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欧盟内部可谓是方寸大乱,在乱糟糟的情况下,有媒体爆出,欧盟高管下达了一项“封口令”,要求各级官员在对华表态时务必句斟字酌。
欧盟这是唱哪出?一向强硬的欧盟为何突然要对华温和?这背后都有何原因呢?
![]()
一句话惹出的连锁反应
欧盟对中国的强硬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但冯德莱恩在日前演讲明显踩了中国的红线。
7月,冯德莱恩公开批评中国的出口管制、市场准入、产能过剩问题,话音刚落,北京立刻回击,中方不但在外交层面表态,还迅速收紧了稀土出口许可,给了一记“现实的耳光”。
随后的9月30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这不是小事,是一颗“重磅炸弹”,安世中国反应迅速,直接断供应链。
这下好了,欧洲车企连夜开会,芯片断供的危机逼在眼前,连德国都坐不住了。
![]()
布鲁塞尔这才意识到,原来“话说重了”,真能砸到自己脚上,于是,欧盟内部开始“换频道”,要求官员们在公开场合对中国务必用词温和,别再玩“扩音器外交”,有官员私下吐槽:“现在发言得像在跳探戈,不能踩到对方脚。”
《南华早报》的消息也证实了这一点,欧盟确实在内部发出“软化言辞”的指令,目的就是缓和紧张气氛,争取一点喘息空间,说到底,说软话不是因为突然开窍了,而是因为硬话带来的后果太现实,太疼。
![]()
当然话说得温柔,并不代表欧盟就真的打算摆出合作姿态,嘴上让官员收敛,手里却没闲着。
最新的动作之一,就是计划取消对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影响最大的正是中国电商平台,你说这是税收改革?也行,但怎么看,这一刀砍得都挺有“针对性”。
更深一层的,是科技领域的“清场”,从5G到AI安全,欧盟在悄悄排除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出局,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陆续宣布要“干净网络”,背后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
欧盟还准备推出新的“工业加速器法案”,要求来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必须把关键技术转让出来。
这不是合作,这是“拿你东西,还不让你说话”,欧洲想要技术,又怕中国太强,这种心理落差直接转化成了政策压力。
这种“两面操作”,在欧盟越来越常见,一边要求官员讲话别太刺激中国,一边在政策层面层层设卡,不少分析指出,这种“嘴上和平、手上强硬”的策略看似聪明,实则是在玩双输。
你一边想保住中国的稀土、芯片供应,一边又不断挑衅技术和市场底线,中国不是看不出来,这套操作玩久了,信任感就没了,而一旦中国决定“换客户”,欧洲才是真的后悔莫及。
![]()
依赖摆不脱,风险推不走
欧盟这波“言辞转向”,不是因为突然对中国有了新理解,而是因为现实太骨感。
中国掌握着全球八成以上的稀土资源,是欧洲可再生能源、半导体、汽车、电池产业的“命门”,一句话说错了,可能就得掏出几百亿欧元来擦屁股。
更现实的是,安世半导体事件爆发后,欧洲车企直接拉响警报,原本以为能靠“去中国化”解决问题,结果一动手才发现,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
![]()
美国、日本、韩国都不愿意为欧洲“填坑”,更别说在价格、产能和交期上,谁都比不过中国。
现在的欧盟陷入了一个悖论:一边要靠中国保供,一边又想摆脱依赖,嘴上说“去风险”,但实际操作又得靠中国“稳风险”,这不是战略清晰,是逻辑纠结。
有外交官私下透露,欧盟内部其实也在争论,有的主张“硬刚”,有的认为“该低头时就低头”。
但无论哪派占上风,现实不会变:中国的供应链目前就是不可替代,关键原料、关键技术、关键市场,欧洲一个都离不开。
所以现在的做法很简单:嘴上软一些,政策慢一点,希望中国“别太在意”,但问题是,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放在中欧这样的大国博弈中,是很难长期玩得下去的。
![]()
中欧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多年累积的“认知偏差”,欧盟总是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中国,却忽略了中国的制度与历史背景。
冯德莱恩把中国定义为“制度性对手”,这本身就已经设定了敌我关系。
而中国的回应其实一直都很清楚:你怎么定义我,我就怎么回应你,你说我是对手,我就不再当朋友。
你说我过剩,我可能就不出口了,你说我补贴,那你自己的补贴清单要不要先解释一下?
![]()
但即便口水战不断,贸易数据却很真实,2025年上半年,中欧双边贸易额高达2.82万亿元,平均每天超150亿元,这说明什么?说明嘴上吵,生意还是得做。
德国、法国的一些理性声音也开始浮现,德国选择党公开表示,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太重要,法国左翼政党甚至建议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这些声音,或许才是未来中欧关系的希望所在。
欧盟该明白一个道理:合作不是认输,是现实需要,在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独善其身”,与其在话语上拐弯抹角,不如在合作上走得更远。
![]()
结语
欧盟要求官员“管好嘴”,其实早该如此,国际关系不是情绪游戏,更不是谁喊得响谁就赢。
中欧之间的未来,不能靠喊话决定,而是要靠实际利益去平衡,管住嘴,是第一步,管住手,才是真考验,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谁更清醒,谁就能走得更远。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欧盟两副面孔:要求对华软化措辞,政策上则更加“强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