及香港社会。简单的贴标签,无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
文章A的视角就提醒我们,不要对一个个体承载过多的期待,也别急着下结论。然而即便如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社会对顶层精英的期待变了。
过去大家族的贡献更多是幕后的“财务施予”,捐钱建楼、成立基金。这当然功不可没。但在今天,当这座城市需要通过一场盛会来提振士气、凝聚人心的时候,“在场”本身,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贡献。它是一种姿态,一种担当,更是对普通市民集体情感的一种共鸣。
李氏家族代表的“捐赠者”模式,与全运会上成千上万“参与者”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是赛场上拼尽全力的运动员,还是场馆内外挥洒汗水的志愿者,他们所代表的“参与感”,更能激发普遍的认同。
![]()
“贡献”的内涵正在悄然扩展。对香港而言,重要的不仅是谁“为香港花了钱”,更重要的是谁在关键时刻“与香港站在一起”。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上,与普通市民一起成为盛会的主角,这种角色上的参与和价值上的引领,似乎正成为一种新的、更高的要求。
![]()
李氏家族的这次缺席,说到底只是个引子。它真正揭示的,是香港在权力格局、城市叙事和价值评判标准上,正在发生结构性的、深刻的变迁。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
全运会的圣火,就算熄灭了,但它在香港社会点燃的,那种对于“团结”、“归属”和“共同体”的渴望,恐怕会长久地燃烧下去。
![]()
真正的进步,或许不是去争论谁来了、谁没来,而是当整个社会不再将目光聚焦于某一个商业符号的来去时,每一个普通的香港人,都能在这座城市的新故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由“缺席”引发的大讨论,本身就是香港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告别对“李嘉诚时代”的迷恋与依赖,迎接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全民时代”,这或许才是这场体育盛会留给香港最宝贵的遗产。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