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医疗律师:这家医院花了8万2,只为了让我的当事人消失|我在医院当律师13

0
分享至


大家好,我是陈拙。

你知道吗?现实中有些医闹事件的起因,有时会小到令人难以置信。

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现一名持刀的患者,对60岁的口腔科医生痛下杀手。行凶的理由简单得令我脊背发凉——患者做过矫正手术的牙齿,变色了。

那位被害的医生,是什么时候给患者做的手术呢?

25年前。

我的作者律师康不医,专门在医院打官司,见过比上面更“无理取闹”的医闹。当初她起这个笔名,就来自于跟我开的一个玩笑“学医救不了所有中国人,但学法,真的可以”。

她不仅为无辜受害的患者申诉,也会阻止恶性的医闹继续发生,她常常说自己的信念是:“放下偏执、追求正义。”她还说守住这8个字,自己的内心就能得到安宁。

直到最近一起案件的发生。

她发现自己的一位当事人,没事儿就去围追堵截医生,导致医生一见到白色羽绒服就心跳加速。她还因为复杂的原因,无法放弃代理这个案件。

而整起闹剧的源头,仅仅因为医生写下的——一个字。

医闹想让康不医“打服”医院;医院希望康不医“哄好”医闹。这两件事康不医都不想做。

她夹在中间,直到今天,内心都无法安宁。


“周红霞又来作妖了。”周一下午,没由来的,医院的法务给我发来微信。

我心里咯噔一下。

新信息紧追过来:“她刚打我们座机,质问赔款为什么还没到账。我们处长接了,没压住火。”

法务处处长是个乐呵呵的中年男人,眼角的笑纹比法令纹还深。能让他失去耐心,可见周红霞的攻势有多凌厉。

很快,周红霞的名字出现在我手机的屏幕上,一下一下跳动着。接通瞬间,声音像子弹一样射来,根本不给我开口的间隙:

“康律师!你别拦我!我这就去医院找他们当面对质!说好三个月赔钱,这都拖了半年了!他们就是欺负我们老百姓!”

我给医院法务发去提醒。仅仅半小时,法务发来一张现场照片说:“真来了。”

神经内科住院部门口,周红霞把一张A4纸举到胸前,上面是加黑加粗的宋体大字:“神经内科刘彤医生害人,把我父亲害死。”

她把手提包和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随意扔在脚边,不管不顾地向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控诉,直到警察赶到,将她带离现场。

医院已经向周红霞“投降”,她索要赔偿的目的即将达成。然而在这最后时刻,她却迟迟不交材料。医院的账对不上,想给她赔偿款都办不到。

我何尝不想快点结束这起医疗纠纷?

为了催她,我电话打了不下十个,嘴皮都快磨破。我甚至觉得,这也是她闹医院、闹我的手段。

我的心一点点下坠,沉进无力回天的冰冷里。

我很清楚,这不会是周红霞最后一次闹。而我,被卫健委点名来“妥善处理”此案的律师,却要硬着头皮帮她战胜医院。

是的,作为一个医疗纠纷律师,我不得不帮这个医闹维权。


今年3月,卫健委的张科长把周红霞“托付”给我。

他态度严肃地形容周红霞“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放在社会上,怕她做出更极端的事伤害医生。张科长希望我能安抚狂躁的周红霞,至少保证她不会随时随地去医院闹事,引导她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自从周红霞70多岁的父亲去世,她去了好几次医院大闹,跟踪、堵截刘彤医生。

她要求医院开除刘彤,没人理会。她转头去卫健委投诉,拉着没吃午饭的工作人员抱怨。

卫健委可以协助她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有查明死因才能做进一步的处理。周红霞听不进去,不依不饶地纠缠了两个小时,所有调解程序都卡在了她暴躁的脾气上。

领导都这么说了,我拍着胸脯表示能帮的一定帮。

起初,我并不打算当周红霞的代理律师,只想给她讲解一下调解医疗纠纷的流程。然而我见到周红霞时,真的掩盖不住对她的讨厌。

她来律所刚坐下没多久,就把病历往桌上一撂,纸沓撞击木桌,发出一声闷响。

她身高不过一米五八,穿着普通的白色羽绒服和深蓝牛仔裤,马尾辫草草扎在脑后,装资料的双肩包上还沾着婴儿吐奶的污渍。

此刻她挺直腰板,带着一副老板的威仪,坐在律所的真皮沙发上。她的目光触及父亲的病历和死亡证明,那冰冷的眼神仿佛淬了毒。

她用不容置疑的腔调说:“五十万,一分都不能少!”

我的脸上挂着不满,不能这么不讲理只会漫天要价吧。

周红霞喋喋不休地说着医生的不负责任,她坚信,父亲的死因有且只有一个——刘彤医生的医嘱导致父亲服药过量。

2023年,周红霞的父亲在我们市最好的神经内科治疗了十多天。出院时,刘彤交给周红霞一份详细的医嘱,写明了15种药的用法用量。然而回家吃药没多久,父亲开始腹泻。

周红霞说父亲“拉得都虚脱了”,而且大半个月不见好。这在周红霞心头,烧起了第一把火。

周红霞找过刘彤咨询,得到的建议是:去药店拿点药。她认为自己被敷衍对待,心中又添了一把对医生的火。

当她发现父亲的状态每况愈下,她再次找到刘彤,一条一条地和她对医嘱。结果发现“醋酸泼尼松片(5mg)”的服用方法写着:“每早餐后7片,每3片加1片至每早12片。”

其实,刘彤真正想写的是“每3天加1片”。“天”错写成了“片”字,这是个明显的笔误。

刘彤此前的工作十分认真,病史、体格检查无不记录详实。但这抵不过患者家属亲眼所见的“不负责的瞬间”。周红霞心中对刘彤医生的怨恨,彻底烧起来了。

周红霞的父亲在出院一年半后去世,临终前已经属于全身型的重度肌无力患者,更伴有脑梗死、糖尿病、胸腺肿瘤、肝囊肿等病情。

现在,周红霞把父亲临终前遭的这些罪,统统归咎于刘彤写错了医嘱上的一个字。

我试图向她解释,只有先做司法鉴定明确死因,才能倒推出医院的诊疗是否和死亡有关。这也是卫健委早就和她解释过的维权途径。

周红霞夺过病历,哗啦翻到出院医嘱,指着那个错字咬牙切齿地说:“这不是杀人是什么?”

她甚至把母亲的去世,视为刘彤的错误带来的连锁反应。“要不是我爸这样子,我妈怎么会累倒,怎么会走?”

我推开死亡证明对她说:“走正规程序,大概率医院无责。”

周红霞眼底仿佛烧着两簇鬼火:“刘彤亲手写的杀人处方!白纸黑字!”

饶是我见过不少情绪激动的患者家属,也还是感觉到了周红霞的离谱。其实我不想搭理她,更不想做她的代理律师。

我之所以愿意坐下来耐心给她解释,完全是因为我对她大闹的那家三甲医院心怀愧疚。


我真的怀疑过,是不是这家医院的风水不好,尤其是神经内科,总出现莫名其妙的纠纷。

去年他们科碰上一个“认死理”的家属,非说护士喂饭呛死了丈夫。他们病历写得很认真,厚厚一大本我看了好几遍,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他们科的医生医术高明,我姥爷出现眩晕症,我第一反应就是去他们科看。

然而家属坚信医生全都在骗她,去闹了好几次。我代理案子时,怎么给解释都没用。

我实在劝不动,家属闹得又凶。为了息事宁人,我在司法鉴定时揪着一些小错,亲手把神经内科的责任比例从15%推到22%,让医院用二十九万赔款换来“息事宁人”。

医院自认“花钱买平安”,多赔的钱就当给家属消气了。但我心里清楚,事情不该这样。

我时常在想,自己是不是伤害了一个尽职的、认真的医生的感情,一点点小问题最后变成了一大笔赔偿,这会不会被她视为职业的污点?会不会因为这个案子影响她进职称,会不会让她在科里抬不起头来?

我不知道答案。只在当时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定,这种案子以后再也不接了。

所以我和周红霞在律所没聊多久,就互相呛了起来。

我承认医嘱上有错字确实会对周红霞产生误导,但是她父亲的死因是肌无力,最后一次入院是因为感染甲型H1N1,重症肺炎导致呼吸系统崩溃。“这些导致死亡的因素,哪点能和医院写错字,患者吃错药联系起来?”

会客室霎时死寂。面对我的质问,周红霞终于收敛了暴躁的情绪。

我一不收咨询费,二不想接这个案子,所以对周红霞的态度相当坦率:“医院不可能为你爸的死亡全盘负责。”

周红霞咧了咧嘴,露出不知是哭还是笑的表情:“那我就抱着孩子去堵刘彤,我就不能让刘彤在医院继续上班。”

“你这就是在医闹!你还抱着孩子,你觉得你能威胁得了谁?”我的火噌一下就起来了。

周红霞目光越过我,看向墙上的律师职业规范。她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说坐过牢的弟弟也会去堵刘彤。

“周大姐,我看你们家是疯了。”我气得把手中的笔啪地甩在桌上。

我想起几个月前因为患者迁怒而无辜丧命的李晟医生,他刚去世的那周,我的朋友圈全是做医生的同学发的“RIP”和悼念的蜡烛,一片悲戚。

我做好了被周红霞投诉的准备,恶狠狠地说:“你敢碰刘医生一根手指头,你信不信,全城人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你!”

一瞬间,周红霞挺得直直的腰板塌了。她俯下身子,额头顶着冰凉的桌面,嗓子眼里挤出呜咽,“除夕夜……我跪在爸妈牌位前……跪了一夜,跪到香烧尽了……”

陪在周红霞身旁的,是她的员工吴大姐。她轻轻拍了拍周红霞的背,对我解释:“老人离世对红霞打击太大了。”

吴大姐问我能不能接这个案子,我如实说不想接。

她因为一个错字找医生的麻烦,向医院索赔五十万,这不止可笑,也没有律师能做到。

周红霞是会计师事务所老板,或许她平日里是运筹帷幄的强人,但此刻,她的眼里只剩下执拗和悲痛。

她需要的是真相,还是复仇的借口?或许她自己也分不清。

看她那么难过,我最后说:“你这个案子,医院顶多能卡上个轻微责任,还是很轻很轻的那种。”

我不知道周红霞听清没有,她没有说话。


送走周红霞,我给医院的法务发微信了解情况。法务立马给我打来电话,语气甚至有点小兴奋地问我要接这个案子吗。

我立马否认。我不想再一次成为“按闹分配”的帮凶;而且我怎么看都觉得,那份写错了一个字的医嘱和周红霞父亲的死亡没啥关系。

法务很清楚,这次医院和医生很冤,“但是也得解决啊,她这么闹下去不是办法。”法务边说边发来一份表格,是核算过的赔偿金额。

看来医院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按医院全责算,周红霞父亲的死亡赔偿金和医药费加起来是五十万多点,正好是周红霞索要的金额。

就算我不做人,帮周红霞要到这笔钱,可是她声称的开除刘彤医生,却无论如何都办不到。以她的偏执程度,恐怕达成和解后依然会去骚扰刘彤。

挂完电话我陷入了焦虑,如果没有律师接这个案子,就相当于直接把炸药包扔进医院。我和一个做医生的朋友吐槽这个事儿,他正好认识刘医生,“刘彤是个挺好的人,实在。”

一连好几天,我的朋友都看到周红霞准时在刘彤上班时出现。她左手搂着未足岁的婴儿,右手攥着皱巴巴的病历,指尖几乎戳到刘彤医生脸上。医院保安的手上,都被她用指甲抓出了血痕。

她就像头暴怒的母狮,大喊着:“我爸这条命就折在你手里!”


也不总是闹得天崩地裂。有时候,周红霞就抱着孩子不近不远地跟着刘彤,也不说话。我一想到那个画面,就觉得窒息,心里犯怵。

听朋友说完,我更难受了。

我重重靠进办公椅,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周红霞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和医生穿着白大褂被尾随的模糊背影,在我脑海里交替闪现。

我见过不少因为缺少医学知识,执拗地认为是医院“治死人”的家属。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愿意听我掰开揉碎地讲药理、讲程序、讲法律。最多三五个小时,他们心中的怒火就会慢慢熄灭,选择相信证据和理性。

也有些人,会用怀疑的眼神剜着我。我所有的解释,在他们听来都是“和医院穿一条裤子”的狡辩。我好心提供的专业分析,转头就成了他们口中“这个律师被收买了”的罪证。

天地良心!我图什么?图那点微薄的、甚至常常不收的咨询费?还是图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医院的走狗”?

真的,太冤枉了。

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如果我不管,任由周红霞像脱缰野马般闹下去,刘彤医生的职业生涯可能就毁了。

把医闹约束在调解室和法律程序里,哪怕过程再恶心,也总好过眼看它演变成无法收场的悲剧。

我猛地坐直身体,抓过手机,在通讯录里找到周红霞的号码。停顿了几秒,最终用力按了下去。

“周女士,”电话接通,我的声音带着刻意压平的冷静,“明天上午九点,带上所有病历到律所。我陪你一起,把赔偿流程走完。”

我知道,周红霞正悬在“医闹”和“罪犯”的悬崖边摇摇欲坠,我或许还有办法拉住她。总得有人站在患者这边,不是煽风点火,而是及时熄灭同归于尽的引信。


我跟周红霞说,她最多能拿到7万赔偿,她能接受这个,我才答应接案子。同时我决定,案子前期不收一分律师费,差旅费我也自掏腰包。

我要保持干净的立场,更要告诉周红霞,我不欠她的。

我曾经给一个失去了一只眼睛的小姑娘打官司。一开始我也觉得她情绪太凶,不敢接案子。最后她拿到了医生的道歉,笑着跟我说要重新开始生活。

让人们得到公正,放下偏执,这是让我感受到职业意义的时刻。只是,周红霞最终能不能放下,我不知道。

她的执念早已超越了金钱,像一根深深扎进血肉的刺,不是一笔赔偿金就能拔出来的。

周红霞家姊妹五人,她排老四,是家里最有出息的。她负责挣钱,给姐姐姐夫发“工资”照顾父亲。第一次和她见面,她就给我看过转账记录,光她给二姐一个人的钱,每个月就有6000,比我们省的平均工资还高不少。

找律师的事儿,自然是周红霞做主。委托书上,五个名字和五个红指印紧紧地靠着,周红霞的名字在最中间,被姊妹兄弟的名字包围着。

风险告知书和委托合同上,我都在显眼的位置用加黑加粗的字体写道:“承办律师在此告知,不建议也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医闹行为或可能涉嫌医闹的行为,包括不限于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向医院索要巨额赔偿、拉横幅、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实信息等。”

“如委托人有上述行为,律所将立即解除合同。”

周红霞认可了我的方案。也许她闹够了,想结束这一切。

周红霞情绪崩溃时确实很难缠,但平时还是很有礼貌的。而且她能独自撑起了这一大家子,孝顺长辈、照顾姊妹。我把她骂了一顿,后来她还给我推荐客户。很难说她是一个完全的坏人。

医院和医调委知道我接下案子,都松了口气。法务苦笑:“她肯鉴定就行,鉴定费我们担。只要有鉴定结果,我们不会拖延赔付。”

医院让我选鉴定机构,他们全力配合,这等于把刀递到我手里。

毕竟无论我有多不认可周红霞的医闹行为,但为了让她找到真相,我肯定要挑对她最有利的鉴定机构。

我措辞良久才按下通话键:“王主任,周父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能给定个‘轻微责任’吧。”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康律师,您这是……”

医疗鉴定是科学,讲求实事求是;至于责任划分,则有一定的灵活性。“弹性规则不就是干这个用的吗。医院应该也认可轻微责任的,您可以提前问问医院情况。”

我知道,这样做会让刘彤医生背负责任,但医调委、卫健委、医院还有我,都没有更好的办法。

毕竟自从我接了案子,周红霞终于答应走法律程序了,只要最终有个各方都认可的结果,就能达成“求稳”的目的。

周红霞最近也没去医院闹事,这让我松了口气。

然而没过多久,我就后悔了。


准备陈述意见书时,我怎么也搞不清,周红霞的父亲到底多吃了几片药。这个问题很重要,毕竟周红霞质疑的就是刘彤医生写错了用药医嘱。

电话里,周红霞的笑声爽朗,似乎心情不错。我问她:“老爷子这个药到底怎么吃的?”

“你说我怎么吃的,”周红霞突然爆发出歇斯底里的怒吼,这瞬间转换的情绪,吓了我一跳。

“我去问问刘彤,她写的让我怎么吃!”

“听证会绝对得让刘彤去,她不去我们把她撕了!”周红霞根本不听我在说什么。

我尽量压住火,耐心地告诉她,医生肯定会去听证会;但我作为律师,要先了解清楚情况,才能跟鉴定机构准确地表达你周红霞的意见。

周红霞的语速越来越快,像一列失控的火车在铁轨上疯狂加速:“明天我要找刘彤去,明天是她的班,我问她这个药怎么吃,刘彤给我讲讲怎么吃!”

她不断重复着“每三片加一片”、“刘彤必须给我解释”,声音越来越尖利,吵得我太阳穴突突直跳。

我借口法院有事,挂断电话,那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却像浓稠的沥青一样黏在耳膜上。手机屏幕残留着通话时长——12分28秒。

我意识到事情不会就这样结束。周红霞家离医院只有10分钟车程,她完全可能现在就冲到刘彤面前。

我的任务是稳住周红霞,现在开车去医院也来不及。地下停车场又黑又阴冷,我怔愣了一会儿回过神。

我掏出手机给法务打电话,让他通知刘彤避一避。说话间,我出了一身冷汗,衬衫后背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

法务沉默了几秒,很有耐心地说:“嗯,产后抑郁嘛,理解。”

“我都不理解!”

我明明是正常地了解案情,哪知道周红霞突然就爆发了。我做医疗纠纷的初衷,是想把医患之间的矛盾解开,让患者和家属从牛角尖里出来。

那一瞬间我特别特别后悔接这个案子,如果周红霞真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我能自责一辈子。

我抓着办公室钥匙,金属尖深深硌进掌心。我几乎感觉不到痛,内心天人交战:我拒绝接案可以独善其身,那医生呢,她怎么从医疗纠纷的漩涡中脱身出去?

我接下这个案子,究竟是救火还是纵火?


我失落极了,法务却郑重地说了一句:“谢谢”。

谢我什么,谢我明知医生没犯什么大错,还硬要医院赔钱?谢我是“医闹”的帮凶?谢我助纣为虐?

法务觉得,能让周红霞走鉴定,已经很不容易了。只要医院拿到鉴定报告,“哪怕赔点钱,我们工作也好做很多”。

他告诉我会提醒刘彤医生注意安全,随后劝我赶紧准备听证会。

我突然想起那个看过无数遍的漫画——暴雨过后的沙滩上,成千上万条小鱼被困在浅水坑里,一个小男孩弯腰捡起一条又一条,奋力扔回大海。路人不解地问:“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孩子头也不抬,手里动作不停:“但对这条来说很重要。”

此刻的我,不正是那个固执的“捡鱼人”吗?我蹲在泥泞的岸边,试图把周红霞抛回理性的海域。

周红霞现在几乎没法沟通,我想起了吴大姐,周红霞很信任她。挂掉和医院的电话,我立即联系了吴大姐。

吴大姐也长长叹了一口气。她也不赞同周红霞去闹,但周红霞是她领导,什么事儿想干立马要干成,不管目标多不切实际。

去卫健委那天也是,没有预兆的,上午周红霞突然觉得要讨说法,让吴大姐带她去医院。吴大姐不知道怎么拦住她,只是漫无目的地开车载着周红霞,误打误撞开到了卫健委。

我拜托吴大姐帮我盯着点周红霞,等她情绪稳定一点,我去她们公司当面沟通。

老爷子到底多吃了多少药——这是给医院定责的关键。即使我不愿意去,还是得硬着头皮弄清楚事情的前后经过。

我的疑问实在太多。到底老爷子是怎么吃的药?老爷子的症状是什么?还有,周红霞到底想干什么?


5月,听证会的通知已经下了,我必须当面找周红霞问清楚。但是我又怕她像上次一样情绪失控,提前三天就约了周红霞,还有吴大姐作陪。

我是真打怵见周红霞,根本不知道哪句话会点燃她的怒火,一大早就开车赶到了她的会计师事务所门口。

周红霞的会计师事务所看起来有年头了——柜子里挤满了案卷,账本堆叠如小山。五六个人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敲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

会客室里摆着一盘草莓和一盘小柿子,刚洗过的,晶莹剔透。周红霞特地泡好了红茶,让我一定尝尝,是她南方的朋友寄给她的。我观察着周红霞的神情,试图找一些轻松的话题,避免刺激到她。

整个谈话过程挺割裂的。

她可以前半句用冷静克制的语调,向我复述父亲出院后“腹泻”的临床症状,精确到日期和次数。

后半句却能无缝衔接地转头,隔着玻璃门对外面的员工发出清晰的指令:“小张,把上周的银行流水打出来,勾稽不平的地方标红给我。”

“吴大姐,麻烦你帮忙看看这个,”在周红霞找父亲的药瓶的空隙,我将文件推到吴大姐面前,声音压得很低,“周红霞最早跟我们说的服药情况……你看这个服用量,对不上啊。”

那时她父亲刚出院14天,发现老人状态不好,周红霞还想去刘彤医生所在的医院。因为床位实在紧张,所以改去另一家医院治疗。

而矛盾点在于:周红霞最初哭诉“按错方吃了足足一个月”,腹泻不止。而下一家医院的入院记录却显示老爷子实际只服药14天,入院期间不光没有腹泻,还用上了开塞露。

吴大姐仔细核对,眉头越皱越紧。

当周红霞回到座位,吴大姐小心翼翼地开口:“红霞,康律师发现个问题,关于大叔吃那个激素药的时间,你说的是一个月,可医院记录……好像没那么久?”

周红霞一愣,随即暴怒:“他们篡改记录!想抵赖!”

都不是一家医院,怎么可能篡改记录?

周红霞对父亲腹泻的情况历历在目,说到服药量时却无法自圆其说,只能反复强调:“我们在家的时候都是按照错的吃的!”

根据周红霞的叙述,我按照14天的两种服药情况制作了一个excel表,最终核算出来多吃了40.33片。

周红霞回复没问题。

如果老爷子真的因为医嘱上的一个错字而多吃了40多片药,医院也确实很难说全无责任。

“醋酸泼尼松片(5mg)”,3.5cm高的白塑料药瓶能装100片,每片和羽毛一样轻,它可以抑制炎症,也可以扰乱代谢;它可以救命,也可能在特定的错误下,变成风暴的物证。

但我总感觉有哪些地方不对劲。

除了周红霞的说辞,我没有别的证据。但是,周红霞说的是真的吗?


关键的医疗损害鉴定听证会如期举行,我始终没太确定周红霞的父亲到底多吃了几片药。

鉴定机构的大厅里,由法务介绍,我才知道拘谨地坐在一旁、穿着宽大的紫色T恤的就是刘彤医生。她带着黑框眼镜,挡住了深陷的眼窝,胖乎乎的,面相和善。

刘彤抬头冲我笑了一下,有一种惊弓之鸟般的惶然。她问我:“周红霞呢?”

听到家属都不来,她长长舒了一口气,双手紧紧交握在一起,指节发白。

我做贼心虚似的,先解释起来:“等会儿不管我说啥,刘医生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五一假期,我哪都没去。对着最新版的《药理学》,在知网上好一顿查“醋酸泼尼松”的作用机制,始终没找到导致腹泻的依据。

所以我写的患者陈述意见书,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扯。

刘彤疑惑地“啊”了一声,法务解释起来:“康律师意思是,你听听就行,不是真的指责你。”

我在旁边使劲点头。

我以前和医院开听证会,都是明确发现了医院的问题,贼有底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心虚过。但我依然强撑着发起指控:“医院多环节医疗质量管控缺失,医方未履行随访责任,医嘱审核存在漏洞……”

鉴定机构的专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一位资历最老的专家打破沉默。他扶了扶眼镜,目光投向我:“患方有没有查到‘醋酸泼尼松’导致腹泻的依据?”

我感到脸颊有些发烫,只能如实回答:“确实,没有找到权威文献支持这一点。”

这个答案,在我与周红霞沟通时,也同样告知过她。她带着一种对网络信息的全然信赖,与对专业检索的不屑一顾,脱口而出,:“你上网查查!你问问AI!上面都说了,这个药就是能导致腹泻!”

在她看来,来自网民的“集体智慧”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构筑了她内心坚不可摧的“真理”。其效力远胜于图书馆里那些积灰的、由顶尖学者编纂的医学典籍。

然而,医学和法律一样,需要严谨的证据链。法庭与鉴定机构认的是白纸黑字的病历记录、是专家评议的科研结论。主观的感受,无法化作客观的证据。

会议桌尽头,另一位一直沉默的专家轻轻敲了敲桌面,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引向了新的方向:

“腹泻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不过……”他话锋一转,将病历翻到用药记录那一页,“我们发现神经内科在初始用药剂量的把控上,似乎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随即就给了医院一些建议。

这其实不是啥大问题,关于用药方案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医院会有临床药学科室,专门指导医生用药。

但我注意到,刘彤医生在认真地把建议一一记下。

医疗纠纷调解做久了,我常会撞见一种令人哑然的现实荒诞剧。剧本雷同,只是角色互换,而医生永远是舞台中央那个被聚光灯炙烤的人。

当天鉴定机构就告诉了我结果——医院有轻微责任。

我并不意外,但我不知道周红霞真的能如之前答应的那般,接受这个结果吗?


巧的是,那天我和刘彤医生定了同一家酒店。我刚好碰上刘彤医生要出去,我俩在大厅里聊了起来。

“刘医生,首先,我必须向您道歉。”我越说越没有底气,“去年,你们科室那个赔了二十九万的案子……也是我代理的患方。”

刘彤睁大眼睛,眼中满是震惊。

“因为那家人难缠,闹起来不计后果。医院想快点息事宁人,我利用了这点。用钱,快速地、狠狠地砸下去,把可能爆发的更极端的医闹,扼杀在摇篮里。我知道这不光彩,甚至不公,但有时候‘快速买平安’是代价最小的选择。”

我直视刘彤的眼睛,仿佛透过她看向了上个案子的责任医生:“对不起。”

“周红霞这个案子,我也知道你受了很多委屈。我本来不想接这个案子,但是我一直觉得我欠你们科的,实在看不下去她老去医院影响你们工作。”

刘彤问:“之前提醒医院,周红霞要来找我(闹)的律师,就是你?”

我点点头。

刘彤释然地笑了。她说第二天周红霞没来,其实她已经很久没来了。

“周红霞……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刘彤眼中流露出悲哀,“她父亲第一次住院时,她压力大,常来找我说话,抱怨工作,抱怨和老公关系不好,抱怨家里弟妹像无底洞……我安慰她,听她哭。我们是朋友啊……”

周红霞身后拖着如影随形的姊妹。父母在时尚能成为她与姊妹间的缓冲,父母一走,周红霞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全家唯一的“提款机”。

刘彤医生写错一个字的那个上午,加床挤满了医院走廊,呼叫铃此起彼伏,像尖锐的警报。新收的重病人情况不稳,家属焦灼的询问声、护士急促的脚步声、病号痛苦的咳嗽声……所有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噪音背景墙。

刘彤刚处理完一个危重患者的抢救,额头上还带着汗,疲惫感像铅块一样沉在四肢百骸。她快步走到周红霞父亲的床边,他病情稳定,今日出院。

刘彤需要快速写好出院带药的医嘱。

她的大脑里清晰地印着“醋酸泼尼松”的用药方案:起始剂量小,之后每三天增加一片,直至达到治疗剂量,再缓慢递减。这是标准方案,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

刘彤在出院记录上“出院带药及医嘱”一栏刚要敲上用法用量。就在那一刹那,一个护士焦急地喊她:“刘医生!3床血氧掉了!”

她心头猛地一紧,思维被打断,手仿佛有了自己的意志,流畅却错误地敲下了“每三片加一片”。

当时,这个微小的错误,没有被任何人发现。


当错误被刘彤和周红霞一起发现时,刘彤第一时间承认了失误并道歉。

最初的周红霞虽然也有点情绪,但在刘彤诚恳的态度和医院的积极处理下,似乎有所缓和。刘彤万万没有想到,这只是风暴来临前的平静。

但是当周红霞的父亲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离世,周红霞的世界垮了。她将刘彤的笔误无限放大,将那一个错字,视为唯一的、不可饶恕的谋杀证据。

从此,刘彤陷入了无休止的噩梦。

“我们科因为这个事儿都有阴影了。”刘彤低声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从那以后,她每次写出院医嘱,都会反复检查三遍。

我沉默良久,终于问出压在心底的问题:“如果……我是说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患者,你还会那么耐心吗?”

刘彤苦笑,没有直接回答。她望向窗外,夜色中城市的灯火明明灭灭,像极了人心。

“我不知道。但我记得我为什么当医生。”她顿了顿,“不是因为患者永远是对的,而是因为……人在生病的时候,本来就是脆弱的。只是我没想到,医生的脆弱,从来没人看见。”

我坐在酒店大堂的沙发上,看着刘彤眼中挥之不去的疲惫,忽然明白:这场纠纷早已超越了“对错”本身。它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周红霞失去了父亲,刘彤失去了职业安全感。

我一直在努力“平衡”的,不是责任比例,不是赔偿金额,而是两种同样真实,却无法相通的痛苦。


鉴定报告在听证会后三个月才下来,我为“提灯定损”式的追责而愧疚,也希望周红霞不要继续闹了。

“轻微责任”在5%到15%间浮动,周红霞能得到3万到8万多的赔偿。我将鉴定结果电话告知她,被她当即拒绝。

“几万块钱,这算是什么结果?”她的语气里充满了被羞辱的愤怒,“这连我父亲的医药费都承担不了,这是一条人命!”

我向她转述了鉴定机构的专业分析和认定依据,但这套理性的说辞,在她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她坚持自己认定的“事实”,并表明,如果医院不能给出她想要的“解决”方案,她就继续向卫健委投诉。

我累极了,给卫健委去了个电话——卫健委也没有好办法,想来想去还是建议她去法院起诉。

周红霞根本不去起诉,她又宣扬要去闹,我进退两难。

周红霞发给我一段长达10分14秒的录音,言之凿凿地说,找到了刘彤“百般推诿”的“铁证”。

背景音嘈杂,能感受到刘彤正忙于工作。周红霞语调平稳,甚至带着小心:“这儿写‘每三片加一片’?”

“哎,写错了,是每三天。”刘彤当即纠正。

周红霞未露半分不满,平静地继续询问下一种药的用法,期间还自然地称刘彤为“亲爱的”。她坦言医嘱复杂,“都有点晕了”。

整段录音里,我只听到了细致的解答,并无丝毫争执。

这也和刘彤跟我说的一致:出院没多久,周红霞找过来,就发现问题改了笔误。

这段录音的文件名是“20230317_100348”,正好是周老爷子出院后的第二天。那么,后续的“吃错药”,责任究竟在谁?

我感觉被骗了,脑海中闪过自己每次询问服药细节时,周红霞的恼羞成怒。我陷入深深的悔恨和愧疚,感觉自己亲手炮制了一起“冤案”,我竟然成了她向医院予取予求的“共犯”。

我必须立刻解除委托。


第二天,我就跑去和周红霞对峙。她却面不改色,坦然声称文件是后来导出的,真实时间绝非出院后的第二天。

我无法理解她究竟图什么。一个自诩高学历、事业有成的人,为何会如此操弄着最不体面的“医闹”手段?

我直视着她的眼睛,里面没有丝毫闪烁,只有一种天经地义的坦然。

每个人都有权追寻真相、维护自身权益。但周红霞的行为,早已越过了“维权”的边界,滑向了“过度维权”的深渊。她对客观事实的全然漠视,沉溺于自我构建的“受害者”叙事中无法自拔。

我感到深深的寒意,正是这样的人,在不断透支社会的信任,加剧着医患间的对立,让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医生如履薄冰。

我立即告诉了法务,他说医院早觉得周红霞父亲根本没吃那么多药,但是鉴定报告既然下来了,医院还是打算按照轻微过错赔偿。

因为这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医院不想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消耗在周红霞身上,只要她不闹,医院就烧高香了。

我其实特别希望医院告诉我,鉴定结论是错的,医院不该担责,一分钱不赔。这样我可以顺理成章地冷处理掉这个案子,不用背负任何良心上的债务。

那一刻,我甚至有些埋怨医院的软弱。

周红霞的“战役”并未因鉴定结果而终止。新一轮的风暴开始酝酿:她声称已备好横幅,这就去医院“讨个说法”。

我内心一片麻木,甚至闪过一丝念头:这钱,医院不如别赔了。

我照例拨通医院法务的电话示警。对方在电话那头苦笑:“康律师,我们有时候,真的很想报警。”

我沉默片刻,回了一句:“该报就报吧。”

挂断电话,无力感漫上心头。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也被某种“惯性思维”禁锢了——我曾处理过太多执着的家属的医疗纠纷,并自信能凭借经验与共情,能将她们从偏执的悬崖边拉回。

但我高估了自己,我以为一次次耐心的解释、一次次理性的分析,总能感化执着的周红霞。但对周红霞来说,不服从自己预设剧本的人,都是敌人。

她闹了一场,电话打到了卫健委,说自己不认可医院“轻微责任”。医院很可能不会同意调解了,那周红霞只能去起诉。

我也打算解除委托,避免一错再错。


我没等到医院强硬的回复,而是更加“丧权辱国”的决定。

医院不仅要签调解协议,还要去法院,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就是说,从法律层面再次确认自己准备赔钱给周红霞。

“医院同意给八万二,”我机械地向周红霞转述:“条件是必须签调解协议,并且去法院做司法确认。”

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随即爆发出尖锐的冷笑:“八万二?康律师,我爸的命就值八万二?刘彤那个杀人凶手,到现在连句对不起都没有!”她声音我已经很熟悉了,又是即将失控的震颤。

这一次,我没再试图用道理安抚,而是用一种近乎冰冷的态度,把现实砸在她面前:

“周红霞,你听清楚。这不是菜市场讨价还价。‘轻微责任’的鉴定结论白纸黑字,这是法律上你能争取到的上限。你去闹,除了让警察再次把你带走,不会有任何别的结果。医院现在愿意给钱,不是因为他们怕你,是因为他们想用八万二,买个清净,也买个你永远不能再就此事纠缠他们的法律保证!”

我一口气说完,电话那头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我也不管她还想说什么,丢下一句“你自己想想吧”就挂了电话。

半个月后,周红霞“妥协”了,我也妥协了。

我不知道她改变的原因,我只知道自己妥协于“息事宁人”的现实逻辑,妥协于内心深处那点“阻止更坏情况发生”的微弱信念。

签字前,我与医院法务进行了最后一次磋商。我坚持在协议中加入明确的违约条款:

若周红霞或其家属今后再以此事为由骚扰医院、尤其是刘彤医生,则需双倍返还这笔八万二千元的赔偿款。

这么做或许是徒劳的,但我将这句话视为最后一道防火墙。

法务在电话那头苦笑着感叹:“她真再来闹,我们难道还能真去起诉她吗?”满是深知规则无力、只能祈求对方“守约”的疲惫。

写打款账号的时候,我问周红霞款打到谁手里,周红霞说都给弟弟,全家都商量好了。

那些被撕碎的尊严,那场持续数月的激烈战争……最终的战利品,却如此顺畅地、理所当然地流向了另一个人的账户。周红霞拼尽一切,原来竟不是为了自己?

一种巨大的荒谬感淹没了我。

签完协议,看着医院法务仔细地将文件收进公文包,我终究没忍住,问出了盘旋在心头许久的问题:“说实话,我挺想问的,你们医院……就不能再硬气点吗?”

一贯温和的法务闻言,转过头,脸上没有丝毫不悦。他轻声说:“我们也怕挨砖头啊。”

“我们就觉得周红霞是产后抑郁,一阵一阵的。”法务挠了挠头。

其实我也有同感,周红霞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激烈时能掀翻房顶,偏执得油盐不进,那种燃烧一切的神经质,确实超出了寻常悲伤的范畴。

然而,如果真是疾病作祟,那么这场耗尽所有人精力的战争,这场对一位好医生造成巨大伤害的风波,怎么才能避免?

就在这种沉郁的思绪中,我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周红霞发来的信息。不是在质问协议细节,也不是在发泄不满,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康律师,今天天挺冷的,辛苦你了。”

我看着这行字,手指悬在屏幕上方,久久没有回复。

电话那头的,也许不仅仅是一个“医闹”,也是一个会感到寒冷、会在某个瞬间流露出疲惫与一丝歉意的普通人。

我最终关掉了屏幕,没有回复。

秋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枯叶腐朽的气息。我拢了拢外套,落叶无声地覆盖着道路,看似将一切纷扰掩埋。可我们都知道,当秋风吹起,那些被掩盖的问题终将再次显露。

有些问题,再厚的落叶也覆盖不住。


医院太复杂了,是个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地方。

就比如今天的这个故事,我们就很难说出谁一定是个纯粹的坏人。周红霞的行为固然不对,甚至应该说,她对刘彤医生造成了伤害。她同时却也是一个困在悲剧里的普通人,很可能还是心理疾病患者。

而医院看起来弱势,但长久的弱势,也让他们依赖妥协来解决问题,忽略了医生的真实感受。

可怜中有可恨,可恨里有可怜,这类复杂的事件,很难用简单的对错去盖棺定论。

甚至讨论对错的意义都不大。

因为我们以前讨论对错,是想建立社会共识,大家知道对错了,以后避免坏的,向往好的。而现在社会共识已经成“碎片化”了——短视频在囚禁人的视野,让人只信自己信的,对话变成对抗,三观变成主观。

这时人就容易魔怔,就像周红霞一样,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也是整个故事里,最让我毛骨悚然的地方,明明录音就在眼前,她却死也不承认医生修改过错误的医嘱。

她到底是因为执念,在大脑里对自己撒了谎?还是明知真相,却因为现实问题,不敢承认呢?

(文中部分人物系化名)

编辑:老腰花

插画:超人爸爸

如果你想阅读【康不医】更多故事,可以点击下面的图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她因70F的上围太大放弃舞蹈,一夜爆红,网友:这身材顶不住!

她因70F的上围太大放弃舞蹈,一夜爆红,网友:这身材顶不住!

健身迷
2025-10-27 10:00:26
秋假还得看浙江!男老师带50多名学生夜宿绿皮火车视频火了

秋假还得看浙江!男老师带50多名学生夜宿绿皮火车视频火了

大象新闻
2025-11-19 20:14:02
曝张本美和成都见面会取消,曾因高价引争议,5999元与她共进午餐

曝张本美和成都见面会取消,曾因高价引争议,5999元与她共进午餐

米修体育
2025-11-19 14:10:46
“国际模特大赛”15号模特广东冠军,因突破大众对模特的认知引发争议,主办方回应:赛事拉了多个赞助,具体由负责人解释

“国际模特大赛”15号模特广东冠军,因突破大众对模特的认知引发争议,主办方回应:赛事拉了多个赞助,具体由负责人解释

扬子晚报
2025-11-19 10:26:20
出大事了!乌克兰首都爆发混乱,泽连斯基被逼宫,美俄法选边站

出大事了!乌克兰首都爆发混乱,泽连斯基被逼宫,美俄法选边站

壹知眠羊
2025-11-20 03:08:38
郑丽文又有大动作,当着日媒的面、直接说出心里话,绿营瞬间炸锅

郑丽文又有大动作,当着日媒的面、直接说出心里话,绿营瞬间炸锅

博览历史
2025-11-18 23:26:16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嘪科普
2025-10-23 19:21:38
美国第一女预言家: “圣人”降生在东方,人类的希望在中国

美国第一女预言家: “圣人”降生在东方,人类的希望在中国

漫步风雨中
2024-09-30 14:18:58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特朗普,突发!美联储大消息,美股突变、黄金爆发!

特朗普,突发!美联储大消息,美股突变、黄金爆发!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9 23:27:22
延寿25%,并能抗癌!中国团队最新:苹果、洋葱中这种成分,多靶点延缓衰老,并增强抗癌免疫

延寿25%,并能抗癌!中国团队最新:苹果、洋葱中这种成分,多靶点延缓衰老,并增强抗癌免疫

医诺维
2025-11-19 17:20:38
外媒:特斯拉加速淘汰所有中国产零部件,转而生产美国制造的汽车

外媒:特斯拉加速淘汰所有中国产零部件,转而生产美国制造的汽车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7 14:37:37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乡野小珥
2025-10-27 11:08:35
越来越不对劲,小县城的工资开始崩塌了

越来越不对劲,小县城的工资开始崩塌了

诗意世界
2025-11-13 10:25:43
王思聪又有新女友了?多次陪他逛街拎包,身材比起懒懒各有所长!

王思聪又有新女友了?多次陪他逛街拎包,身材比起懒懒各有所长!

自娱众乐
2025-11-19 13:36:59
美国未料到,日本也未料到,当下的中国云南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美国未料到,日本也未料到,当下的中国云南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娱乐的硬糖吖
2025-11-11 13:24:46
G20峰会在即,中方提前拒绝高市早苗,对日本新政府已不抱希望

G20峰会在即,中方提前拒绝高市早苗,对日本新政府已不抱希望

博览历史
2025-11-18 23:14:04
小米法务背刺雷军,一次社会性死亡

小米法务背刺雷军,一次社会性死亡

李东阳朋友圈
2025-11-19 14:09:15
他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他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锡望
2025-11-18 17:29:52
深圳男子晒老婆在家与不在家饭菜对比:网友笑喷了:太真实了

深圳男子晒老婆在家与不在家饭菜对比:网友笑喷了:太真实了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1-20 00:31:10
2025-11-20 05:00:49
天才捕手计划 incentive-icons
天才捕手计划
捕捉最带劲儿的人和事。
453文章数 75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旅游
健康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穿越古冰川,非遗活在山水间!螺髻山彝历新年奏响文旅融合最强音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手机要闻

OPPO Find X9系列海外卖爆!销量接近上代2倍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