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2025年初冬,安徽省太湖县詹家店村的一栋两层小楼里,一整面墙的奖状依然熠熠生辉,只是那个曾经让这个家充满希望的少年,却永远停留在了18岁。这个梦想建造“最好、最安全火车”的少年,手中紧握的大连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却终究没能带他驶向心心念念的大学。
在詹胡涛生病的这几个月,他的故事被全网看见,40万元爱心捐款汇聚而来。詹胡涛的父亲詹桂州说,人们的善意与慷慨,让胡涛在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也支撑他们走过最难熬的日子。
11月15日,詹胡涛在老家入土为安。11月18日,他的父亲母亲将启程回到太湖县城,待平复心绪后,再重新营业自家面馆,并会挂上“爱心免费吃面”的告示:“凡生活困难、需要一餐热饭的朋友,都可以进店免费吃面,就像当初大家温暖我们那样,去温暖更多身处困境的人。”
乡村小道上的梦想萌芽
11月17日,一场大降温,让詹家店笼罩着一层阴冷。
奶奶李全梅又掏出了那张已经磨破壳的“走读生通行卡”,默默地看着,眼睛又红了。
![]()
这张通行卡,奶奶一直留存着。
照片上的詹胡涛还是初中时的稚嫩模样。“我这孙子听话啊,太听话了。”老人喃喃自语,语气中是满满的不舍,似乎又看见了那个清晨六点不到就摇醒她的小身影:“奶奶,起床了,上学要迟到了。”
因为奶奶不会骑车,所以,詹胡涛每天都会起得早一些,祖孙俩走着去上学。一老一小,手牵手,走在乡村小道上,要走20分钟才能到。这一走,就是六年。在奶奶的记忆里,她做早饭时,孙子便会自己读书。那些晨光微熹的日子,成为这个留守家庭温暖的记忆。
父母远在温州打工,一年只能回来一次。连通个电话都是奢侈的日子里,詹胡涛却从未抱怨。他会记着父母的生日,用攒下的零花钱给父母准备生日惊喜。在这个装修简朴的家里,一整面墙的奖状是最好的装饰,也是这个少年默默努力的见证。
![]()
满墙的奖状,是詹胡涛努力的见证。
而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让詹胡涛的目标更加清晰。那篇课文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同是詹家人的詹胡涛被深深震撼。“他说要造出最好、最安全的火车。”这个梦想如同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了这个目标,他拆了装、装了拆,倒腾着各种电子机械,眼睛里始终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当中考成绩出来,詹胡涛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时,全家人都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曙光。父亲詹桂州也已毅然带着妻子从温州回到县城,开了一家小面馆,只为陪伴儿子走好追梦的关键一程。
高考前一天突然发烧
2025年6月,詹胡涛终于踏进高考考场。然而命运第一次露出了狰狞的面孔——考前一天,他突然高烧不退。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他在诊所挂水后坚持赴考。整整三天,这个倔强的少年一边发着烧,一边完成每一场考试,考试间隙才匆匆去输液。
但如果真的只是一次感冒,该多好。没过几天,詹胡涛又被发烧困扰了。接连三次的短间隔发烧,才让家人生了疑。经过辗转求医,胡涛被确诊为EB病毒感染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征,需要尽快骨髓移植,这是一种可怕的罕见病。
一家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他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砸锅卖铁都要给孩子看病。
因此,当录取通知书送达的那一刻,詹胡涛已躺在病床上,但看到通知书的那一刹那,他的眼晴亮了——大连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这封通知书仿佛是对他十八年努力的最好回报,也是向偶像詹天佑致敬的最好方式。
![]()
放在床头的通知书,一直陪伴着詹胡涛。
在最难熬的治疗期,那封录取通知书始终放在胡涛病床头,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他甚至画了一幅漫画:一辆疾驰的“詹天佑号”奔向目标——大连。那里有他梦寐以求的课堂,有他向往的实验室,有他想要探索的铁路王国。
来不及说出口的爱
“你爱不爱妈妈?”今年上半年,母亲胡华英看着躺在床上的詹胡涛,心血来潮地问。一向腼腆的胡涛大声回答:“我爱!”这个温馨瞬间成为胡华英最珍贵的记忆,却也成了她最深的痛。
“我从来就没有对儿子说过‘儿子,妈妈爱你’,现在好想跟他说啊,妈妈爱你啊!”胡华英哭着崩溃道。在这个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爱总是用行动表达,却很少说出口。如今,当她终于鼓起勇气说出这句话时,儿子却再也听不到了。
11月8日,詹胡涛病情急剧恶化。无菌病房破例让詹桂州进入。瘦弱的詹胡涛躺在病床上,意识仍然清醒。见到父亲,他轻声说:“这是我爸爸。”——这成了少年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十分钟后,詹胡涛开始抽搐。经过急救,他再也无法开口。11月10日,那个梦想着造火车的少年,那个为家人准备惊喜的儿子,那个奶奶心中“太听话”的孙子,永远闭上了眼睛。
其实,今年暑假,詹胡涛还计划和同学先去合肥、南京探路,再带着全家人一起旅行。这是他期待已久的家庭旅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一个都不能少。高铁票都已经订好,却又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发烧而退掉。谁也没想到,这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
詹胡涛家唯一一张全家福。
看着今年上半年才拍摄的唯一一张全家福,胡华英突然想起了儿子的这个愿望:“他总说,想全家人一起有一次旅行就好了……”如今,这张全家福成了永恒的定格,照片上的胡涛笑得腼腆,仿佛还在期待着一次全家出游。
带着爱继续前行
詹胡涛被确诊为EB病毒感染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后,面对几十万的治疗费用,詹桂州低价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住房。令人感动的是,无数善意向这个家庭涌来——亲戚、当地公益组织、未曾谋面的大学老师同学、素不相识的网友……一笔笔捐款支撑着他们走过最艰难的时刻。
“前后花费了90多万,有差不多40万都是捐款。”詹桂州说,亲戚朋友、领导同事,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自发捐款、留言鼓励,甚至专程送来祈福物件。这些关爱和捐款,恩情太重,全家都铭记于心,不敢遗忘。
在儿子离世的第二天,这个坚强的父亲忍痛写下一封告别信,在感恩的同时呼吁大家停止捐款:“请把善款留给更需要的人。希望所有正在对战病魔的人,都能好好地活下去。”
11月15日,詹胡涛入土为安,带着世间所有的温柔和牵挂,回归了宁静。詹桂州已经有了新的计划:关门了几个月的面馆,他要重新营业,并且决定开门时会再次挂上“爱心免费吃面”的告示:“凡有生活困难、需要一餐热饭的朋友,都可以走进我们的小店,吃上一碗免费的面条,就像当初大家温暖我们那样,去温暖更多身处困境的人。”
“唯有将这份爱传递下去,才是对所有人最好的回报,也是对胡涛最好的告慰。”他还计划着要带儿子的照片,去那所胡涛向往的大学走一走,坐一坐他本该坐的教室,看一看他梦想中的铁路工程实验室。“这是胡涛的心愿,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
在这个冬天的詹家店村,詹胡涛的故事如同他笔下的那辆“詹天佑号”,已驶向远方。他的梦想、他的坚强、他对家人的爱,将继续在这个历经磨难却依然相信善良的家庭中传承。
那面贴满奖状的墙依然挺立,就像少年不曾熄灭的梦想,在这个冬天,静静地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见习记者 周镕健 摄影报道
(来源:大皖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