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年,浙江平湖,两位围棋巨匠范西屏与施襄夏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十番棋较量。这就是后世称颂的“当湖十局”——中国古代围棋的巅峰之作。
![]()
按照明清之际棋坛惯例,高手对决常以十局为轮,净胜局每领先四局者,交手棋份即提高一格。围棋大师吴清源曾精辟地指出,如此“擂争十局棋”无异于“悬崖上的白刃格斗”。在这场争夺棋界第一把交椅的生死战中,胜者名扬四海,败者则可能一蹶不振。
古法开局,星位座子
棋局伊始,依照中国古代围棋惯例,双方在四个星位布置座子。这一源远流长的开局方式,为这场传世名局奠定了古朴而又深奥的基调。
从传世的棋谱来看,前五手棋双方均选择了挂角战术,展现出两位棋手积极主动的作战风格。黑棋第十手显露出范西屏的宏大构思——既欲扩张自身势力,又图压缩白棋左边边空,一石二鸟的意图昭然若揭。
![]()
然而施襄夏的白棋第十一手扳,精准地瓦解了黑棋的图谋。范西屏随即在第十八手祭出强手,意图将白棋压制在边线,限制其眼位发展。一场惊心动魄的中盘战斗就此拉开序幕。
中盘激斗,生死相搏
面对黑棋的压迫,施襄夏以白19至26的巧妙应对,不仅化解了危机,更转守为攻。双方棋子如刀剑相交,铿锵有声。至黑棋第48手,战火暂息,局面初定。
就在此时,施襄夏展现出非凡的胆识。第49手,白棋毅然脱先,不顾局部得失,将目光投向全局。第51手果断一断,确保左下白棋净活,展现了施襄夏对棋形生死敏锐的洞察力。
范西屏不甘示弱,黑棋第58手加强左上势力,积蓄力量准备再战。棋局如两位武林高手过招,时而静若处子,时而动若脱兔。
![]()
收官定局,七子胜出
随着棋局进入后半盘,双方的计算力与意志力都面临极限考验。黑棋第118、120手落下后,白棋局部大龙已然危在旦夕,生机渺茫。
在此生死关头,施襄夏展现出大家风范,毅然放弃右上角,转战中腹,以空间换生机,以弃取为进取。左下角原本白棋形势大好,然而几番交手后,竟成双活局面,得失之间,令人唏嘘。
最终,经过惊心动魄的激烈搏杀,范西屏执黑以七子优势取胜。但这七子的差距,远不能反映棋局内容的惊险与精妙。
传世瑰宝,千古名局
“当湖十局”之首局,双方从始至终以对杀为主,呕心沥血,妙手频出。范西屏的奔放与施襄夏的厚重,在这纹枰之上碰撞出璀璨火花。
这局棋不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两位棋圣智慧与意志的终极对决。三百余年过去,当我们重演棋谱,依然能感受到当时棋盘上的刀光剑影与惊心动魄。
当湖十局,不愧为中国围棋史上永不磨灭的瑰宝,它以最纯粹的形式,诠释了围棋艺术的至高境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