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个引领北方花卉产业变革的综合性高地正在崛起。
近日,在大兴区庞各庄镇,一片总占地面积552.6亩的土地上,北京国际花卉产业园项目已正式启动。这不仅是传统花卉种植基地的升级改造,更是首都打造最大花卉数字贸易集聚区的战略举措。
依托大兴国际机场“全球枢纽”的独特优势,这个未来园区将打造“48小时全球花卉圈”,构建集花卉种业创新、数字贸易、产业服务、文旅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高地。
双核驱动下的产业布局
北京国际花卉产业园的定位彰显了其战略高度:国际花卉(球根)数字港、全国花卉(球根)贸易港。这一战略定位充分依托了大兴国际机场的“全球枢纽”优势,园区距机场仅20分钟车程,为构建“48小时全球花卉圈”提供了现实基础。
在整体规划方面,园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花卉创新贸易区以前沿科研和国际商贸为核心,重点建设国际花卉种业科研中心与低温冷库处理中心;综合产业服务区提供智能温室、日光大棚等现代化生产空间。
科研生产示范区聚焦种质创新与低碳栽培等关键技术;科普休闲体验区则融合自然教育、花田观光与亲子度假等多元业态。四大功能分区相互支撑,形成了“前研后销、中段提质”的完整产业生态。
园区的区位优势不仅体现在国际贸易的便利性上,还深入融入了区域发展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层面,园区融入区域快捷交通网络,40分钟可达廊坊市区;本地“半小时经济圈”则联动北京野生动物园、庞各庄梨花村等景点,形成“产学研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
科技创新与产业赋能
园区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注重花卉种业的科技研发与创新。目前已完成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等国内顶尖专家团队的对接工作,正积极推动国家花卉工程中心及牡丹、菊花研究中心落地大兴。
这些举措将有力突破花卉种源“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种业自主可控,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园区顺应了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云南鲜花产业的数字化成果提供了有力佐证——过去三年,云南省鲜花交易规模的增量中,直播电商贡献占比接近七成。抖音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平台日均售出云南花卉约55万单,吸引3700多万消费者购买。
园区计划引入数字孪生、三维GIS等先进技术,构建花卉产业全链条数字化生态体系。这种数字化赋能将体现在三大核心业务平台建设上:种业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转化平台、花卉国际贸易平台、应用场景展示推介平台。
消费市场的多元化趋势也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从精致妈妈、小镇青年到新锐白领群体,鲜花消费热情普遍较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镇中老年群体和都市银发人群也逐渐成为新兴消费力量,买花量分别占比12.8%和10.1%。这种消费升级趋势为园区提供了明确的市场方向。
![]()
从基础夯实到国际引领
园区规划了清晰的“三步走”发展路径。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重点建设专业冷库与智能温室,集中攻克花卉种源“卡脖子”难题;第二阶段搭建平台,构建国际花卉贸易体系,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格局;第三阶段全面提升,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培育花卉产业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花卉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这一战略规划体现了从硬件到软件、从国内到国际、从基础到高端的系统化发展思路。
园区的建设愿景不仅限于产业本身,更着眼于数字贸易时代下产业生态的重构。正如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的实践所示,数字贸易正在深刻改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多数商户不再坐等客人,而是开直播、拍视频,主动把生意做往全世界。AI技术实时打破语言壁垒,让和各国采购商的沟通畅通无阻。
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赵良平在2025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上指出,花卉从业人员要树立“数据就是生产力” 的理念,将数字技术贯穿花卉全产业链。这一理念正是北京国际花卉产业园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
![]()
北京国际花卉产业园的未来清晰可见:这里将实现从传统花卉种植基地向“国际花港”的跨越,成为首都“种业振兴”的实践高地、“国际交往”的美丽窗口。
随着数字贸易时代的到来,这个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为大兴注入绿色经济新动能,更将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增添绚丽色彩。
![]()
关注 | 园区荟(ID:biaozhunpark)
图片来源 | 这里是大兴
内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