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要是男人聪明,就能当大官;可女人再聪明,也没法参加科举考试,做不了官。您说这公平吗?要是让女人也能参加科举,那才华横溢的女子,可一点不比那些当大官的差!
今天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宋朝,主角是位才女,叫苏小妹。
这苏小妹可不是一般人,她父亲是鼎鼎大名的苏洵,哥哥是苏轼(苏东坡)和苏辙,这一家子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苏”,都是文坛巨匠。而这苏小妹的才学,据说比她的哥哥们还要厉害。
话说苏小妹十岁那年,跟着父亲和哥哥住在京城。春天来了,院子里的绣球花开得正盛。一天,苏洵正在书房赏花,诗兴大发,提笔写了四句:
“天巧玲珑玉一邱,
迎眸烂熳总清幽。
白云疑向枝间出,
明月应从此处留。”
刚写完,门外来客人了,苏洵赶紧放下笔去迎接。这时小妹溜达进书房,看见桌上的诗,知道是父亲咏绣球花所作,想都没想,提笔就续了四句:
“瓣瓣折开蝴蝶翅,
团团围就水晶球。
假饶借得香风送,
何羡梅花在陇头。”
写完放下笔,蹦蹦跳跳回自己房间去了。苏洵送走客人回到书房,惊讶地发现诗已经完成了,读罢觉得后四句精妙绝伦,一看就知道是女儿的手笔。他又是欢喜又是叹气:“可惜是个女孩儿,要是男儿身,肯定能金榜题名啊!”
从那以后,苏洵更加重视对女儿的教育,不再限制她只学女红,任她博览群书。苏小妹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没几年功夫,诗词文章样样精通,才华甚至超过了两位哥哥。
转眼间,小妹十六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心里打定主意,非才子不嫁。可这天下,能配得上她的才子实在难找。
这天,宰相王安石请苏洵到府上叙话。这王安石可是个大人物,但苏洵以前觉得他为人太过古怪,写过文章批评他,两人有过节。后来见苏轼、苏辙兄弟才华横溢,双双考中进士,王安石也就放下恩怨,主动与苏洵交好。苏洵也为儿子们的前途着想,表面上与王安石保持友好。
酒过三巡,王安石有点醉意,夸耀道:“我儿子王雱,读书一遍就能背诵。”
苏洵也带着酒意回应:“谁家儿子要读两遍才行?不只是我儿子,就是我女儿读书,也只需一遍。”
王安石大吃一惊:“早就听说令郎才华出众,却不知您还有位才女!看来眉山的灵气,都集于您一家了。”
苏洵自知失言,急忙告辞回家。半醉半醒睡到半夜,突然想起白天的事,懊恼不已:“我不该夸女儿才华。王安石把他儿子的文章给我看,明显是有意结亲。可王家权势太大,我又不愿意这门亲事,这可如何是好?”
第二天一早,苏洵拿出王雱的文章给女儿看,故意隐瞒姓名,只说是一位年轻才子所作,请她点评。
苏小妹细细阅读,不一会儿批阅完毕,叹道:“文章写得确实漂亮,但锋芒太露,华而不实,恐怕不是长寿之相。”于是在卷末批道:“新奇藻丽,是其所长;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则有余,享大年则不足。”
果然,后来王雱十九岁就中了状元,但不久便英年早逝,可见苏小妹识人之明。这是后话。
苏洵看到女儿的批语,大吃一惊:“这怎么回复王安石啊!”无奈之下,只好重新装裱卷面,加上些客套的好评,交还给王安石派来的人。
王安石见卷面被更换,心中不悦。又派人打听苏小妹的容貌,得知她虽然才华出众,但相貌平常,于是不再提亲事。
虽然与宰相家的亲事没成,但苏小妹的才名却传遍了京城。自此,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苏洵让求亲者先呈上文章,由女儿亲自审阅。大多数人的文章都被小妹批得一文不值,唯有一卷文章,让她眼前一亮。
这卷文章的作者叫秦观,字少游,扬州高邮人氏。苏小妹在卷上批道:
“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意思是说,这秦观的才华,只在苏轼、苏辙之间,若不是与二苏同时代,定能独步文坛。苏洵明白,女儿这是选中意中人了。
可这秦观虽然对苏小妹的才情仰慕已久,却听说她相貌平平,心里直打鼓:“传闻是真是假,总得亲眼见见才放心。”
打听到三月初一苏家女眷要去岳庙烧香,秦观计上心头,决定扮成游方道人,亲自去看个究竟。
三月初一清晨,秦观打扮成道人模样,早早来到东岳庙前等候。天刚亮,苏小妹的轿子就到了。秦观一看,虽然不算绝世美女,但清雅脱俗,全无俗气。
待小妹上香完毕,秦观趁机上前搭话:“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应声回答:“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观再问:“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边走边答:“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秦观紧追不舍:“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头也不回:“风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秦观心中暗喜,低声道:“‘风道人’得对‘小娘子’,万千之幸!”
苏小妹上轿离去,似乎全不在意。但跟随的老管家却听得真切,正要找这道人理论,却见一个小书童跑来对道人叫道:“相公这里来更衣。”老管家这才知道,那道人竟是秦观假扮的。
消息传到苏小妹耳中,她只是笑笑,吩咐丫鬟不要声张。
秦观亲眼见了苏小妹,才貌双全,十分满意,赶紧正式提亲。苏洵一口答应,订了婚约。秦观想早日完婚,但苏小妹却不同意,她料定秦观必能金榜题名,要等他高中之后才成亲。
果然,三月初三礼部考试,秦观一举成名,考中了制科。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苏家,商量婚事。苏洵大笑道:“今日放榜,正是好日子,何必另选吉时?不如今晚就在寒舍成亲!”
苏东坡也在一旁附和。于是当晚,秦观与苏小妹拜堂成亲,才子佳人,终成眷属。这正是:聪明女得聪明婿,大登科后小登科。
婚宴结束,秦观兴冲冲地走向洞房,却发现房门紧闭。院中摆着小桌,上面放着纸墨笔砚和三个信封、三个杯子:一个是玉杯,一个是银杯,一个是瓦杯。丫鬟守在旁边。
秦观问道:“新郎已到,为何不开门?”
丫鬟答道:“小姐有三个题目,三试都通过,才能进洞房。玉杯盛美酒,银杯盛清茶,瓦杯盛淡水。三试全过,喝三杯美酒进洞房;两过一不过,喝杯清茶,明日再试;一过两不过,喝口淡水,罚在外厢读书三个月。”
秦观不以为然:“我秦少游什么考试没见过,还怕三个题目?”
丫鬟提醒:“我家小姐的题目可不简单。第一题是首绝句,新郎也要做一首,要符合原诗意;第二题是四句诗,藏着四个古人,要一个不差地猜出来;第三题是个七字对子,对得好才能进洞房。”
秦观打开第一个信封,是一首四句诗:
“铜铁投洪冶,
蝼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
天地我中央。”
秦观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暗含“化缘道人”四字,嘲笑他当初扮道人的事。于是提笔回了一首:
“化工何意把春催?
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
人人不敢上花台。”
每句首字连起来正是“化缘道人”。丫鬟将诗递进房内,苏小妹看了微微一笑。
第二个信封里也是四句诗:
“强爷胜祖有施为,
凿壁偷光夜读书。
缝线路中常忆母,
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观略一思索,就猜出是孙权、孔明、子思、太公望四位古人。丫鬟又将答案递了进去。
连过两关,秦观心中得意,觉得第三题易如反掌。可打开第三个信封,上联是:
“闭门推出窗前月。”
初看简单,细想却十分精巧。秦观左思右想,对不出恰当的下联。夜深了,他焦急地在院中踱步。
这时,苏东坡还没休息,前来打探妹夫的消息。见秦观在院中对月沉吟,知是被难住了。他远远看到院中的水缸,灵机一动,悄悄拾起一块小石子投入缸中。
水波荡漾,映在水中的月亮随之摇动。秦观见状,豁然开朗,提笔写下:
“投石冲开水底天。”
丫鬟将第三题答案递进去,房门应声而开。侍女捧着美酒出来:“才子请满饮三杯。”秦观意气风发,连饮三杯,终于踏入洞房。
此后,秦观与苏小妹夫妻恩爱,常常诗词唱和。后来秦观到浙中任职,小妹思念哥哥,去京城探望苏轼。苏轼有位禅友佛印禅师,曾寄来一首古怪的长诗,每两字一连,共一百三十对字:
野野 鸟鸟 啼啼 时时 有有 思思 春春
气气 桃桃 花花 发发 满满 枝枝 莺莺
雀雀 相相 呼呼 唤唤 岩岩 畔畔 花花 红
红 似似 锦锦 屏屏 堪堪 看看 山山 秀秀
丽丽 山山 前前 烟烟 雾雾 起起
清清 浮浮 浪浪 促促 潺潺 水水 景
景 幽幽 深深 处处 好好 追追 傍傍
水水 花花 似似 雪雪 梨梨 花花 光光
皎皎 洁洁 玲玲 珑珑 似似 坠坠 银银 花
花 折折 最最 好好 柔柔 茸茸 溪溪 畔畔
草草 青青 双双 蝴蝴 蝶蝶 飞飞 来来
到到 落落 花花 林林 里里 鸟鸟 啼啼 叫
叫 不不 休休 为为 忆忆 春春 光光 好好
杨杨 柳柳 枝枝 头头 春春 色色 秀秀
时时 常常 共共 饮饮 春春 浓浓 酒酒 似
似 醉醉 闲闲 行行 春春 色色 里里 相相
逢逢 竞竞 忆忆 游游 山山 水水 心心
息息 悠悠 归归 去去 来来 休休 役役
苏轼看了多遍,不解其意。苏小妹接过一看,立刻朗朗读出:
野乌啼,野鸟啼时时有思。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满枝莺雀相呼唤,
莺雀相呼唤岩畔。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
起。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水。浪促潺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道游。追游
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
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青青,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落花林里鸟啼叫。
林里鸟啼叫有休,不休为忆春光好。为忆春光好杨柳,杨柳枝头春色秀。枝头春色秀时
常共饮,时常共饮春浓酒。春浓酒似醉,似醉闲行春色里。闲行春色里相逢,相逢竞忆
游山水。竞忆游山水心息,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