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焕新后的随州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讲解员”——人形光子机器人。而不远处的裸眼3D屏幕上,曾侯乙编钟仿佛从千年尘土中苏醒,伴随悠扬乐声“悬浮”于空中,颇为吸睛。
在国家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大背景下,这座以炎帝神农和编钟之乡闻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随州,正以一场全方位文旅革新积极回应,通过融合核心景区升级、多元业态创新、田园创意消费“组合拳”,力图在区域文旅竞争中实现“破圈”增长,迎接消费新时代。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随州共接待游客301.23万人次,同比增长20.38%;实现旅游总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长22.24%。
![]()
随州市炎帝文化旅游区(谒祖祈福区)—炎帝神农景区。 随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景区升级
三大“王牌景点”一体化整合
“跟随曾侯乙的脚步,步入2400年前的曾国宫殿,不仅可以看见青铜器上流转千年的纹饰,还能隔空敲击虚拟编钟,真神奇!”在随州博物馆体验完“穿越青铜纪·遇见曾侯乙”VR项目后,安徽游客魏女士连连惊叹。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超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334件(套),素有“青铜器王国”的美誉。今年10月,完成综合提升工程的随州博物馆,以“文物+科技”的崭新面貌重新开放。“改造后,主馆展厅面积约8900平方米,六大主题展览集中呈现1600余件珍贵文物,并借助VR、AR等技术,打造地屏交互、数字声场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仿佛‘穿越’至战国、亲手‘触摸’编钟,实现从‘观看文物’到‘读懂文物’的体验升级。”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生慧介绍。
![]()
随州市炎帝文化旅游区(文物展示区)—随州博物馆。 随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巧打“科技牌”的不止随州博物馆。全面升级的炎帝神农景区同样科技感十足,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就已吸引10万人次前来“尝鲜”。新推出的“寻迹炎帝神农”行浸式科技秀动剧场,堪称随州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里程碑之作,藏于95尺高的炎帝神农圣像基座内,以炎帝八大功绩为主题,通过全息影像、沉浸光影、声光电技术,打造出25分钟光影幻境,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教民耕种”“制定历法”等传奇。
“此项目不仅讲述了炎帝神农的故事与历史,更将炎帝精神升华为连接历史与现代、地方与全球的文化符号。”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随州拥有编钟、炎帝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众多,但遗憾的是,5A级景区一直是“空白”。2025年,随州落下“关键一子”:将炎帝神农景区、随州市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三大景点一体化整合,重磅推出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在统一的规划与品牌推广下,“星月交辉”的文旅格局基本形成,正全力冲刺国家5A级景区。
如今的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谒祖祈福区),情景化体验遍布:神农书院每日上演《炎黄联盟》情景剧;中草药手工香皂香薰DIY体验区内,游客既能学习古法制作伴手礼,又可“闻香识药”;“爷爷不放假”炎炎亲子营地则为家庭游客打造出多元休闲互动场景……
多元业态创新
开辟“菇旅”“车旅”融合新赛道
除了编钟与炎帝,随州还有一张飘香全球的名片——香菇。今年3月,随州以一场“最多种类的香菇宴”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开数据显示,在全国香菇出口贸易中,“中国香菇之乡”随州的地位举足轻重,平均每出口5朵香菇,就有1朵产自随州。
如何让优质的“土特产”释放出更大价值?随州本土知名食品企业品牌“菇的辣客”给出了答案:开放工厂,发展工业旅游。在“菇的辣客”国家级5G智慧工厂,游客可漫步于透明观光长廊,全程见证一颗香菇从清洗、配料、炒制、灭菌到封装成酱的智能化生产流程。“这种‘眼见为实’的体验,极大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涛说。
张涛介绍,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公司正联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士后备人才团队,在随县三里岗镇谋划打造原生态食用菌文化体验科普中心。项目计划建设5个展示型大棚,引入物联网、云计算、智能采摘等技术,实现智慧化管理,并配套游客接待中心、食用菌研学馆、菌博物馆等设施,推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与产业升级。
“如果说核心景区升级是做强文旅消费的‘大脑’,那么多元业态创新就是打通其‘任督二脉’。”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随州正通过不断拓展消费场景,做好“文旅+”文章,让游客愿意留下来、住下来。
10月25日至26日,2025全国汽车(房车)露营集结赛湖北・广水站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67名车友角逐山水间,30台各类房车集中亮相。赛事背后,是随州作为全国专用汽车产业高地的“底气”。目前,随州全产业链收入超600亿元,尤其房车板块以年均35%的增速崛起。聚焦“专汽+文旅”,随州正从“房车生产基地”向“露营经济生态体”跨越。2025年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旅游“1号公路”,串联景区与房车露营基地,构建“快进慢游”体系。
田园创意消费
千年银杏谷唤醒“一抹乡愁”
随州文旅版图上,与炎帝文化紧密相连的银杏,同样是绕不开的“篇章”。
“洛阳镇全域银杏树超过52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1.7万余株,千年以上308株,是世界上分布最密集、规模最大、保留最完好的古银杏群落之一。被誉为‘中国古银杏之乡’。”千年银杏谷文化旅游区总经理汪旭介绍,旅游区总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今年8月提档升级后焕新开园,打破“秋日限定”的传统印象,新增打造稼穑咖啡、侠隐庄、编钟演艺馆、万年五佬树等“五境十二景”,实现全年可游。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银杏博物馆,未来还将建设“世界银杏基因库”,并计划于明年承办世界银杏大会,成为全球银杏科研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围绕“大休闲、慢生活”理念,千年银杏谷内已培育出多元业态矩阵:以裸心隐乡、大乐之野、斜阳耒筑等为代表的高端民宿集群,以落日山谷、国际泵道、山地车公园为代表的深度体验业态,以长江之家、百美驿站为代表的乡村生活空间。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编辑 高静 校对 付春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