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德华•莫泽,诺⻉尔医学奖获得者、院士。
一、基本信息
爱德华・莫泽(EdvardI.Moser)1962年4月27日出生于挪威奥勒松,挪威国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现任挪威科技大学卡夫里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及记忆生物学中心创始主任。其学术轨迹清晰:1995年于奥斯陆大学获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师从“位置细胞”发现者约翰・奥基夫,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他与妻子梅・布里特・莫泽因共同科研追求结为伴侣,成为学界知名的科研搭档。
二、专业成就与影响力
核心发现突破认知:2005年与合作者发现大脑内侧内嗅皮层中的“网格细胞”,揭示哺乳动物大脑定位机制的核心组成,解答了“大脑如何创建空间地图”的千年谜题,被称为大脑内置“GPS”。2014年,他与妻子及约翰・奥基夫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发现为时空编码研究开启新篇章。
后续研究持续深耕:2015年发现“速度细胞”,被评价为“大脑地图领域最后一块重要拼图”,但他仍坚持探索未竟领域。借助中国团队研发的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首次实现同一动物网格细胞的持续观测,推动研究进入新维度。
跨学科影响深远:研究成果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内嗅皮层是该病最早病变区域),同时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提供生物灵感,形成“脑科学与AI共生革命”。
三、社会贡献与公益活动
推动国际科研合作:自2017年起深度参与中国科研合作,作为北大“大学堂顶尖学者计划”受邀学者,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国家重大设施提供支持,与程和平院士团队联合攻关。多次访华推动神经科学国际对话,称中国科研贡献“不逊色于任何国家”。
科普赋能青年群体:作为哔哩哔哩知名UP主,拥有40多万年轻粉丝,用通俗语言解读脑科学与心理学话题,解答公众疑问,激发青年科研兴趣,被粉丝称为“励志榜样”。
学术平台搭建:创办卡夫里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为全球神经科学家提供研究阵地,同时通过讲座、咨询等形式支持多国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四、思想理念与观点主张
科研观:好奇驱动,不惧未知:强调科学突破源于对“大脑功能起源”等基础问题的痴迷,认为“年轻研究者与新想法是学科发展核心”,鼓励包容挫折、坚持探索。
健康理念:脑体联动,重视睡眠:提出大脑与身体存在“双向高频互动”,睡眠不足会导致脑内废物堆积,可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呼吁通过科学方法管理大脑健康。
教育与成长观:主张“兴趣优先”,从未强迫女儿继承科研事业,强调“个人选择应超越父母职业压力”,其教育理念与其童年自学经历(偏远岛屿资源有限,培养独立探索能力)一脉相承。
五、媒体形象与公众评价
学界评价:被同行视为“神经科学奠基人之一”,其网格细胞发现被认为是“21世纪脑科学重大突破”,对中国科研工具的“革命性”评价彰显学术公信力。
公众印象:兼具“诺奖权威”与“亲民学者”双重标签——既因学术成就获“天才团队伯乐”赞誉(盛赞中国年轻研究者),又因B站科普被称为“接地气的科学传播者”。
国际声誉:作为全球脑科学领域代言人,多次在国际大会阐释研究成果,其观点被视为行业发展重要参考,四川之行中对“科创沃土”的评价更凸显国际影响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