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整个中国toB和AI Agent最火的消息是,前高瓴投资人、前有赞COO浣昉创业的销售AI Agent Dealism天使轮融资1500万。
可以说是最近toB圈最大的谈资了吧。
中国ToB 行业过去十年有个怪象:好产品很多,但会讲故事的,寥寥无几。
浣昉搞Dealism讲Vibe Selling,我反而觉得像是给整个行业打了一个响指——不是告诉你“概念有多新”,而是告诉你:谁能把概念讲明白、讲动听,就是好故事。
整个行业都还没把Vibe Coding 讲明白,浣昉已经把Vibe Selling这个词打进行业视线,然后顺手拿了 1500 万。你说巧不巧?
浣昉为什么能玩得转?
因为他知道中国 ToB 最大的问题——不是产品不行,而是不会“让别人相信你行”。
多少优秀的 AI 工具、开发工具、生产力SaaS 在那里默默发光,亮度不够、声音不够,最后全都被“没讲清楚”埋掉了。
浣昉做得最对的事情,就是把 ToB 过于理性、过于“只讲功能”的那一套,换成一句行业都能理解的逻辑:“企业买的不是功能,是 vibe,是氛围、姿态、未来感。”
这句话本身就值1500 万。
说句实话。浣昉不是在做Vibe Selling,他是在给中国 ToB 做“故事科学”启蒙。
另一个方面是,我看很多人误解了,以为这是浣昉为了融资搞个噱头。
这类说法太小看人了。
你看浣昉过去的打法,无论是产品定义还是认知构建,都有一个底层逻辑:ToB 初创不是先做功能,而是先做“被看见”。被看见之后,功能才有意义。
这句话不是鸡汤,这是中国ToB 的血泪史。
——多少产品技术很强
——多少团队很能打
——多少功能做得脚踏实地,
结果呢?
没人知道你是谁,没有人愿意试错,没有人愿意先用你。
浣昉的高明在于,他做的不止是融资意义,而是——让市场记住他,让客户记住方向,让投资人记住赛道。
对现在的中国ToB 创业者来说,这不是概念,这是打法范本,因为:
产品要做,品牌要推,概念要讲,客户要教育,市场要点亮。
这叫“多线程启动”,不是“秀概念”。
我以前总说中国ToB从业者们最大的问题是——不会营销、不重视品牌、不懂叙事。
但今天,我可以说一句更乐观的话——现在真的有模板可以学了。
当然,这次 Vibe Selling 能引起这么大关注,其实背后的核心是:ToB 产品正在从工具 → 能力 → 代理(Agent)转变。
以前的 SaaS:你要用它干活
现在的企业 Agent:它要替你干活
未来的企业工具:它要替你决策、执行、触达客户、跑流程、运营系统
这才是浣昉真正讲的“未来感”。
他不是讲一个 buzzword。
他是在告诉整个中国toB——纯软件思维会被淘汰、工具一定要变成 Agent、服务一定要 AI 结果化。
中国 ToB 的下一代赢家,不是会写代码的那个公司,而是:
能把“功能”封装成“行动”,把“流程”封装成“结果”,把“软件”进化成“帮你干活的角色”的公司。
说到底,Agent 本身就是 vibe,AI 融入业务本身就是 vibe,未来企业软件一定是“懂你、替你、代你”的东西。
浣昉只是把这个趋势提前讲清楚了。
我觉得中国 ToB 的春天不是“AI 技术更强”这件事带来的,而是:
有一批人终于开始把ToB 的故事讲得更像一个产业,更像未来,更像愿景。
技术是硬通货,但故事是第一张入场券。
浣昉这次的打法,就是把“两者结合”给所有 ToB 创业者看了一眼:
技术要好,但 vibe 也要够。产品要做,但品牌也要做。功能要稳,但叙事一定要先打出去。
中国 ToB 终于有了一个“讲给 VC 听、客户懂、行业能共振”的融资+品宣的打法范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