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爷今年65岁,退休后生活有了规律,每天早晚一碗米饭配点小菜,是家里几十年的老习惯。可最近一次体检,他的血糖和体重都超了标。
医生问起平时饮食,王大爷满脸疑惑:“我又没吃什么油腻的,天天青菜豆腐,就是离不开馒头和米饭。”
医生叹了口气,说了句让他惊讶的话:“米饭、馒头这些你吃得越多,健康问题可能就越多!”
![]()
你是否也认为“米饭、馒头吃着最安心”?其实,越来越多的权威研究发现,中老年人日常摄入过多精制主食,可能是导致血糖、血脂异常的元凶。
那该怎么办?钟南山院士近日的一席建议引发关注:中老年人主食选择需改变——要少吃馒头和米饭,多吃3种主食,有助健康长寿。
到底是哪3种,真的靠谱吗?这些主食真比“白米饭”强在哪?尤其是很多人最忽视的第2种,效果更惊人。
主食关系着中老年人每天的能量和健康。改变主食结构,能否真的让健康向好转变?谁又适合调整主食?
很多人将白米饭、馒头当作日常必备,但你知道吗?
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家糖尿病防控办公室的研究显示,50岁以上人群若主食以精制米面为主,二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全谷类主食人群高出近26.7%。
原因在于,精制米面类主食升糖指数高(GI值可达82-89),消化吸收快,血糖短时间内剧烈波动;同时,纤维素和多种B族维生素在加工中被大量“剥夺”。
![]()
就像水管天天冲白糖水一样,胰岛β细胞长期超负荷工作,代谢风险接踵而至。
此外,《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指出,中国65岁以上人群中,主食结构单一者,肥胖和高血脂比例显著高于主食多样化者。
不仅如此,过多摄入精米白面还会减少肠道有益菌群,增加便秘、慢性炎症等风险。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物营养与安全研究所跟踪调查,血糖安全组(主食多样化者)2个月后发生如下变化:
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下降12.8%。每天用粗杂粮替代米饭馒头,血糖曲线平稳,胰岛素抵抗风险下降。
腰围、体重平均下降1.7-2.3公斤。主食膳食纤维高,饱腹感持久,防止“餐后饿得快”,有效控制体重。
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发生率下降近一半。膳食纤维被肠道微生物分解,形成短链脂肪酸,抑制炎症,提升肠道健康。
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但很多人忽略了,选对主食,比单纯少吃更重要。特别是第2种被钟南山院士点名,多数人平时吃得很少,实际效果非常出众。
钟南山院士提出:中老年主食应主张以下为主,减少单一精米精面比重。
燕麦片。富含可溶性β-葡聚糖,可降低餐后血糖上升速度。研究显示,每天早餐用50-60克燕麦替代白粥,2个月血脂平均下降8.1%,好胆固醇升高5.3%。
![]()
建议可与豆浆搭配,兼顾蛋白质和纤维,减轻肾脏负担。
糙米/杂粮饭。糙米、玉米、高粱、紫米、小米轮换吃,能提供复合碳水、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物。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中老年人主食多样化比例提升至日主食的1/3。糙米粒比白米耐煮,但血糖反应更温和,GI值仅为55左右。
红薯/山药等薯类。这些薯类既能补充优质碳水,也富含膳食纤维和钾。
![]()
每周有3-4餐主食部分用蒸红薯、山药替代,不仅热量低,饱腹感极好;薯类中还含有多种抗氧化物和微量元素,有助延缓器官“老化”。需注意量不宜太多,每次建议在100-150克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