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5年只剩下不足2个月,在此之际,关于未来2个月的判断略显分歧。多数机构认为,四季度A股市场有望在“政策+流动性”驱动下继续上行,但难免震荡,关键词是“继续上行”;但知名经济学家刘煜辉近期则认为,A股未来俩月修整,止盈需求很大,不具有进攻性,关键词是“修整”。所以,站在当前时间窗口,如何更好的进行投资,如何才能稳健的财富增值?
924行情以来,不少公募基金的净值回报惊人。截至11月8日,今年以来收益超50%的公募产品有1087多只,收益超100%的41只。不过,公募产品的业绩不仅要看短期,还要看长期。
公募新规明确“全面建立公募长周期考核机制”,甚至将基金经理薪酬和长期业绩挂钩。金石杂谈查询wind数据发现,如果拉长时间至3年,收益超60%的产品只有550只。
近期,金石杂谈关注到一位小型公募的基金经理张建胜,任职回报三年超60%,旗下所管的两只产品近三年收益均超过60%。对于普通散户来说,通过研究一些优秀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理念对自身的投资大有裨益。接下来,一起来看,这位从众多基金经理长跑中脱颖而出的选手,他是如何穿越周期的?对于普通散户来说,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的方法和经验?
长跑绩优选手张建胜,三年收益超66%
wind数据显示,张建胜,博道基金基金经理,2007年至2010年8月曾担任安永分析师,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担任申银万国分析师,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任职上海博道投资高级分析师、股票投资经理,随后博道私转公,张建胜任博道基金基金经理。
关于博道基金,金石杂谈曾做过介绍,它是一家“私转公”的公募,公司创始人是莫泰山,他曾在交银施罗德担任总经理,后来又加入知名私募重阳投资,担任高级合伙人、总裁,2013年5月创立上海博道投资。
2017年,博道投资申请转型公募,2018年博道基金正式获批以公募形式展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管理规模374亿,虽然是一家小型公募,但是管理规模今年直接翻倍,公募业绩今年做到了27%。
之所以规模突飞猛进,一是业绩突出;二是旗下有张建胜这类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在长跑中胜出;三是产品线“重仓”布局权益,其权益规模占总规模比超95%,充分分享了牛市红利。
![]()
至于张建胜,业绩极为突出,不断做出超额。截至11月7日,张建胜今年收益44.5%,近三年收益超66%。目前,他管理两款产品,博道盛彦任职回报近30%,今年收益44%,近三年收益超70%;博道盛兴一年持有任职回报高达51.4%,今年收益47%,三年收益超64%。
就业绩来看,张建胜今年超额25个点,近3年则超额40多个点。此前有媒体统计,截至三季度数据来看,博道盛彦长跑能力更为出色,近三年累计上涨81.98%,同类排名前4%,累计跑赢业绩比较基准56.49%。
![]()
金石杂谈统计wind数据发现,张建胜此前规模最大时不足10亿,如今规模已做到16.83亿,不仅收复失地,而且创下历史新高。历年截至Q3管理规模来看,2025年Q3,张建胜管理规模陡增3.2倍。今年以来,规模增加了7.88亿,近乎翻倍。
![]()
金石杂谈认为,张建胜的业绩大幅跑出,离不开其均衡偏成长的投资风格,坊间更是将其称作“科技黑马猎手”。
具体几点:一是管理经验丰富,TMT行研出身科班经验丰富。张建胜拥有15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5年TMT行研+10年投资经验,历经完整大周期考验,善于A股和港股双市场布局。
二是,踏准牛市节奏,坚定成长风格。张建胜持仓一直集中在成长风格的三个方向,高端制造、TMT、医药消费等成长赛道。今年以来,无论是医药的deepseek时刻,还是阿里、腾讯大爆发,亦或是半导体牛市行情,都让持仓其中的基金经理赢得盆满钵满,拉长到3年,业绩还是很有锐度的。
三是,持仓均衡,风格又适度逆向,较成长风格低一档,既控制了回撤,又吃到了924行情红利。张建胜这种“既偏成长,又重视估值”的风格,再叠加持仓分散,在过去两年大幅降低了回撤。而924行情的到来,又吃到了牛市行情带来的红利,保证了3年的超额收益,提高了穿越周期的能力。
此外,他还偏重自下而上选股,每个季度的重仓股可能就变动1-2个,持续性相对稳定。这种投资思路,也值得散户学习,既保证基本盘稳定,也要保证仓位的灵活性,通过主动出击,赚取冷门股左侧投资带来的超额收益。
三大维度选股,买能形成壁垒的商业模式
其实,研究多了基金经理,尤其优秀的基金经理,大家会明白一个道理:优秀基金经理的选股策略和逻辑,往往是普通散户站在“巨人肩膀”、加速形成个人投资体系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普通散户,想要在A股、港股穿越周期,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学习一些优秀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才能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此前,金石杂谈曾多次分享过大成基金经理徐彦的投资逻辑,核心就是不追热点,进行价值选股,虽然牺牲了短期收益,但也极大的控制了回撤,保证走的更远。
金石杂谈认为,张建胜的选股逻辑更为接地气,可能会对大家有一定裨益,在此分享给大家。1)买具有强大竞争壁垒的企业。张建胜偏爱具有强大竞争壁垒的企业,所谓竞争壁垒的企业,一是商业模式,二是企业文化。
他尤其看重商业模式,主要是差异化跟低成本,更偏好能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其次是具有规模效应,最好是网络效应的公司。就博道盛彦目前的持仓来看,相信大家一眼也能看到多只股票具有竞争壁垒,比如腾讯、比如阿里,比如华虹半导体,一个是社交、游戏龙头,一个是电商、支付、AI龙头,一个是半导体代工龙头。
其中,华虹来说,大国博弈下的国产替代逻辑不断强化,和中芯国际并称为中国内地“晶圆代工双雄”。不同于中芯国际不断追逐先进制程代工工艺,华虹半导体以“特色IC+功率器件”为核心战略,围绕“8英寸+12英寸”主攻28纳米以上制程的成熟市场,实现错位竞争发展,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
2)重视景气度或周期位置。张建胜偏爱TMT投资,他认为A股的TMT常年交易在内在价值之上,如果投资TMT,不可避免的景气度权重会高一些。TMT覆盖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媒体等各行各业,近些年涨幅确实更为可观。
这种投资策略,可以帮助规避一些大幅回撤的风险,同时不至于偏离市场太多。就其十大持仓来看,处处充满着景气度持股。今年上半年反弹惊人的恒生科技,比如阿里、腾讯;比如高端科技领域的兆易创新、三环集团。其实他还抓住了今年的景气行业,比如创新药,比如近期火热的储能、锂电(三美股份)。
3)张建胜特别看重估值,这也是为何其产品的回撤控制在成长股选手里面是相对较好的原因之一。张建胜认为自己是比成长风格低一档的,原因就是对估值的容忍度并不高,不会为成长支付过高的溢价。对估值的考量,主要通过5年期的隐含回报来评估公司的性价比。他认为,当下更应该从第一性的角度,从现金流和股东回报的角度来给公司做绝对估值定价。
大家都知道,A股风口来了之后,往往会短期内疯狂炒作,但是风口过后,大多又是一地鸡毛。所以,张建胜认为,当来到5年的维度,常识就会显现,估值基本只能按商业模式来给,少一些溢价。
金石认为,这种选股思路,虽然短期错过一些风口炒作,但走势稳健安全。举例来说,在2024年一季度,张建胜坚定加仓港股,原因是部分行业龙头公司质地优异,且估值较低,体现出较强的性价比优势。恒科为例,2024年一季度,恒生科技指数大约只有3000到3500点,如今已高达5837点,区间涨幅接近翻倍。
![]()
绩优长跑型选手,张建胜做对了什么?通过以上分析,也能大概得出张建胜业绩持续创造超额的原因:坚定成长,抓住风口;持仓均衡分散,控制回撤;注重估值,规避雷点;投资核心是投资商业模式,买竞争壁垒的公司、景气度较高的公司、估值合理的公司。
不过,除了投资风格和选股逻辑,金石杂谈认为,张建胜还有几点值得关注,核心就是通过研究,发现可能存在的错误定价机会,而且坚定执行。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港股起势之前,坚定加仓港股。2024年一季度开始,张建胜核心产品博道盛彦港股仓位开始加大,基本吃到了这波港股估值修复的红利。
张建胜表示,在2024年一季度坚定加仓港股,当时主要是基于绝对估值框架下的便宜,也就是买便宜,而且确实港股已经下跌了几年,加仓也有一些逆向布局的意味。结果来看,一方面,2024年一季度开始,十大持仓中港股净值仓位从23年底的20%增至24年底的30%;另一方面,进入2024年,恒生互联网基本盘之外,加仓了消费、公共事业、快递等相关港股股票。
到2025年年初,港股估值大幅修复,张建胜又不同程度的减持了港股仓位,较好的规避了回撤。这也符合其重视估值的特点,属于知行合一了。目前,张建胜的十大持仓中港股仓位依然超20%,更集中于互联网龙头和创新药。
![]()
二是,随着2025年6月,医药的deepseek时刻到来,张建胜同样也吃到了创新药大牛行情。2024年底,药明生物首次出现在张建胜的十大持仓中;2025年一季度则有两款创新药——康方生物和金斯瑞生物上榜十大持仓,而Q2和Q3正是创新药涨势最快的阶段。于是,在2025年Q3,张建胜减少了部分创新药仓位,并将创新药仓位集中于已具有海外商业化网络而非仅仅是管线产品海外授权的公司上。
2025年Q3,张建胜大幅降低创新药仓位,几乎精准减持在顶部,成功逃离了这波回撤。金石杂谈统计,港股创新药三季度以来,大约回撤了10.67%;而A股创新药也回调10%以上。尤其,Q3消失在十大持仓的康方生物,该股票自高点已大跌30%。
![]()
三是,Q3抓住半导体行情,同时低位买入了多只优质股。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行情走势一般,7月底和9月初有两波大的牛市行情;涨价潮之下,下半年最强主线还属存储芯片概念。其中,张建胜在2025年一季度杀入存储器龙头兆易创新,目前稳定在第一大持仓,该股票今年涨幅高达107%;二季度买入中微公司,三季度杀入华虹、三环等半导体企业,大国博弈+国产替代,华虹仅Q3涨幅130%。
![]()
此外,张建胜还配置了低位的肉类加工企业圣农发展,业绩稳定发展的制冷公司三环集团;增加了有色、化工等偏顺周期属性的仓位。大家也知道,近期无论是磷化工还是锂、铝、钢铁等均迎来一波行情。
展望后市,张建胜在三季报中表示,我们始终认为优质资产供给是稀缺的,且随着大量前期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到期,居民对优质资产的渴望是不降反升的,因此权益市场仍处于可为的阶段。张建胜表示,总体上会保持投资策略的连续性,具体到细分投资方向,我们仍侧重在3D堆叠、互联网平台、有色金属、创新药等方向。另外,在后续的投研精力分配上,会加大对AI应用环节的关注力度,同时也增加对顺周期方向的关注力度,为明年潜在的CPI、PPI回升增加投研储备。
最后小结
作为过去三年大幅创造超额的基金经理,张建胜的投资风格——均衡、分散、低一档的成长,自下而下的成长风格,选股拥有强大壁垒的公司,且对景气较为重视,提高了其投资成功率,上升期能吃到牛市成长红利;同时,通过均衡分散化投资,对估值重视,某种程度上会主动逆向,使得他的产品又能很好的控制回撤。
比如近两年,张建胜通过深度研究曾多次提前布局,既吃到了24年港股估值修复的红利,又赚到了25年创新药、半导体业绩修复、国产替代的回报,尤其三季度还成功杀入了有色等顺周期行业,值得投资人借鉴。
对于一般散户来说,要减少炒作,减少集中持股,不吃鱼尾;学习张建胜,多从估值、现金流、股东回报以及商业模式方面选股;而对于基民来说,选择这类均衡、分散,不吃鱼尾的基金经理的基金产品,反而不失为比较聪明的投资策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