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新能源发展正从大规模开发转向开发与消纳并重,以应对解决新能源规模高速增长带来的消纳挑战。
![]()
面对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一份旨在打通消纳堵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施工图”出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指导意见》明确2030年、2035年新能源消纳调控工作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到2035年,基本建成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业内认为,明晰的目标表明,我国新能源发展正从大规模开发转向开发与消纳并重,以应对解决新能源规模高速增长带来的消纳挑战。
进一步完善消纳调控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持续保障新能源顺利接网、多元利用、高效运行,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适配能力显著增强,系统调节能力大幅提升,电力市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机制更加健全,跨省跨区新能源交易更加顺畅,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到2035年,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新能源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高效消纳,支撑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7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6%,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20%。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董昱表示,新能源消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新形势下新能源发展消纳工作,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指导意见》通过6个方面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即分类引导新能源开发与消纳、大力推动新能源消纳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适配能力、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强化新能源消纳技术创新支撑,以及完善新能源消纳管理。
五类模式引导开发与消纳
长期以来,新能源消纳工作主要聚焦于省内集中式新能源,随着新能源开发模式日益多元,《指导意见》提出,将新能源开发消纳划分为5类,统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与就地消纳,优化水风光基地一体化开发消纳,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开发消纳,科学高效推动省内集中式新能源开发消纳,积极拓展分布式新能源开发与消纳空间,进一步明确分类施策要求。
国家电投经济技术研究院总经理李鹏指出,近两年,受新能源发展与负荷发展、调节能力建设不匹配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消纳压力又开始显现,部分地区新能源利用率已跌破90%。《指导意见》对新能源开发、消纳、调控、入市等提供了系统指导,将有力推动我国新能源从“以降本增效驱动大规模发展”向“以可靠替代支撑高质量发展”转变,通过统筹谋划、先立后破,逐步推动新能源立得稳、靠得住,最终实现高质量平稳发展。
《中国能源报》记者注意到,具体指导包括:通过新能源集成发展、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西部地区挖掘消纳潜力等,提高“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就近消纳能力;利用好现有水电通道增加新能源送出,实现水风光互补;将海上风电集中送出,缓解近海用海矛盾与生态保护压力;结合当地新能源发展目标和消纳能力,优化省内开发结构和建设时序,在新能源开发初期把好消纳关;强调分布式新能源提高自调节能力,以自发自用为主,缓解配电网消纳压力。上述措施将有效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转型,体现国家高质量发展新能源的决心。
创新促进消纳的价格机制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对统筹促进新能源消纳和绿电消费作用日益显现。李鹏指出,相较于以往“重开发、重规划”的发展模式,《指导意见》重点突出新能源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创新提出若干新能源消纳的新业态与新模式。
《指导意见》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新模式新业态进行了梳理归纳,创新新能源集成发展模式,推动新能源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和新能源接入增量配电网4类新能源就近消纳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指明发展方向和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即将全面入市,加快建设适应新能源运行特性的电力市场体系势在必行。《指导意见》提出,创新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价格机制。针对新能源送出,鼓励新能源外送基地各类电源整体形成送电价格;针对新能源就近消纳,落实完善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的电价机制;针对调节资源,健全完善煤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容量电价机制;针对用户侧,完善体现分时价值差异的零售市场价格机制,研究建立健全居民分时电价机制。
董昱表示,《指导意见》重点阐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要求拓展多层次新能源消纳市场化体系,充分发挥现货市场功能,引导系统调节资源主动参与调节。要创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完善费用疏导机制。同时,要完善适应新能源参与市场的规则体系,推动大型基地有效参与市场,支持分布式新能源等新型主体通过聚合等方式参与市场交易。
![]()
文 | 本报记者 王林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nenergy)
编辑 | 赵方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