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用一个个智库成果为地方施政提供法律建议,用一个个立法评估报告为地方立法提供依据,一次次深入企业的走访换来了地方涉外法治工作的基本框架……在潍坊学院法学院,师生们用自己的专业服务着企业和地方发展,也在潍坊的法治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
潍坊学院法学院为潍坊涉外法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为出海企业筑起法律防火墙
在潍坊默锐化学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效强正筹备着在马来西亚投资棕榈油加工企业。第一次出海投资,如何规避法律风险?近一年来,他得到了潍坊学院法学院国际法系主任刘晓菲团队的全面帮助。
“刘教授先后两次来公司提供涉外法治的讲座和交流,并随企业一起去马来西亚考察,让企业在出海之前,做足了在海外合规经营的法律功课。”张效强说。
“在潍坊,有一定规模的涉外企业就超过2000家,但在涉外法治方面,多年来都缺少本地专业团队的支撑。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用我们的专业为潍坊出海企业筑起一道法律防火墙。“刘晓菲说。
自2021年以来,刘晓菲和团队先后走进上百家潍坊当地出海企业,用一个个调研报告为企业出海提供参考,也为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性服务企业提供建议。
今年9月,刘晓菲团队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调研后撰写的《关于在马来西亚投资问题的报告》出炉,这也成为许多企业出海的一个重要参考。
同样是今年9月,刘晓菲团队受潍坊市贸促会委托撰写的《潍坊市智能农机行业国际化经营合规指引》发布,这份17万字的指引,也是全国首个智能农机领域分国别的跨国合规行业指南。
“作为高校,为当地培养更多涉外法治人才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潍坊学院的潍坊市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正在准备发布《潍坊市高端化工行业国际化经营合规指引》的刘晓菲显得格外忙碌。这个创新基地也是她2024年受邀在潍坊市司法局挂职律师工作科科长一年的重要工作成果之一。
如今,除了在校教学,企业一直是刘晓菲团队的第二个课堂。11月初,潍坊学院(安丘)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同时揭牌,刘晓菲和团队马不停蹄地走进当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法律风险防范专题授课。而在寿光,很多出海企业负责人也正在等待他们的到来。
![]()
潍坊学院法学院教授戴永志团队承担了潍坊多项地方立法的立法前调研等工作。
一摞摞立法评估报告
见证潍坊地方立法的发展
“法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每一条法律条文必然是用脚走出来的。”坐在办公室,整理着书橱里一本本装订成册的立法评估报告,潍坊学院法学院教授戴永志满是感慨。办公桌一侧的牌子——“潍坊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则彰显着这间办公室的使命。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潍坊市先后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26部,其中,大约三分之一与这里有着密切关系。
“每次正式立法之前都要进行立法评估,需要通过专业调研来评估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为人大立法提供重要参考。” 《潍坊市大气异味污染防治条例》《潍坊市物业管理条例》……书橱里一摞摞立法评估报告,都是戴永志和同事们为潍坊地方立法所做的贡献。
“10年来,我们完成立法前评估报告共8项、立法草案的修改意见稿共11项、向市人大法工委提出各种建设性意见20余条。”在戴永志看来,每一个数字都是团队师生用脚走出来的。
《潍坊市古树后备资源保护规定》立法前评估报告是潍坊学院法学院完成的最近的一个报告。几位老师赴临朐、到青州,一次次下乡实地调研,让这份评估报告变得十分有分量。
“树种多样,生长速度不一,古树后备资源怎么界定?如何保护?地方立法如何对上位法进行有效补充?对一部成熟的地方法律来说,每一条都需要经得起推敲。”最终,戴永志和团队的许多建议都被吸纳进了法律条文中。
学科建设扎根地方
让法律走进社会每个角落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的法学院,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地方法治建设的优秀智库,为地方法治建设培养优秀人才,让法律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走在潍坊学院法学院的走廊里,院长杜立聪盘点着一个个法律研究中心。
法治安全研究中心、潍坊公共安全研究院、山东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法治乡村研究中心……
“在潍坊学院法学院,1000多名师生的学习和研究都植根于潍坊当地的法治建设需要。”杜立聪说。
法学院教授杨卫华前不久刚刚带领团队完成潍坊市市场监管局委托的潍坊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情况报告。对他来说,用法律视角去调研潍坊,已经成为他的重要工作。“这个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情况调研的过程,既是在普及法律,也是我们在为潍坊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做贡献。”
当一位位教师成为地方法治建设的智库专家,潍坊学院法学院的学生也在普法的路上勤奋耕耘着。在学校附近的鸢都社区,一场由潍坊学院法学院学生创作的普法情景剧刚刚上演,这个以“零欺凌”为主题的普法公益宣传已经累计上演几十场。
如今,在潍坊市各大律师事务所,都有潍坊学院的学生在实习。在各个社区,也经常看到学生普法志愿服务队的身影。社区,也是他们另外一个课堂。
“服务于地方法治建设的实践也在反哺于教学,比如立法评估工作就为法学院理论与实务教学体制的完善提供了新的途径。”潍坊学院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秀慧说。
10月底,在山东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学院与山东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共建的潍坊学院法学院·法律实务技能教研中心正式揭牌。这也成为双方深化产学研融合,探索新时代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一次新尝试。
“我们的法律学科与潍坊的发展融为一体,与地方、行业深度融合。立足于社会和地方发展的学科建设才更有根基。”潍坊学院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德才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