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世半导体的事儿成了中荷关系的核心焦点,这看起来是企业之间的纠纷,实际上是中荷两国在政治、经济和话语权上的直接较量,一点都不简单。
![]()
事情的源头要回到今年9月底,荷兰突然出手,拿 “国家安全” 当理由,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实施强制管控:不仅冻结了中资持有的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还直接暂停了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
更过分的是,荷兰总部之后干脆切断了对我们国家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这一连串操作直接让安世中国的生产线停了下来,全球车规级芯片也跟着不够用了,不少车企都被这波短缺波及,生产计划全被打乱。
![]()
为了抢占舆论先机,荷兰首相亲自下场发声,可他的说法根本前后对不上,他一边对外高调宣称,中国已经同意恢复安世半导体的出口业务,一边刻意回避管控的实质,就是想故意营造出中国 “妥协让步” 的假样子。
另一边又说,针对张学政的 “法律程序” 还在继续,他这么说就是想靠模糊的表述暗示自己 “赢了”,好让国内民众和欧盟觉得他办事有成效,其实就是想装样子。
![]()
荷兰的谎话直接被中方拆穿了,中国外交部马上站出来说清楚:根本没有同意恢复安世半导体的出口业务,那都是荷兰故意编的。
就这一句话直接打破了荷兰的舆论谎言,中方的回应干脆利落,不仅没让荷兰如愿主导舆论,还明确告诉全世界,这事儿远没到解决的时候。
紧接着中方也亮出了底线:想谈可以,但荷方必须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具体来说就是要停止干涉安世半导体的内部事务,恢复张学政的职务,解除股权冻结,重新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
毕竟之前荷兰的不当干预,才是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根源,这个责任本来就该荷方承担。
![]()
中方之所以同意磋商,是为了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还特意对部分出口予以豁免,可荷方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动作,反而想靠话术蒙混过关。
这次中方直接把话说透、把条件摆明,让荷兰原本的算盘落了空,彻底陷入被动,从这件事能明显看出来,在这一轮舆论战和博弈中,中方已经从之前的被动回应,变成了掌握节奏的一方。
![]()
当中荷双方在公开表态中僵持不下,谁都不肯让步时,中国改变了之前的应对策略,不再只和荷兰直接对峙,而是把安世半导体的问题直接交给了欧盟。
商务部专门针对此事发表正式声明,明确要求欧盟介入其中进行调停,推动事件公平解决,同时还郑重敦促荷兰方面,尽快撤销对安世半导体实施的各项不合理限制措施。
![]()
表面上看,这是中国在给荷兰施压,逼着他们改变态度,但往深了说,中国其实是想借这件事,看看欧盟内部到底对中国是什么态度。
中国等于是在明确告诉欧盟:如果你们真的想和中国继续深化合作,现在这件事就摆在眼前,是站在荷兰这边继续搞不合理限制,还是站在公平合作的角度解决问题,你们得给个说法。
![]()
这步棋下得特别有针对性,一方面中国通过主动找欧盟调停,展示了根本不怕把事情闹大的自信,毕竟这件事的错在荷兰单方面干预中资企业,中国占着理。
另一方面,中国也看准了欧盟内部的利益分歧,故意利用这一点给荷兰施压。
![]()
要知道,欧洲很多国家早就清楚,和中国 “脱钩” 根本不现实,尤其是德国、法国这些制造业大国,他们的企业离不开中国的大市场,也依赖稳定的中国供应链。
现在让欧盟表态,这些国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肯定会私下劝荷兰别再僵持,赶紧收手,这样一来,荷兰不仅要面对中国的压力,还得承受来自欧盟盟友的劝说,处境自然更被动。
![]()
而中国也能借着这个机会,看清欧盟里哪些国家是真心想和中国合作,哪些只是跟着美国盲目搞制裁,心里有本明账。
更巧的是,这件事发生在中美釜山会晤之后,国际格局正处在微妙的调整阶段,特朗普政府在经济上对中国松口,同意缓和关系,这让欧洲各国更清楚,不能被美国完全绑住手脚,得有自己的判断。
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沉默,也正好说明她在仔细权衡,要是她表态偏向中国的立场,就意味着欧盟的对华政策可能要出现转折,要是继续模糊其辞,只会让人觉得欧盟的对华政策没有明确方向。
所以对中国来说,这一局的目的不只是逼荷兰撤销限制,更重要的是借着安世半导体这件事,用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验欧盟一直说的 “战略自主” 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
这场风波之所以让中国如此强硬,根本原因不是为了安世公司本身,而是为了守住规则底线,中国很清楚,如果在这种无理打压下退让,就等于给了欧洲各国一个坏示范。
今天荷兰敢动安世,明天可能就有别的国家照样照做,中国要做的是用这件事划出界限,你们可以竞争,但不能随意打压中国企业,谁越线就要付出代价。
![]()
这种强硬立场其实是一种战略信号:中欧关系可以谈,但必须建立在对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已经开始见效,荷兰国内原本高调的鹰派,现在发现事情收不住了。
一方面,他们对华强硬是为了讨好美国或在国内刷政治存在感,另一方面,荷兰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和半导体产业链,一旦矛盾激化,受伤最重的也是自己。
于是,政府内部开始出现不同声音,有官员希望尽快解决问题,不想让局势继续恶化,这说明中国的策略是有效的,强硬不等于对抗,而是迫使对方理性。
总体来看,从舆论反击、转向多边施压,到坚持底线,中国这次应对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安世事件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博弈,更是中欧贸易关系的一次试金。
最终结果如何,取决于欧盟能否看清现实,是继续跟随美国搞政治对抗,还是选择务实合作,现在,全世界都在看两个人:荷兰的鹰派政客如何下台阶,以及冯德莱恩最终要站在哪一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