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延庆的小丰营村出了一件奇事。520亩撂荒地,最长的荒了20多年,当地老乡都说“种啥啥不长”。可今年,这块地总产量干了将近30万斤,预计收入180万。
这“点荒成金”的秘密,全藏在一粒种子里。
![]()
黄土崖上的“三株火种”
这“神仙种子”的背后,站着一个人,叫彭国威,一个专业搞旱稻功能性新品种培育的科研工作者。
要说这事,得倒回2010年的夏天。
那会儿,彭国威正带着团队在陕西富平搞旱稻资源普查。育种这活儿,说白了就是找“亲本”,找不到好的材料,你累死也没用。彭国威当时就处在“深陷迷茫”的状态。
就在一座不起眼的黄土崖上,他看见一棵老榆树,树底下长着一片杂草。
![]()
彭国威一眼就瞅见,杂草堆里“夹杂生长着三株野生‘稻’”。
周围环境极其艰苦,但这3株玩意儿活得那叫一个顽强。彭国威后来回忆:“虽然周围生长环境艰苦,但它们仍顽强地生存着,我仿佛能看见它们浑身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这就是“美好不期而遇”。彭国威当场“欣喜若狂”。他知道,这可能就是他苦苦寻觅的、能适应干旱条件的超级基因库。
![]()
“为了不发生意外,我第一时间就带着返回黑龙江,进行扩繁试验。”这3株野生稻,成了他手里的“至宝”。
6年、9次失败与“第10次的赌局”
彭国威拿到的,只是“火种”。这3株野生稻,抗旱是真抗旱,但缺点也要命:产量低、米粒小、口感差。
没人会爱吃这玩意儿。
彭国威的目标很明确:必须把它和咱们东北的优质粳稻(比如“五优c-2”)进行远缘杂交。他要搞一个“缝合怪”——既要有野生稻“耐旱的命”,又要有东北大米“好吃的病”。
![]()
这活儿,一干就是6年。
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十几个年头,彭国威不分白昼黑夜地投入。
最难的“坎”,出现在做“功能性基因表达”研究的时候。说白了,就是怎么让那个抗旱基因,在新的杂交品种里稳定地“开机”工作。由于野生旱稻和栽培粳稻的亲和性极低,杂交成功率不足5%。
彭国威团队失败了。
![]()
一次、两次、三次……彭国威回忆,他“在经历了接连9次的试验失败之后,终于在第10次获得了组培的成功。”
9次失败,足以摧毁一个科研人员的信心。彭国威自己都承认,那段时间他感到“迷茫,一度都想到过要放弃。”
但育种这事,肩上扛的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放弃,就全完了。
他赌上了第10次。
![]()
2016年,彭国威团队终于成功了。他们利用生物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培育出了两个全新的品系——“旱香1号”和“旱香2号”。
检测结果让人振奋:这批新品种米粒修长,口感香糯,千粒重达到25.6克。
“点荒成金”的超级武器
这第10次的成功,到底搞出了一个什么“怪物”?
咱们先看数据。2016年,这两个品种在旱田区域测试,亩产达到了518.6公斤。这产量,已经不输传统水稻了。
这还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它的两个“超级武器”:节水和改土。
![]()
第一个,超级节水。传统种水稻,一亩地全生育期大概需要1200立方米的水。“旱香1号”呢?彭国威说,在新疆测试,每亩地用水量在280-350立方米。
![]()
这是什么概念?在北京延庆小丰营村那520亩地,2025年雨水足,4个月里只单浇了一回地,“‘靠天吃饭’就足够了。”
第二个,超级改土。“旱香”系列的根系极其发达,抗旱根系能扎到50厘米深,能把土壤深处的水分全吸上来。
2018年,彭国威受邀去了新疆克拉玛依。那地方,是荒漠戈壁。
彭国威就在戈壁滩上打造了新疆首个旱稻种植试验基地。结果,这稻子不仅活了,还带来了惊人的副作用——它能改善沙漠土壤。
彭国威发现,旱稻能产生多种有机酸,连续耕种3年,“旱香”系列可以使沙漠土壤化。
这哪是种粮食,这简直是在“再造河山”。
如今,在新疆,阿勒泰、库尔勒、乌鲁木齐、阿克苏、和田……全疆的旱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5万亩。
![]()
从陕西黄土崖上3株不起眼的野草,到新疆1.5万亩的戈壁绿洲,再到北京520亩“种啥啥不长”的撂荒地喜获30万斤丰收。
这粒种子,不仅填补了我国旱稻种业的空白,更因为它富含肌醇(14.4mg/100g)、叶酸(20.7μg/100g)、呈弱碱性(pH=7.1)等营养价值,成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的“新王牌”。
后来的基因测序更是惊喜:这种野生稻的淀粉主要以抗性淀粉为主,天然具备“无糖”特性,对高血脂和糖尿病群体意义重大。
2023年5月24日,“旱香”系列正式获得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权保护证书。
![]()
彭国威说,他还想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看着戈壁荒漠变沃野良田,这“梦想之种”,才刚刚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扎根。
参考资料:
彭国威:逐梦功能性旱稻新品种培育.中国农科新闻网.2024-06-18
总产量近30万斤!撂荒地上,京研旱稻“点荒成金”.北京日报.2025-10-26
优质新型旱稻种质创新技术及新品种选育.河北农业.2023-09-25
生态农业行业时代影响力人物--彭国威.搜狐网.2025-03-11
旱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稻米.2020-07-10
旱稻研究进展与栽培技术初探.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1-12-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