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观察者网报道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最近的一番话,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他公开评价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得“遇强则弱”,还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精准拿捏了特朗普,让他在博弈中显得底气不足。
细细一看,里面透露出的东西远不止政治分歧。沙利文身为拜登政府时期的核心幕僚,他的表态,反映的是美国内部对中美关系的重新权衡。
![]()
过去那种单边施压、幻想中国让步的思维,正在慢慢失效。沙利文所谓的“被拿捏”,其实是美国对中国认知的一次自我修正。
一场贸易战,撕开了“强硬”政策的真实效果
特朗普政府打出“对华强硬”牌,手段其实很直接,加关税、断技术、设障碍。
贸易战的起点,就是想通过经济手段给中国制造压力,逼中国在结构性问题上让步。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降级”。但现实很快证明,事情没这么简单。
![]()
面对美国不断加码的压力,中国没有退缩,从供应链安全到核心技术替代,再到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中国的策略是稳扎稳打。
美国这边则在不断测试底线的过程中,开始意识到,这不是一场能轻松胜出的较量。特别是在关键领域,中国展现出一定的抗压能力,让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通过极限施压换取让步的算盘没能如愿。
沙利文之所以说特朗普“被拿捏”,原因就在这儿。
中国很明显能稳得住,即使面对前所未有的外部打压,中国依然保持住了经济和产业的基本稳定。这种稳定感,是美国政客没想到的,也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政府在尝试压制中国的同时,也给自己制造了不少麻烦。加征关税并没有让制造业回流,反而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对技术的限制也让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失去了一部分竞争力。等到白宫意识到问题再想调整,已经骑虎难下。这种时候,“放软”就成了一种不得不的选择。
所以,沙利文那句“遇强则弱”,是对特朗普政策效果的一种总结。
![]()
中国并没有像某些人预想的那样被压垮,反而在某些领域逐步适应了外部环境的变化。
小国成了“出气筒”,美国强硬策略的真实投射
当中国没有像预期那样退让,美国的强硬路线就转向了更容易“得分”的对象。
对比之下,美国在处理一些小国问题上显得更为激进。不管是经济制裁还是政治干预,手段都非常直接。
在小国面前,美国的强势几乎没有任何顾忌,反制的风险也极低。这种差别对待,其实已经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种常态。
![]()
特朗普的对外策略,讲究的是短期见效。在大国面前,他会权衡利弊,但在小国问题上,就显得毫无顾忌。
这种策略的核心不是维护什么国际秩序,而是为了在国内塑造一个“强人”形象。打压容易拿下的目标,不但成本低,而且能立刻在媒体上制造声势。
但问题是,这种策略解决不了根本矛盾。小国问题再多,也无法掩盖美国在面对大国时的制约感。
![]()
特朗普对中国“收手”的背后,是现实力量对比的结果,而不是他个人意愿的转变。沙利文的那句“遇强则弱”,说白了,就是美国在面对有能力还手的国家时,不得不调整策略。
美国对中国的手段之所以频频受挫,部分原因在于它习惯了“强者逻辑”,谁听话就合作,谁不听话就施压。
但中国不是可以轻易摆布的,在这种格局下,美国试图通过简单的手段解决复杂问题,结果就是在大国面前受限,在小国面前发力。沙利文的表态,也算是对这种局面的一个委婉点破。
![]()
中美共存
沙利文话里的分量不只是在批评特朗普,更在于他承认了一个趋势,中美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再简单套用冷战那一套。
过去,美国总试图复制当年对付苏联的战略,用全面遏制逼对手崩溃。但放到中国身上,这种方式显然不适用。
中国的体量、市场、产业链和技术能力,决定了中国不会被轻易边缘化。美国如果真要彻底切割,会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更现实的是,很多美国企业本身就不愿意失去中国市场。
![]()
在这种大背景下,沙利文提出“中美共存”,其实是对如今格局的一种认知调整。
中国方面的表态也一直很明确,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从对话到机制性沟通,中国一直在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加稳定的轨道回归。
美国战略界的态度变化并不突然,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从最初的单边施压,到现在承认“竞争但管控风险”,说明他们在逐步接受一个现实,中国不是一个可以按过去经验对付的国家。沙利文的发言,正是这种心态转变的缩影。
![]()
“拿捏”是博弈的写照
沙利文的一句话,把中美之间多年的博弈浓缩成一个画面。
特朗普政府从“强硬”到“收手”,并不是偶然,而是中方在关键节点上的应对策略起到了实际效果。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中国在逐步建立一种可持续的反制能力。
中国是靠制度、产业和政策的组合拳抵御外部压力,这种应对方式,讲求的是长期稳定,美国政界看在眼里,自然会有所反思。
![]()
沙利文的发声,也说明了美国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的边界。过去那种用威胁和封锁换取让步的方式,已经不那么管用了。
但美国的调整,也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出于现实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沙利文的这番话,让外界看到了美国对华政策背后的真实态度。
![]()
特朗普的“强硬”,在面对中国时显得底气不足,而中国凭借稳定的策略和持续的应对,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中美之间的竞争还会继续,但已经逐渐有所转向。
现实已经摆在桌面上,美国与其幻想继续硬碰硬,不如在稳定中寻求新的平衡。而这,也许才是沙利文话语背后真正的分量。
参考信息:
沙利文吐槽:特朗普遇强则弱,中国拿下两大关键成果——观察者网2025-11-17 15:3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