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如果你在上海古北办事,可能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想买瓶水,收银员抬头就问用日语问“你好”,货架上的纳豆、味噌全是日文包装,公告栏里连停水通知都印着中日双语。
若不是窗外飘着的五星红旗,真会恍惚以为置身东京新宿,这种“身在中国却满是日式风情”的场景,在古北、虹桥一带早已不是新鲜事。
![]()
"玻璃缸"里的融合
古北社区有30%的住户是日本人,步行十分钟就能找到日本进口商品超市、日语学校和双语医院。
同时,这里的日料店会推出"本帮味寿司",而且樱花节上一半参与者是上海本地居民。
![]()
这类情况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尤为明显。
上海日本人学校开设了"沪日双语班",1800名在校生中有15%是中国籍学生。
直到最近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日本学校才首次招收中国学生,还在课程中加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内容。
![]()
除了教育,日沪在商业上的互动更频繁,日本高岛屋百货增资1亿元升级上海门店,董事长坦言"古北居民占客源的60%"。
而融合了红烧肉风味的"上海寿司",已成为多家黑珍珠日料店的招牌菜。
![]()
根据2025年上海市侨办发布的《在沪外籍群体发展报告》,目前上海登记在册的日籍居民为5.2万人,这个数字占上海全部常住外籍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中有65%是商务人士及家属,主要服务于浦东金桥开发区超2000家日企,从事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的技术工作。
还有22%是选择来沪养老的"银发群体",他们看重上海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比东京更低的生活成本,临港新区某高端养老社区的日籍入住率就达到了这一比例。
![]()
那为什么日本人就喜欢来上海呢?
日本人为何喜爱来上海
在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首批日本商人来沪设立洋行,开启了两地交流;在1930年代虹口区曾聚集4万日本侨民,成为特殊历史印记。
直到改革开放后,丰田、索尼等日企大规模进入中国,商务派遣成为日籍人口入沪主力,2015年登记人数突破1万。
而且相较比日本,中国的福利待遇更加优惠!
![]()
对企业高管来说,上海到东京的直飞航班每天十几班,三小时航程比东京飞大阪还便捷,不少人过上"双城生活"。
对技术人员而言,上海日企提供的薪资比日本本土高15%-20%,且产业链配套完善。
对退休老人来说,在上海享受三甲医院的日语医疗服务,生活成本却只有东京的一半。
![]()
2025年上海日本商会报告显示,78%的在沪日企将中国市场视为"核心营收来源"。
超60%的日籍高管计划长期任职,疫情期间这一群体非但没减少反而增长5%,印证了城市的吸引力。
![]()
不过在沪的5万日籍居民里,99%都是普通人。
每天挤地铁上班的技术工程师、在社区便利店整理货架的店员、接孩子放学的全职妈妈,还有在公园打太极的退休老人。
![]()
38岁的佐藤健太就是典型代表,他在浦东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品质管理,已经在上海住了8年。
“我妻子在古北开了家小美甲店,客户里中国人占七成,现在她的上海话比我还流利。”佐藤的儿子在双语学校读三年级,最喜欢的科目是中国历史,周末常拉着父母去豫园看灯会。
去年疫情期间,佐藤还和中国邻居一起组建了社区互助群,帮隔离的住户送物资。
![]()
他们拿着合法证件,遵守中国法律,靠劳动获取收入,既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力,也在这座城市消费生活。
而这些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税收和就业岗位,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就像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上海的日企也为本地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很多中国员工后来创业或进入本土企业,把学到的经验用在了更广阔的领域。
![]()
加上每个社区都有专门的网格员负责外籍居民的联络工作,从办理居住证到孩子入学,全程协助解决问题。
上海公安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沪日籍居民的违法犯罪率仅为0.03%,远低于本地常住人口平均水平。
![]()
虽然相处氛围很好,但文化差异带来的小摩擦确实存在。
比如有些年长的日籍居民中文不太好,去菜市场买菜时会比划半天。
个别房东看到日籍租客会提高租金,这些问题需要正视,但绝不能夸大。
![]()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已经拿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长宁区试点“双语社区助理”制度,从高校招聘日语专业毕业生入驻社区,帮外籍居民解决日常沟通难题。
市住建委也明确规定,房屋出租不得因国籍、种族等因素提高租金,去年就查处了3起相关违规案例。
![]()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日籍居民主动融入本地生活。
在徐汇区的公益活动中,常能看到日籍志愿者的身影。
不少日企高管会带着家人参加上海的传统节日活动,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春节贴春联,学得有模有样。
![]()
结语
其实真正的国际化,不该是一个个孤立的“文化飞地”,而应是不同群体相互理解、彼此成就的共生体,更要明确的是警惕性与包容性并不矛盾。
我们警惕的是历史修正主义的渗透,是极端势力的暗箱操作,而非普通日本民众的正常生活。
就像驻大阪总领馆提醒中国公民在日注意安全一样,任何跨国交流都需要建立在安全意识之上,只有守住安全底线,包容才有意义。
![]()
文献参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