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娃要结婚,我光愁彩礼就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周边村彩礼普遍十五六万,再加上三四十桌酒席、烟酒糖茶,把家里的积蓄掏空都不够,说不定还得借外债。现在好了,‘红白理事会’一插手,彩礼定在1万元以内,酒席就办10桌,亲戚随礼最多200元,算下来省了快20万元!”初冬午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高家坪村村民高建军和邻里聊起儿子的婚事,满脸开心。这场“省心又省钱”的婚礼,正是临县深耕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扎根乡村的生动注脚。
2021年起,临县把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从群众最反感的“红白事”入手,提出“支部牵头、群众做主、制度约束、榜样带动”的工作思路,以行政村为单位全面组建“红白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全由村民“自己选”——每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从老党员、退休干部、德高望重的乡贤、有威望的村民中筛选5至7人。
理事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定规矩”。他们逐户上门征求意见,把彩礼金额、酒席桌数、随礼标准、丧葬流程等“敏感问题”摆到台面上讨论。最终确定下来的条款被写成红底黑字的村规民约,贴在村委会外墙、村口公告栏,还印成小手册发到每家每户。
光有“规矩”还不够,得让村民“用得上、得实惠”。走进林家坪镇南圪垛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墙上挂着大红的喜字,角落堆放着折叠桌椅、音响设备、简易婚纱——这些都是理事会为村民免费提供的“婚礼道具”。“以前村民办婚礼,租场地、租设备、请司仪,光这三项就得花五六千元。现在只要提前一周向理事会申请,场地、桌椅、音响全免费,还有村里的志愿者帮忙布置、端茶倒水。”南圪垛村党支部书记刘二锋说。
在婚事新办的同时,临县把丧事简办作为移风易俗的“另一重头戏”,重点破解“厚葬薄养”的难题。走进兔坂镇兔坂村的公益性公墓,一排排墓碑整齐排列,墓碑上没有繁琐的雕刻,只有逝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墓地间种着松柏和冬青,显得肃穆又整洁。2024年村里用集体土地建起公益性公墓,统一规划墓地、统一制定安葬标准,村民只需缴纳500元管理费,就能安葬逝者。
为了让文明新风真正“走心入脑”,临县还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把“身边人讲身边事”作为最好的宣传。群众反映,现在邻里之间互相帮衬,矛盾少了,人情味更浓了。(精神文明报)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