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上台后,本来想通过大法官提名来稳固司法控制,结果没想到两次提名都栽在立法院手里。第一次是2024年12月24日,7个人选全被否决,国民党带头投反对票,民众党也没给面子,只放行了一个人,但整体还是没过关。这事直接让宪法法庭缺人,运作卡壳。
国民党党团总召傅崐萁当时就表态,说这是对赖清德的不信任票,等于公开打脸。民众党那边也批评名单太绿,司法独立成空谈。赖清德只能发声明说遗憾,但这事闹得岛内舆论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执政党太急于用人唯亲。
![]()
转眼到2025年3月,赖清德又推第二波名单,7个人包括蔡秋明、苏素娥这些人,但7月25日投票又全军覆没。国民党还是全数封杀,傅崐萁带队,强调提名人背景有问题,没勇气对抗执政者。
民众党也跟进反对,说这是政治操作司法。两次封杀下来,赖清德的脸面挂不住,支持度直线下滑。联合报民调显示,2025年10月底超过一半民众对他不满意,创下任期周年新高。
9月ETtoday 的民调也指出,54%的人对他两岸处理方式摇头。这时候,国民党内部声音越来越大,傅崐萁公开叫板,说赖清德成跛脚领导人。
蓝白合作越来越紧,民众党8席加国民党52席,在立法院卡住各种法案。赖清德想推政策,结果处处碰壁,党内也开始有杂音,中生代议员担心2026地方选举会翻车。
![]()
提名失败背后的权力拉锯
大法官提名这事,本质上是朝小野大的结构性问题。赖清德2024年5月20日就职时,民进党在行政部门有掌控,但立法院席位上国民党占多数,民众党当关键少数。第一次提名名单里,张文贞、姚立明这些人,背景多跟民进党挂钩,姚立明还帮过赖清德选举。
国民党直接点名,说名单绿得发光,司法成了政治工具。民众党也批,说七成民众反对这次提名,尤其是支持废死刑的人选,在岛内八成以上反对废死的大环境下,简直是逆民意而行。投票那天,记名表决,刘静怡只拿8票,105票反对,其他人更惨。
傅崐萁事后直言,这是对赖清德执政能力的正面对决。国民党团全数投关键反对票,民众党仅支持刘静怡一人,但整体没过半。宪法法庭因此人数不足,释宪案堆积,司法救济机制中断,整个系统等于暂停。
![]()
赖清德试着补提名,2025年3月21日公布新名单,蔡秋明是检察官,苏素娥是法官,还有萧文生、郑纯惠这些人。但国民党团会议后决定全面否决,傅崐萁强调判断标准是大法官是否有独立性。7月25日投票,蓝白联手,又是全数落败。
海峡导报报道说,绿营内部也有不同意的声音,甚至自家人不挺两个提名人。立法院掌握在反对党手里,赖清德根本没空间协调。两次失败后,国民党借势发起罢免赖清德的行动,虽然没成,但把不适任的印象刻在民众心里。傅崐萁率党团反攻,不止停在提名,还推各种议案施压。
民众党也没退缩,柯文哲公开强调司法不能被操控。这事反映出赖清德权力基础在动摇,民进党虽握行政权,但立法主导权没了。蓝白一合,什么都能卡,赖清德想巩固政权,结果反被司法反噬。经济上,2025年第三季度负增长,台积电产能调整,出口缩水,企业界多次示警。
能源政策也成雷区,核三厂停机后,供电稳定性堪忧,72%民众担心用电中断,但赖清德还推非核家园路线,没拿出实方案。
两岸政策上,他多次把大陆叫境外敌对势力,限制高校交流,调查艺人,民间往来几乎停摆。这让民调一路崩,11月支持度跌到30%以下,创个人新低。
![]()
蓝白合作的常态化与党内矛盾升级
国民党跟民众党的联手,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成了政局常态。傅崐萁作为党团总召,2024年2月上任后,就协调议事策略,多次在会议上布置阻挠执政党提案。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推动双城论坛,马英九多次访陆,营造对话氛围,对比赖清德的对抗路线。
国民党52席加民众党8席,在立法院形成多数,卡住大法官提名只是开头。傅崐萁带队反攻,公开喊跛脚领导人,这话不是修辞,而是现实。赖清德搞大罢免,对国民党31名立委下手,想削弱蓝营,但全数失败,烧掉超过5亿新台币公帑。选民看在眼里,反感政治内耗。
罢免失败后,国民党士气大振,傅崐萁说结果留给赖清德别无选择,只能跟反对党会面。但赖清德没低头,党内英系和正国会派系矛盾越闹越大,中生代看清形势,再这样下去2026选举难保。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请辞,但赖清德领导威信受损。
![]()
蓝白在部分选区结盟奏效,比如新竹高虹安罢免案,不同意票数超过去年选举。国民党动员地方力量,不同选区区域联防,打了漂亮一仗。民众党借势壮大,8席成了关键票。傅崐萁率党团,不仅封杀提名,还针对通过法案穷尽手段。赖清德承诺的用人唯才、广纳雅言,全成空谈。
从部会到公营机构,全是小圈圈。两岸上,他延续蔡英文路线,但更直接,北京施压加大。国际上,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反弹到台湾,经济负增长加剧。赖清德忙政治斗争,民生议题抛一边。
国民党发言人杨智伃说,赖清德不愿正视朝小野大事实,任期一半在罢免,对社会负面影响大。蓝白合作让赖清德陷入孤立,司法停滞、立法瘫痪、两岸紧张、民生困窘。
傅崐萁的反攻持续,国民党推修法减轻青壮负担,却被民进党叫恶修。赖清德胜选时得票率仅40%,本就不是多数派,现在更难下命令。
![]()
执政困境的深层影响与未来走向
赖清德执政一年半,几乎没顺风顺水,两岸政策激进,内部斗争烈。民意崩塌,超过一半不满意。司法系统被迫停摆,宪政体系卡壳。赖清德想用人事安排巩固权力,却引爆朝野对抗。蓝白联手可能成常态,如果赖清德硬碰硬,台湾地区会更撕裂;如果妥协,就得让渡权力。
党内有声音建议低头,但赖清德还没动作。国民党借势深植不满,傅崐萁领导下,党团推多项议案。朱立伦维持两岸交流,马英九访陆形成对比。经济没底,台积电出口减少,供电问题突出。民众对用电安全担忧,企业示警不断。赖清德路线把自己推向孤立,支持度低迷。
2025年11月,政局僵持,蓝白巩固立场。赖清德面临党内压力,中生代担忧选举。整体看,权力拉锯让台湾地区发展负面。国民党强调对话,民众党要司法独立。赖清德需修正路线,展现包容,但目前看难。蓝白合作加深分裂,赖清德执政转折点已到。
![]()
傅崐萁的反攻让国民党重振,赖清德被催下台声音不绝。未来,如果不协商,僵局持续;如果谈,赖清德威信更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