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公园里,你可能见过这样的画面:有人咬牙冲刺,像是在逃离生活的烦恼;有人边跑边皱眉,像是在跟自己的膝盖谈判;还有人跑到大汗淋漓,突然露出一种奇怪的轻松感。明明身体在叫苦,心里却莫名舒坦——这不是错觉,而是真有科学依据的“止痛效应”。于是很多人开始相信:跑得越猛,止痛越强。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燃,但到底是不是真的?
![]()
我们先说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跑者在比赛中崴了脚、蹭破皮,却能继续维持比赛节奏,甚至越跑越兴奋。直到冲过终点,才突然觉得痛得不行。这个“比赛里感觉不到痛,赛后痛到怀疑人生”的现象,被运动生理学写得清清楚楚——剧烈运动会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等“天然止痛剂”。德国研究团队用PET-CT扫描显示,跑者在高强度跑步后,脑内阿片受体激活率最高可提升至200%。这不是玄学,是标准的神经化学反应。
![]()
但问题来了:既然“跑得猛”能让身体主动给你止痛,那是不是越狠越好?是不是想摆脱焦虑,就该去冲个间歇?想消灭肌肉酸痛,就该上坡全力跑?看起来很迷人的逻辑,其实有点像“喝酒能放松,那干脆猛灌更嗨”的版本。越猛越好,只是听起来爽,现实不太支持。
为什么?因为这种“止痛效应”是短暂的、带补偿代价的。内啡肽让你感觉不到痛,但不代表损伤没发生。就像你关掉了车子的报警灯,不代表车没坏。美国《Pain》杂志曾发表一项研究:完成10公里高强度跑步后,跑者在30分钟内痛觉阈值显著升高约25%,但在两小时后,痛觉阈值不仅回落,还比跑步前更低,换句话说,疼得更明显。你在跑步中“借”的止痛效应,跑后要连本带利还回来。
![]()
更关键的是,你痛的时候并不代表你不伤;你不痛的时候,也不代表你健康。有人半马PB,结果第二天膝盖积液;有人速度越来越快,却发现跟腱越来越紧。身体不会因为你“感受不到痛”就免除损伤,它的账单迟早会寄到你身上。真正懂跑的人都知道,跑步不是一场关于痛感的较劲,而是一场对身体节奏、强度管理的智慧较量。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能不能跑得猛”,而在于“你为什么要跑猛”。如果你因为焦虑、工作压力、生活挤压而奔向高强度跑步,用强跑来麻痹情绪,那风险比你想的更高。《英国运动医学杂志》指出:那些在情绪压力下跑高强度的人,更容易出现过度训练综合征,疲劳指数比普通跑者高31%。情绪驱动的“暴力跑法”,就像情绪驱动的暴饮暴食——短期爽,长期毁。
![]()
但反过来,适度的强度提升确实能提升幸福感。不是说不能跑得猛,而是要在“可控范围内猛”。比如:间歇跑、节奏跑、乳酸阈值跑,都能让大脑释放令人心情愉悦的神经递质,但这些强度是有计划、有节奏、有周期的,而不是今天心情不好就去跑到吐的“情绪型暴击”。
所以问题从“跑得猛能不能止痛”变成了“真实伤害与感受伤害的错位”。就像多人误以为训练越累就代表进步越大,但真实世界更残酷:训练效果不是由你累不累决定,而是由你的恢复能力决定。你以为自己跑得发狠是成长,其实可能是在消耗未来的运动寿命。
再说一个常被忽略的关键:痛也是身体语言的一种。不是所有的痛都危险,但每种痛都值得你听一听。急性刺痛、跳痛、局部肿胀,这些信号需要你停下来;钝痛、疲劳酸胀、轻度不适,则可以在控制强度下继续训练。但如果你习惯了用“跑猛”去把痛压下去,你就等于训练自己忽略身体语言。长期下来,你会失去对身体的敏感度,这是很多跑者最终受伤却不自知的根源。
![]()
说到底,这场关于“跑猛止痛”的讨论,本质上是关于跑者心态的讨论:你是为了变强而跑,还是为了逃避而跑?你是掌控自己的节奏,还是让情绪控制你的脚步?你是用运动治愈生活,还是用运动逃避生活?
如果跑步让你越来越稳、越来越松弛、越来越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就是良性循环。如果跑步让你越来越飘、越来越刚、越来越不听身体,那就是危险信号。
最后给你几条真正管用的建议:
一,别把“痛”当成敌人,也别把“止痛效应”当成礼物。痛只是身体的语言,听懂比忽略更重要。
二,高强度有用,但要放在计划里,而不是情绪里。三天激情不如三个月节奏。
三,如果你因为焦虑而想跑猛,那先跑慢,让心跳降下来,让呼吸顺起来,你会发现很多情绪不需要靠“拼命”来解决。
四,跑者最强的能力不是速度,是掌控强度的智慧。跑得稳,才能跑得久;跑得久,才能跑得强。
五,记住一句话:真正的高手不是不疼,而是不让伤害发生在疼觉之后。
你不需要通过“跑猛”来证明自己,你只需要通过“跑得明白”来成就更强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