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浦东新区华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戴佳蕙和四年级学生刘濯濯都是从零起步,入学后参加了学校的戏曲社学锡剧,每天课后服务时间4点半到5点半进行专业训练,周六不定期由名师线上指导、逐一点评。小伙伴们带来了原创锡剧作品《长征》,以红军长征历程为线索,巧妙融合了锡剧的婉转唱腔与程式动作,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英雄气概与战士间的深厚情谊。
如何以戏曲艺术为媒,为当代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的美育体验?近日,“曲韵流芳展风采”上海市青少年“戏曲进校园”展示活动上,涵盖京剧、锡剧、评弹、沪剧、越剧、昆曲、黄梅戏七大剧种,尽显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热爱与传承,让更多青少年在唱念做打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学。
【以戏曲艺术为媒提供美育体验】
作为开场节目,上海市学生艺术团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儿京剧团率先亮相。少儿京剧团带来的京剧《虹桥赠珠》以经典武戏亮相,小演员们凭借高难度的翻打技巧、默契的配合与饱满的舞台表现力,瞬间点燃全场。
![]()
京剧《虹桥赠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背后是小演员们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和勤学苦练的执着精神。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精心组织下,特邀上海京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资深演员与指导老师组成专家团队,对节目进行针对性打磨与提升。为了在市级舞台上呈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小演员们进行了为期数月的集中排练,展现了京剧团深厚的武戏功底。一个个高难度武打动作的精准到位,凝聚着孩子们课余时间挥洒的汗水与老师们专业细致的悉心指导。这支成立于1994年的少儿京剧团,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少儿京剧办学模式。
![]()
评弹《小小钱币》
从如今电子支付的便捷方式说起,引出最早使用“贝币”的智慧……上海市姚连生中学带来的评弹《小小钱币》,以细腻婉转的唱腔,展现了江南曲艺的独特韵味。金山区朱行小学带来沪剧《江姐·五洲人民齐欢笑》,字正腔圆的演唱传递出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朱行小学沪剧班成立已近5年,是学校“戏曲进校园”重点项目。依托专业院团,沪剧班系统训练学员发音、唱腔等技能,2024年荣获上海市“雏鹰杯”红领巾中华文化达人挑战赛一等奖,多次获得上海市“小白玉兰优秀集体节目”称号,连续四年斩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优秀集体奖”。
【让古老戏曲开出传承之花】
多年来,各戏曲教育特色区重点聚焦“一域一品牌、一品一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戏曲教育品牌。如长宁区传统戏曲“五朵金花”(京剧、昆曲、越剧、沪剧、评弹)、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儿京剧团等品牌历经数十年培育,让戏曲文化在校园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次展示活动为市教委文教结合支持项目,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艺术展示,更是一条生动的传承路径,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可触、可学、可演。现场,一曲串烧不仅成为全场的亮点,也带着观众感受上海青少年校园戏曲的不同韵味。越剧《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京剧《红娘·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昆曲《玉簪记》、沪剧《江姐》选段《绣红旗》、锡剧《江姐·彭松涛》选段,五个经典片段无缝衔接,展现了不同剧种的独特魅力。
![]()
沪剧《江姐》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的京剧《海舟过关》、浦东新区御桥小学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赞人间》、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戏曲团的京剧《白鹭岛》等节目,赢得满堂喝彩。据介绍,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戏曲团自成立以来,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戏曲文化为己任,汇聚来自全市京剧、昆剧、沪剧、越剧的众多优秀团员,其中大多数是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和上海少儿戏剧“小白玉兰”称号获得者。
![]()
京剧《白鹭岛》
![]()
越剧《穆桂英挂帅》
多年来,上海青少年“戏曲进校园”项目以文化人,不断提升青少年对戏曲的兴趣和人文素养,为热爱戏曲的青少年搭建了展示平台,推动传统戏曲在校园的普及与传承。“戏曲进校园”活动将构建“校园—区域—全国—国际”四级展示体系,通过专业指导、成果展示等多样化形式,让古老戏曲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更绚烂的传承之花。
原标题:《这些“小梅花”“小白玉兰”在舞台上绽放,“戏曲进校园”感受中华传统美学》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许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