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近期对福建舰的系列专题报道,让这艘国之重器的诸多细节走进公众视野。其中,飞行甲板控制室内的电子“占卜板”引发广泛关注,甚至让长期深耕航母技术的美军也给予认可。这一并不完全新鲜的装备,在福建舰上呈现的升级痕迹,不仅折射出中国航母技术的迭代逻辑,更揭示了解放军装备发展的独特思路。
![]()
航母作为海上移动机场,飞行甲板的调度效率直接决定舰载机出动频率,进而影响整体作战能力。舰载机的起飞、降落、燃油加注、弹药装载、维护保养等环节,都需在有限的甲板空间内精准衔接。
任何一个环节的调度失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轻则延误作战部署,重则造成装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因此甲板调度被视为航母运作中最复杂的系统性任务之一。
![]()
解决这一难题,成为各国海军发展航母力量的关键课题。美军尼米兹级航母曾因一次调度失误导致两架舰载机碰撞,直接造成数百万美元损失,足见调度系统的重要性。
中国航母发展起步较晚,辽宁舰作为首艘服役的航母,初期选择沿用传统“占卜板”是符合实际的理性决策。
![]()
彼时,中国海军在航母航空保障领域缺乏经验,传统“占卜板”简单易用、运作可靠的特点,为指挥人员和甲板作业人员熟悉流程、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提供了绝佳载体。
这种由木质或金属制成的模拟甲板,通过摆放代表舰载机的实体模型来规划调度路线,虽然效率不高,但能让新手直观理解甲板空间分配和作业顺序。
正是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中国海军快速构建起航母调度的人才梯队与操作规范,为后续技术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传统“占卜板”实时性低、交互性差、精确性不足的弊端也逐渐暴露。
在高强度训练和复杂任务场景下,实体模型的移动速度根本跟不上舰载机的实际作业节奏,指挥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调整模型位置,难以应对突发状况。
中国军工团队顺势推进技术革新,研发出适配国产航母的电子“占卜板”。
![]()
2022年播出的《锻造雄师向复兴》纪录片显示,辽宁舰已配备这套由显示屏和操作台组成的电子沙盘,触摸式操作台的设计提升了操作便捷性,调度指令能通过触屏快速下达,甲板实时状态也能在屏幕上动态显示。
按照装备发展的延续性,后续入列的山东舰大概率也采用了同款系统,完成了从传统到电子化的初步跨越。
福建舰上的电子“占卜板”,则在辽宁舰、山东舰的基础上实现了关键升级。最直观的变化是显示屏与操作台合二为一,指挥人员无需在操作时频繁切换视线紧盯屏幕,有效减轻了作业负担,让注意力更集中于调度规划本身。
![]()
这种一体化设计看似简单,实则经过了大量人体工学试验,充分考虑了指挥人员在长时间作业中的疲劳度问题。
此前美军福特级航母的电子调度系统虽先进,但显示屏与操作台分离,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出现视线转移不及时的问题,而福建舰的这一改进恰好规避了这一短板。
福建舰上的电子“占卜板”的显示屏面积大幅增加,且不再依赖实体舰载机模型,飞行甲板的实时状态得以更全面、直观地呈现,模拟调度时的操作流程也更为简便。
![]()
通过高清屏幕,指挥人员能清晰看到每架舰载机的位置、状态以及作业进度,甚至可以通过三维建模功能预览不同调度方案的效果。
这一改进背后,是中国在航母甲板态势感知技术上的突破。要知道,福建舰搭载的是全长近110米的电磁弹射器,相比传统蒸汽弹射器占用更多甲板空间,调度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更大的显示屏和更精准的模拟功能,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局面,确保在有限空间内实现舰载机的高效流转。
![]()
更值得关注的是,福建舰并未因引入先进的电子“占卜板”而放弃传统版本,这种“双轨并行”的配置在辽宁舰、山东舰上同样得以保留。
电子系统凭借数字化优势,实现了调度规划的高效便捷,能快速应对复杂多变的任务需求;传统“占卜板”则以其简单可靠、不易受电子故障影响的特点,成为关键时刻的备份方案。
在现代海战中,电磁干扰是常见的作战手段,一旦电子系统瘫痪,传统“占卜板”就能立即顶上,确保甲板调度工作不中断。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思路,体现了中国海军对装备可靠性的极致追求。
![]()
美军在装备发展中曾一度过度依赖先进技术,导致部分装备在复杂环境下故障率居高不下,而中国海军的这种务实选择,恰恰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出现。
从辽宁舰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山东舰的“稳步前进”,再到福建舰的“创新突破”,电子“占卜板”的迭代升级,是中国航母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人民海军正式迎来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航母并肩的时代。辽宁舰是“练兵场”,十年间培养上千名舰载机飞行员和指挥员;山东舰是“战斗先锋”,去年在南海直面外军挑衅并成功逼退;
福建舰则是“技术王牌”,凭借电磁弹射技术和先进的调度系统跻身全球顶尖航母阵营。三艘航母形成“一艘维护、一艘待命、一艘实战部署”的轮换链,确保365天至少一艘航母在远海战备值班。
![]()
美军之所以对福建舰的电子“占卜板”感到惊叹,不仅仅是因为这项技术本身的先进,更在于它背后所体现的中国海军装备发展思路。
这种思路不是盲目追求技术领先,而是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可靠底线。
福建舰的设计哲学中,处处体现着这种务实精神。比如,为了最大化单批次舰载机放飞与回收能力,在有限舰长上搭载10万吨级航母的收放标准,虽然牺牲了部分起降同时性与调度灵活性,但却换来了更强的作战效能。这种战略取舍,展现了中国海军对航母作战需求的深刻理解。
![]()
福建舰并非中国航母发展的终点,而是开启电磁弹射时代的起点。未来国产核动力航母在更长舰体和更充裕甲板空间的加持下,完全有机会将电子“占卜板”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弥补当前的不足。
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解放军这种“实战导向、迭代升级、务实可靠”的装备发展思路,都将是推动中国海军不断前进的核心动力。
这或许就是福建舰的那个小细节,能让美军目瞪口呆的真正原因——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技术的突破,更是一支军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成熟与智慧。
参考资料:
迈向远海!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入列——封面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