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商业史上从未有过如此震撼的“薪资大单”:特斯拉股东大会正式通过决议,给CEO马斯克开出一份十年期薪酬计划,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
![]()
这个包含十二个零的数字有多夸张?相当于1350个库克、2000个黄仁勋或3700个扎克伯格的年薪总和,若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至今平均分花,每天都要支出121万美元。
马斯克凭什么值万亿?特斯拉股东是不是疯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一份“薪水”,而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对赌。
赢了,马斯克手握特斯拉控制权,公司市值将暴涨7万亿美元;输了,他只能“免费打工”十年,一分钱都拿不到。
![]()
这份万亿薪酬的“解锁密码”,藏在一系列近乎苛刻的目标里。马斯克无法直接揣走这笔钱,必须在十年内闯过十二道“关卡”,才能拿到对应的12%特斯拉股权(4.25亿股)。
最核心的硬指标是市值,特斯拉当前市值不足1.4万亿美元,未来十年需飙升至8.5万亿美元,翻六倍的增量相当于现在苹果加谷歌的市值总和。
运营目标同样难如登天:累计交付车辆2000万辆,按2024年178万辆的销量算,未来十年年均交付至少200万辆。
![]()
全自动驾驶系统活跃用户连续三月破1000万,需较现在增长三倍以上;人形机器人要交付100万台,而该项目目前还没量产。
自动驾驶出租车要投用100万辆,如今仅有十几辆在试运行;年均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得达到4000亿美元,可2024年这一数字才124.4亿美元。
更狠的是“零底薪”条款,未来十年马斯克在特斯拉没有固定收入,完不成目标,这1万亿美元股票期权就成了废纸。
特斯拉敢下这注,根源是“赌赢过一次”。2018年,特斯拉濒临破产,董事会曾给马斯克开出560亿美元薪酬方案,同样是“零薪水+十年期权”模式。
![]()
当时马斯克睡在工厂地板上,每周工作120小时,硬是靠着拓展产品线、推进自动驾驶,把公司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如今特斯拉虽已是万亿巨头,但处境比当年更复杂:电动车市场从“一家独大”变成“众强争霸”,全球增速放缓,特斯拉交付量已连续下滑。
AI赛道上,OpenAI、谷歌等巨头步步紧逼,特斯拉必须从车企向AI智能企业转型。马斯克早说过,“特斯拉的未来在AI和机器人”,而历史证明,在他身上押注是可行的。
对马斯克而言,这笔赌约的核心不是钱,而是控制权,完成目标后他持股比例将达25%,这个比例“足够产生影响力,又不会无法被推翻”,能让他排除干扰推进AI战略。
2024年初他就放话,“没25%控制权,我就不在特斯拉做AI,转头自己搞”,如今的薪酬方案,本质是董事会用控制权换业绩承诺的妥协。
这场豪赌是双向绑定,特斯拉和马斯克谁都离不开谁。对特斯拉来说,马斯克的个人品牌已和公司深度捆绑,“没了马斯克的特斯拉,就没了‘特斯’只剩‘拉’”。
若失去他,不仅转型AI的方向会动摇,市值都可能大幅缩水。而马斯克的“底牌”不止特斯拉,他创办的XAI已推出AI模型Grok,真有“另起炉灶”的实力。
董事会用万亿期权把他留住,既是认可他的价值,也是用业绩枷锁将他的精力锁在特斯拉,毕竟马斯克旗下还有SpaceX、星链等一堆业务,必须防止他分心。
![]()
从商业逻辑看,薪酬高低本就取决于价值,2018年马斯克让特斯拉起死回生,如今公司赌他能再创造奇迹,把市值推到新高度,这笔账在股东眼里未必不划算。
8.5万亿美元市值、1万亿薪资,这些数字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商业史上从不缺打破常规的奇迹。
当然,风险也显而易见: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AI技术突破存在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目标卡壳,这场豪赌都可能失败。
但无论结局如何,未来十年都将上演一场罕见的商业大戏,一家万亿公司把未来押给一个人,一个野心家把十年光阴押给AI与机器人产业。
#财经##上头条 聊热点##马斯克##美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