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此前因“挖孔机盖”纠纷遭车主集体起诉,11月10日第一次在南京秦淮法院开庭,结果小米法务团队当场拿出了84页、14组新证据,庭审推迟至11月20日。
有意思的是,法务的辩解里居然推翻了雷军说法,提到雷军发微博不算数。
这次纠纷还要从今年5月说起,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陷入舆论漩涡。
小米汽车选装价4.2万元的碳纤维挖孔机盖(也就是俗称的“挖孔设计”),对外宣称“复刻原型车双风道设计”“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提升下压力”。
当时雷军更是亲自发博“背书”,强调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内部结构也改了。只是后来雷军将该微博内容进行了“编辑”,删除了“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的描述。
但已提车的车主测出车辆既无气流导引功能,也未改善散热性能,其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几乎一致,于是认为小米汽车误导宣传。
事实上小米汽车5月初曾通过小米汽车公众号推送《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回应,提供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二是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
不过当时大家并不买单,后来不少车主以虚假宣传为由起诉小米,要求退还2万元定金,并赔偿3倍定金。
没想到小米法务此次的辩护逻辑看傻网友:“雷军不懂结构,发的微博不算数”“雷军不建议买,没有欺诈故意”,“4.2万的配件不算买车的关键因素”“‘完全复刻原型车’是指完全复刻原型车的机盖”。
于是有人质问小米,雷军为了辟谣“小米汽车重颜值轻安全”连发的几条微博,算不算数。
还有人翻出雷总“为了一个杯子开15次会”的言论,机盖远远比杯子还重要,以雷总的智商可以轻易把结构搞明白。
要知道雷军可不是临时工,小米已经跟雷军IP深度绑定。
雷军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米粉们是否为小米买单,如果小米轻易否定雷军说过的话、发过的微博,这也容易造成消费者信赖感的降低。@广告案例精选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