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铜川:聚焦文化强市提升文化供给力 让惠民文旅绽放新姿态

0
分享至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11月18日,铜川市举行“惠民生 增福祉”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向东以“聚焦文化强市提升文化供给力 让惠民文旅绽放新姿态”为主题进行发布,市文化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杨金选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吴向东介绍,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以“补短板、强效能、提品质、优服务”为抓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提升文化供给力,让文化旅游发展成果真正浸润百姓生活、增进民生福祉。

织密公共文化网 让惠民服务触手可及

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文化建设,在体制机制、设施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推动全市公共文化场馆“硬件”“软件”双升级。一是场馆品质持续提升。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丰富服务项目,充实服务内容。照金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铜川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时隔15年,耀州窑博物馆展陈提升后今年焕新亮相。玄奘纪念馆(玉华博物馆)、耀州窑陈炉博物馆改造提升后对外开放。铜川剧院、铜川图书馆报告厅已实现常态化市场化演出。二是新型文化空间加速覆盖。今年以来,城市书房、便民书屋、文化小院等新型文化空间覆盖率递增,2025年新建文化小院8个,累计建成文化小院60个,涵盖书画、陶瓷、剪纸、刺绣、根雕等多个艺术门类。种类齐全、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更加密集,惠民服务让群众可感可及。三是高雅艺术普及落地。铜川市群众艺术馆芭蕾艺术普及项目通过建设普及阵地、引进优质师资、创新普及形式,推进芭蕾艺术进基层,让高雅艺术走进群众身边,被评为“中国芭蕾艺术普及推广中心”。

丰富优秀文化供给 让品质体验融入百姓生活

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把“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常态化开展惠民活动、引进精品文艺作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措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一是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截至目前,今年已开展政府购买演出“戏曲进乡村”活动368场,将传统文化送到田间地头;成功举办第32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全市四级联动演出共计310余场,参演超5000人次,观众超20万人次,成为铜川市夏季群众文化生活的“重头戏”。二是精品文艺作品密集引进。2025年,市文化和旅游局重点引进中国话剧之冠《白鹿原》、顶级舞剧《大梦敦煌》、高品质音乐会《大音长安》《LOOK卢卡——超燃音乐会》、经典儿童剧《我们是秦俑》《爷爷的水稻田》等精品文艺作品22部,院团复排创演剧目9部,涵盖音乐会、戏曲、话剧、舞蹈、儿童剧、脱口秀等,完成演出55场,观演人数4万余人次。三是打造传统文化活动品牌。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铜川博物馆策划“汉风廉韵——汉代廉政文化特展”“范金琢玉-耀州窑历代陶瓷精品展”等特色展览;铜川美术馆举办了第三届柳公权·范宽书画艺术展,通过全国征稿,收到来自河南、广东、江西、陕西等地投稿作品1478件。举办了第六届“柳范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辐射全国17个省市,共征集参赛作品7228件。近两年举办的春节社火巡街展演活动、流动博物馆活动、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等高质量文化活动广受群众好评。近期,铜川消夏广场文化活动和王益区文化惠民“益”起同享活动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项目名单,铜川市已有5项群众文化好活动入选。

深化文旅对外推介 让文旅朋友圈越来越大

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HI四季·趣铜川”文旅宣传主题,坚持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按照“花样铜川、清凉铜川、金秋铜川、雪趣铜川”的四季文旅活动计划,主动“走出去”推介,“请进来”体验,不断扩大铜川文旅影响力。一是多渠道开展对外推介。先后赴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深圳、杭州、鄂尔多斯等客源城市,举办多场文旅资源推介、“引客入铜”研学游等合作洽谈会。二是特色文旅活动持续升温。相继举办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冬日嘉年华暨铜川冰雪旅游季、非遗暨冰雪文化走进高校、2025年铜川西安邻里康养文化旅游消费季系列推广活动等百余项活动,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市场。二是合作网络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发跨区域旅游线路53条,精准对接旅行社2800余家,并与运城、三门峡、平凉等重点城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旅游专列的常态化运行,为铜川市景区和主要客源地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链。三是品牌传播成效显著。积极融入国家级宣传平台,通过专家访谈和展示推介,亮相央视CCTV-4频道《在中国!这样玩!》文旅推广活动。同时,成功联动“与辉同行·阅山河”陕西行专场直播活动,宣传铜川市文旅产品矩阵,带动铜川市“平安喜乐”耀瓷套装等文创产品热销,实现了品牌传播与产品销量的双提升,据统计,直播带货期间,耀州窑青瓷成交订单2万单,成交额200万元,实现品牌传播与产品销量“双丰收”。

守护文物活化石 让文明根脉滋养民生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与“魂”。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全面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一是文物普查与保护扎实推进。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全市1070处不可移动文物实地复核工作,排查文物线索172条,新发现一批意义重大,特色突出的文物点。有序推进耀州窑陈炉窑址、玉华宫肃成院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编撰出版工作。二是文保项目落地见效。今年以来,累计争取文保专项资金2117万元,编制耀州窑遗址-陈炉窑址陶瓷厂保护项目、祋祤宫遗址夯土台保护展示工程等项目设计方案13个,薛家寨革命旧址展陈项目、药王山石刻单色油饰彩绘修缮项目等7个项目已经完工,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三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形式多样。全年组织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各项活动20余场,举办铜川市“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推出沉浸式演出、文创集市、文物拓印、普法宣传等形式丰富多样、公众参与性强的线下线上活动,全面展示我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成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对全市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全面摸底及2024年度评价工作,申请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年度补助资金,推荐《彭祖的传说》《打连钱》等33个项目申报第八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目前已有31个项目通过评审并公示。

护航广播电视稳定运行 让信息服务更贴民心

广播电视是群众获取信息、享受文化服务的重要渠道。市文化和旅游局聚焦重点任务与关键节点,全力保障广播电视系统稳定运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筑牢安全播出防线。围绕汛期防护、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等关键节点,全力保障全市广播电视系统稳定运行,坚持常态化监测和重要时间节点防控相结合,构建“日常监测 + 重点值守”双防线,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无事故。二是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稳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战时应急、平时服务、平战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管理与应用工作,在省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下,铜川市共投资900余万元基本建成5个区县级应急广播平台体系,在全市24个乡镇(街道)和252个行政村(社区),共建设1305个应急广播体系终端,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广播系统在文化宣传、公共服务、应急管理、防汛救灾等方面的整体能力。三是“户户通”工程持续推进。持续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运行维护,以保障群众基本视听权益为出发点,聚焦实际、精准施策,确保全市54458套户户通设备长期通优质通,保障偏远地区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不断巩固和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广播电视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文化强市”目标,全面总结“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工作成果与经验,确保目标任务顺利收官。科学编制“十五五”文化旅游规划,为未来五年文旅发展谋好篇、布好局。持续聚焦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服务内容、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解决资源配置、服务效能等方面的问题,让文旅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建设文化强市、幸福城市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杨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阳光报阳光网 incentive-icons
阳光报阳光网
阳光
127806文章数 124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