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实务教程
绪言
自1994年实现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联网络至今,我国互联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其中,农村网民有3.2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8.7%;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4%。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于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社会正在与现实社会深度融合,现实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在虚拟社会中得以延伸和演化,虚拟社会产生的新现象和特殊问题也不断投射到现实社会中。线上线下的信息交互构建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结构,既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也带来了无例可循的新挑战。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是信息生产、流动与使用的控制者,谁就把握了时代话语权;反之亦然,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从现代治理视角看,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既是我国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提升我国在互联网空间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
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既需了解社情民意、理解公众诉求、判断舆论走向,更要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研判各类或潜或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险,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因此,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不仅要能传授特定的应用技能和必备的专业理论,更要培养学习者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而这也正是本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发展网信事业和长期有效开展网络安全治理的根本保障。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应能够全面掌握舆情监测技能,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动态,研判公众的政治诉求;透过网络喧嚣,听到民众的声音,获取真正的民意;及时发现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暗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制度安全;准确把握舆情规律,最大限度发挥舆情的多种功能,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想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迈过网络舆情这一槛,这就需要理解网络舆情、网络舆论和舆论引导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科学认识网络舆情治理的意义与目标。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工作的效能,既取决于专业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与水平,也受制于领导干部的群众路线意识及其媒介素养。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并不意味着网络空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应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甚至违法犯罪,不应逾越法律底线。网络舆情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整个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需要坚持法治思维和系统思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群众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应跟到哪里,政府的服务就要落在哪里。如今,群众上网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就“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因此,本教材将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作为目标贯穿全书,通过举案说法,尽可能有针对性地明确现实问题与澄清误区,旨在实现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借鉴。
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实务教程
构成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标注“T”)。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作为特设专业的特色课程和必修课,尤其需要“与网俱进”,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区别于已有教材,本教材将网络舆情研究置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议程中,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双重视角,认识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的重要性,从理论知识、研究方法、舆情监测、舆情分析、舆情报告、舆情研判、舆情响应与舆论引导、舆情治理、伦理法规、全球治理等方面谋篇布局,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要素,特别是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方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探讨多元主体同构网络舆情治理共同体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希望学习者既能够脚踏实地,又懂得仰望星空。
本教材由绪言、正文(10章)和后记构成。每章设置教学目标、建议课时、案例导入、章节正文、实践训练、课后思考等部分。其中,实训部分重视场景设计和角色模拟,以增强实战感;在案例导入、实践训练、课后思考等各个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正文注重知识与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法治思维的有机结合,将舆情监测与研判的核心概念、相关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融入实践课程,并通过图表、实务操作示例、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有情”。“数”是指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的“时、效、度”,“情”是指网络空间的民情、真情和共情,引导学习者通过监测与研判网络舆情,认识社会、关心社会、参与和促进社会进步,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迄今,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已逾30载,网络舆情不再属于新生事物,其学科背景分布更加多元,但其研究范围依然相对集中,总体研究水平依然相对滞后,特别是基于中国语境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持续性不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舆情研究现状对新一代网络舆情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也向有志者展示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本教材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编著者均实际参与舆情监测与研判工作,具有较丰富的网络舆情教学和科研经验。大家共同努力,着力编写了一部可学、可用、可参考的高质量教材,以培养适应党和国家发展之需、适应新技术进步趋势、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本教材既可作为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及其他相关教育机构的专业教材,也适用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舆情专业人才培训。
网络舆情监测与 研判实务教程
陈春彦 主编
ISBN:9787301367933
2025年1 0月出版
定价:59.00 元
本书配备教学课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