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的常规印象里,高校教师似乎自由度极高,没课的时候可以自主分配时间。但现在,一些高校也开始施行坐班制。
根据媒体报道,有一些学校下发了新的管理办法,比如明确规定新任教师需要坐班。近日,一所深圳高校在其招聘公告中要求,新聘教师的前3年(首聘期)实行坐班制管理。
![]()
今年2月,浙江一高校发布“新进教师坐班管理的通知”,也提到将对2024年以来的新进教师采取坐班化管理和个性化培养。
2024年F类引进教师从2月24日起坐班6个月;2024年G类引进教师从2月24日起坐班至今年12月底;2025年新进教师按免考核期坐班。参考学院行政人员管理要求,上午八点半前到岗,下午四点半以后可离岗。
![]()
2024年,上海一所高校的经管学院鼓励全体在岗一线教师、辅导员、实验员、双肩挑人员积极参加教师坐班答疑和自习辅导。并且规定高级职称每周坐班答疑时间不少于3小时,中级职称不少于4小时,初级职称不少于5小时。
![]()
虽然管理方式不同,但都对高校教师的个人时间进行了约束。因此,坐班制引起了高校内部和外部的不少关注。某社交平台上,有人发帖讨论:当一个高校开始要求专任老师坐班,意味着什么?
![]()
有人认为这是管理的进步,有人则担心这是对学术自由的束缚。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地点通常不是固定的:备课、批改,写论文、申项目、开会,不在办公室不代表没在工作。
强制坐班,会带来一个问题:把“是否在办公室”作为衡量工作态度或效率的一种标准,算不算把考勤思维套到了创造性工作的身上。
还有一些教师在网络讨论中指出:“如果要坐班,可不可以先给我们解决工位问题。”
另一方面,反对坐班制的人也并非不干活,而是他们的“隐形工作”比较多。有调查显示,高校教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52.3小时。虽然不是“打卡式”的朝九晚五,但他们正在为教学、科研、学生指导等多重任务付出时间。
因此,如果坐班只是表面制度,而评价机制仍旧以论文数量、项目经费、教学生评为主,那么教师可能会为了“打卡”而牺牲真正用在学术思考或学生辅导的时间,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
正如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所言:“真正的大学老师其实是这样的人:你不需要打卡,不需要考评,你给他们闲暇,他们自己就会不可遏制地要去读书、写作或者上课和学生交流。重要的是大学要找到这样的人,容纳这样的人。一所大学找到了足够多的这样的人,大学其实就可以基本‘无为而治’了,或者只需一种服务性的管理,它却还是能够成为一所好大学。”
当然,高校教师坐班制度的引入,反映了学校管理层想提高互动效率、增强团队协作、提升管理规范性的意图。
不过,坐班不应该变成简单的考勤工具,只有在制度设计上既尊重教师的时间自治,又兼顾学校管理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坐班有意义、科研有空间、教学更优质”。
信息来源:各大学校官网
♥最后时间还能补救什么♥
当然是
目标院校层次1对1定制,绝无重样
一周内搞定作文
上考场直接开启默写模式
直击英语一23+ 英语二18+
扫码后,输入优惠码cmhj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