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15日,美国B-1B轰炸机与日本战机在日本海高调演习,其搭载的AGM-158导弹射程达926公里。
这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秀”,本质上是为了安抚盟友并收取“保护费”。
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这背后藏着怎样的逻辑?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B-1B的黄昏,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秀
就在日本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引发紧张之际,美军B-1B轰炸机突然升空,与日本展开联合演习。
这一动作被解读为对中国的直接威慑,但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
深入分析发现,这次行动的背后,隐藏着特朗普政府的真实意图,一场更为复杂的博弈正在上演。
![]()
从三泽基地起飞的B-1B“枪骑兵”轰炸机,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F-2战斗机组成联合编队。
这场联合打击演习,其针对意味可谓是非常明显,充满了浓厚的政治表演色彩。
然而,这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秀”,本质上是为了安抚盟友并收取“保护费”。
![]()
美国此举意图何在?东亚的军事平衡会被改写吗?
随着中国反制体系的完善,美军的威慑行动已沦为“雷声大雨点小”的表演。
从三泽基地起飞,理论上可以在不加油的情况下覆盖整个东亚大陆沿海和西太平洋。
![]()
这种前置部署比从关岛起飞节省近两小时反应时间,使美军在危机期间拥有更快的“威慑节奏”。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中国远程打击能力和立体侦察体系的完善,B-1B想要保持突然性已不现实。
但这更像一个武林高手,真正的自信是“能打赢,但选择不轻易出手”,这才是境界。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我们正坐在驾驶座上,这便是我们从容的底气。
美国派B-1B介入台海局势,那么等待它的将会是像火鸡一样被猎杀的结局。
![]()
天罗地网,改写现代战争规则的体系之力
中国军队近年来构建了一套多平台融合的监视体系,包括空警-500这样的数字阵列预警机。
其探测距离可达400公里以上,还有无侦-9反隐身无人机,能在高空长航时巡逻。
现代战争的胜负密码,已经从装备比拼转向了体系对抗,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
天基侦察卫星和低轨侦察星座能够实现对驻日美军轰炸机的实时监控,并调动海空预警体系。
数据是冰冷的,但背后的意义是滚烫的,这标志着战场的“单向透明”时代正在到来。
B-1B由于不是完全隐身的轰炸机,只是一款有一定隐身能力的超音速轰炸机。
![]()
其正面雷达反射面积在0.75平方米左右,侧面雷达反射截面积则是大于1平方米。
在中国的多层预警体系下,它其实更像一架大型双发战斗机,很难在400公里之外保持“不可见”。
一旦暴露,那么其立马就会遭到中国海空军的联合猎杀,这是体系的威力。
![]()
在海上,福建舰和山东舰等航母提前起飞的歼35和歼15T舰载机,会在东海上空值班等待。
之后在反隐身体系的引导下,对B-1B发起超视距打击,织就一张致命的空中之网。
而海面上的055和052D等舰艇也会使用海红旗9B和海红旗9C远程舰空导弹做好拦截准备。
![]()
空军出动的歼-20隐身战斗机和歼-16重型战斗机也会提前在相关空域值班巡逻。
它们可以与海军的歼35和歼15T开展联合打击行动,将B-1B像射火鸡一样轻松猎杀。
从太空到深海,一张无形却致命的天罗地网已经悄然布下,改变了游戏规则。
![]()
历史的回响,穷兵黩武的宿命悲歌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过去,更是未来。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战争机器都不应被神化或高估其作用。
当年日本侵略亚洲的行为最终导致了自我毁灭的结局,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
同样的教训适用于今天的一切军事行动与决策者们,无节制的军备竞赛只会导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描绘“军备竞赛的疯狂”与“战后的萧条”对比场景,历史的教训何其惨痛。
随着中国远程打击能力的提升,“三泽基地”的安全系数也随之下降,“源头消灭”的战略早已不再是幻想。
![]()
这无疑是给美日军演泼了一盆冷水,让其看清了现实的骨感。
美国在阿富汗的仓促撤军,被视为“后帝国时代”影响力衰退的标志性事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与各国的互利合作。
![]()
数据显示,美国海外军事基地遍布全球,但近年来因维护成本高昂和当地反对,数量在缓慢减少。
中国则无海外驻军,安全影响力更多通过经济合作和外交斡旋来实现,这便是智慧的差异。
![]()
历史的警钟长鸣,而我们听见的,是未来的号角,这便是我们清醒的认知。
穷兵黩武,最终不过是饮鸩止渴,历史的尘埃落定,只留下一声叹息。
![]()
强而不霸,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现代大国博弈已从“装备比拼”转向“体系对抗”,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军事技术的胜利。
更是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胜利,这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真正的强大,不是拥有摧毁一切的力量,而是拥有选择和平的智慧。
![]()
国际关系学者、北大教授王义桅最新观点:“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西方‘国强必霸’历史逻辑的超越。”
这是一种非对抗、非零和的大国相处新模式,展现了东方的智慧与胸怀。
“强而不霸”,正是对“止戈为武”这一中华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
![]()
这意味着,当我们仰望东亚的天空时,心中多了一份从容,这份从容源于实力,更源于文化。
我们发展国防,是为了“有能力”选择和平,我们倡导合作,是为了“有智慧”实现和平。
这恰恰揭示了“威慑表演化”现象的本质,是霸权衰落后的一种焦虑性补偿。
![]()
从这个层面看,我们展示“猎火鸡”的能力,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告诉世界,我们有资格、有能力坐下来谈和平。
我们的崛起,是对这一历史趋势的顺应和引领,其最终的落点是“强而不霸,协和万邦”。
和平、稳定才是国家发展的长久之计,霸权主义只会增加冲突风险并损害自身利益。
![]()
和平不是靠喊口号赢来的,而是靠能让对手敬畏的实力撑出来的,这才是现实的逻辑。
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了一条超越“国强必霸”历史逻辑的新路径,这便是我们的贡献。
![]()
结语
真正的强大,是拥有选择和平的权利和能力,更是拥有创造和平的智慧。
东亚的未来,正从零和博弈的旧轨道,驶向合作共赢的新蓝海。
这艘和平之轮的航向,是否也关乎你我他?你准备好迎接这个新时代了吗?
#2025百度军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