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一则"青岛崂山驴友坠亡"的消息引爆网络。更令人震惊的是,遇难者竟是当地知名户外网红博主,其账号拥有2000余人的登山群体,每周组织高危活动。就在事发前两天,他还在发布徒手攀爬悬崖巨石的视频。这场悲剧撕开了极限运动野蛮生长的遮羞布——当流量狂欢遇上安全真空,谁来为生命设防?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无保护攀岩成流量密码 平台审核形同虚设
![]()
image
翻阅该博主隐藏前的作品,几乎每段视频都在挑战生理极限:陡坡、悬崖、巨石成为常规拍摄地,镜头里永远找不到安全绳或防护装备。11月14日最后更新的画面中,他和同伴们正徒手攀爬立在山巅的巨石,下方就是万丈深渊。这种将生命悬于一线的内容,却成为吸引流量的最佳噱头。
![]()
image
更令人忧心的是,该博主不仅自己冒险,还组织了2000余人的登山群体,每周定期开展高危户外活动。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必要防护的情况下,这种规模化运作无异于集体"玩命"。而平台方对这些明显违反安全规范的内容长期放任,直到悲剧发生才匆忙隐藏作品,这种"事后灭火"的处置方式暴露了审核机制的严重失灵。
无人机运遗体引争议 事前预防比事后救援更重要
事件中,民间救援队用无人机吊运遗体的画面引发热议。虽然救援队员解释称"征得同意后不让人受累",且已向公安部门报备,但专业救援人员指出,崂山地势复杂,无人机在气流紊乱环境中存在二次坠落风险。这场技术应用的争论,反而遮蔽了更关键的问题——为何博主生前的多次危险行为从未被制止?
现有救援体系更擅长"事后英雄式"的抢险,却缺乏对风险行为的预警干预。当地消防站工作人员坦言,他们抵达时民间救援队已处置完毕。这种重处置轻预防的现状,使得无数个"崂山博主"仍在悬崖边起舞。与其争论无人机是否人道,不如建立高危行为识别机制,在事故发生前按下暂停键。
网红经济催生玩命表演 安全标准亟待强制落地
该70后博主的遭遇并非孤例。在国内短视频平台,徒手攀岩、高楼跑酷等危险内容已成流量富矿。拍摄者为了博眼球不断突破安全底线,平台算法则推波助澜,将致命冒险包装成"励志挑战"。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本质上是将创作者和观众都置于"幸存者偏差"的赌局中。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必须建立户外运动分级管理制度。对悬崖拍摄、高空挑战等行为,应强制要求配备专业防护装备,实行"无保护不发布"的审核标准。同时需明确平台责任,对违规内容采取限流、下架等硬性措施。只有当安全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才能终结这场用生命换流量的疯狂游戏。
悲剧发生后,该博主账号已更名为数字,所有作品消失殆尽。但那些惊心动魄的镜头背后,是一个行业对安全漠视的集体忏悔。在流量与生命的价值排序中,我们早该做出更清醒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