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马鞍山经开区,基层网格员身着绿马甲,活跃于社区街巷,以坚实的脚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末梢神经”。依托“网格+数据”模式,园区将社区划分为微网格,通过手机APP实时更新人口、房屋等信息,建立动态“数字台账”,为基层治理装上“智慧大脑”。网格员不仅是信息采集员,更是“移动调解室”,通过定期走访,将90%以上的邻里纠纷、物业矛盾化解在网格内,做到“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同时,他们常态化开展消防、治安巡查,发现问题迅速上报,联动部门处置,筑牢社区安全防线。针对特殊群体,网格员还提供“一对一”帮扶,代办民生事务,送服务上门,切实架起党群“连心桥”。从信息采集到矛盾调解,从安全巡查到民生服务,经开区的网格员以“脚勤、眼勤、嘴勤”的务实作风,织密基层治理网络,激活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细胞。
近年来,马鞍山经开区积极探索“三抓三促”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能。
抓机制,促效能。建立由党工委统筹、综治中心主抓的工作体系,完善研判预警、协调调度与督办问责等机制,定期会商处理重点信访与重大矛盾。加强信息整合与平台共享,提升应急响应与问题处置能力,并依托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建立矛盾调处回访等台账,实现逐月登记、汇报与落实。
抓平台,促实效。规范化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合署办公,推动公安、信访常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实现人员、场地、设施全面保障。乡镇、村(社区)同步设立综治中心(站),形成矛盾纠纷归口受理、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和联合调处的一体化工作闭环。
抓队伍,促保障。构建以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的矛调责任体系,配备专职排调员,明确信息联络员,建立信息收集与动态上报制度。依托四级网格管理,发挥网格员、信息员作用,形成中心户与村委会两级调处网络,确保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温度计,要用心谋划治理思路、用力抓好工作落实、用情解决群众问题,马鞍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凌表示,“下一步,经开区将发挥基层党员、群众代表等力量,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姚杰超 秦晨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