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用AI做PPT,一年赚了7个亿

0
分享至


“这绝对是我听过的最烂的路演、最烂的创意。你不仅在对抗现有巨头,而且这些巨头还拥有海量的分发渠道。你永远不可能成功。”

Gamma创始人Grant Lee回忆起这段话时,仍能感受到当时的冲击。“那是我第三次进行融资路演,我自我感觉良好地讲完了,那位投资人停顿了一下,然后对我说了这番话。”

确实,这样的质疑并非毫无根据。PowerPoint早在1987年就已问世,Google Slides免费多年,Canva更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明星产品。

在一个看似饱和、巨头林立的演示文稿工具赛道上,还能有什么颠覆性的创新和商业机会呢?

Grant说他的人生格言是一个中国成语——“井底之蛙”,他的妈妈常给他讲这个故事,提醒他要“梦想大一点”,这激励着他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边界。

他做到了。

这家由AI驱动的演示文稿和网站设计工具,如今估值已超过2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热门、最引人注目的AI初创公司之一。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

Gamma凭借一支仅有约50人的精简团队,实现了1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目前,全球已有7000万用户在Gamma中创建了超过4亿份演示文稿、网站和文档,每天有逾100万份内容在此诞生。

他们是如何在被微软和谷歌等巨头垄断的红海赛道上,实现这一切的?

与许多快速增长的AI初创公司不同,Gamma在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盈利,并且在刚起步时并未获得巨额融资,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进行融资。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在一个大多数人认为已无巨大商业机会的领域里,开创了一番事业。

可以说,Gamma基本实现了当今许多创始人,尤其是那些投身AI创业者的梦想——既实现了疯狂增长,又保持了高额盈利。

今天这篇文章的本质,是对Gamma这个极其成功的AI创业公司进行一次人类学研究

我们将深入探讨他如何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PMF);实现增长的具体策略,包括令人大开眼界的“微型”网红营销战术;他对构建一个持久且超越“GPT套壳”的AI公司的深度思考;以及关于精益团队招聘的实用建议等等。

划重点:

1、前30秒至关重要

你必须让产品的前30秒体验,变得不可思议。你需要对新用户抱有一种近乎愤世嫉俗的看法:你必须假设他们是自私的、虚荣的、且懒惰的。他们来这里,根本没兴趣学习一个新工具。所以,你能在最初的30秒内给他们什么,来为你自己赢得下一个30秒,再下一个30秒?

2、只给消费者一个鸡蛋

你扔给消费者一个鸡蛋,他们可能接得住;你同时扔给他们四五个鸡蛋,他们可能一个都接不住。创始人们总是想谈论他们的四五个、甚至十个功能,结果消费者完全懵了:我到底为什么需要这玩意儿?我们努力做的,就是只给他们那一个鸡蛋。对我们来说,这个鸡蛋就是:在几秒钟内创建一张幻灯片。

3、找到数千名微型KOL”

很多人一想到KOL营销,就想到那些拥有百万粉丝的头部大V这通常是错误的策略。你给他们一大笔预算,他们给你念一份你写好的脚本。这立刻就让人感觉是广告。产品和他们没有任何真实的联系。你浪费了巨额的钱,而且它的效果永远不会是真实的。

Gamma的剧本是:做难、但可规模化的事——找到数千名微型KOL”: 我亲自上手:所有最初的网红都是我一个一个手动对接的。我会和他们每个人打电话,确保他们真正理解Gamma。我们寻找特定的“回音室”(echo chambers),比如教育工作者,他们每天都要做课件,一个能帮他们节省大量时间的工具,是他们乐于谈论的。老师们喜欢和其他老师分享好用的工具。当你能打入这些小圈子,效果会非常好。

3LinkedIn的转化率是其他平台的4-5

在投放渠道上,Grant发现了一个被低估的金矿。我们在所有平台都撒了网,但数据非常清晰:LinkedIn的转化率,是其他平台的45倍。我认为很多人仍然低估了LinkedIn

4、极速的实验-反馈循环

我们会在早上有一个想法,设计和工程会做出一个功能原型。到了下午,我们已经通过Voice PanelUser Testing这样的平台,招募了大量真实的、对我们没任何偏见的用户来测试。这个流程让团队避免了长达数月的无效开发。

5、招聘三要素:极其痛苦地缓慢招聘;雇佣通才,而非专才;雇佣球员教练,而非纯管理者”。

6你只是一个GPT Wrapper(套壳)。这是所有AI应用创始人都害怕的批评。要建立一个持久的AI应用而不只是一个套壳),必须做到三件事:

  • 解决一个你愿意投入10年的问题

现在追逐风口太容易了,但你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你是否愿意花510年去解决?我们创办Gamma,是因为真的关心人们如何交流他们的想法。因为不擅长做PPT而导致好创意被埋没,这不公平。

  • 拥有端到端的完整工作流

你必须拥有用户从产生想法交付成果的整个工作流。用户想到做演示,就必须默认来找你。我们深入研究了从创建大纲生成初稿编辑修改的每一步。

  • 成为编排者,而非调用者

人们以为Gamma只是在调用GPT,但我们现在在生产环境中编排着超过20个不同的模型。这关乎“为正确的工作选择正确的工具”。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Gamma的起点:挑战PPT巨头


问:是什么样的洞察催生了
Gamma

Grant Lee在我上家创业公司被收购后,我回到了我的老本行——为早期创业公司做咨询。我当时用的媒介是 Google Slides。我记得很清楚,很多个深夜,我为了准备第二天的会议,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调整格式、寻找合适的布局上,而不是在内容本身。这对我来说完全是本末倒置。

问题就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PPT这个形式已经存在了近40年。如果我们能重新构想这个格式呢?这就是一切的起点。

问:
AI
一开始就是愿景的一部分吗?

Grant Lee时机很好,但它并不是最初愿景的一部分。不过,那种精神一直在:我们想让人们以极快的速度、毫不费力地创建内容。AI恰好是上天赐予的魔法礼物,让我们得以实现了这个愿景。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先分享一个简短的创业故事。我们是在 2020 年创办这家公司的,当时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连融资都变得很不一样,所有的融资路演都是在 Zoom 上完成的。

你就是坐在 Zoom 会议里,努力向你可能素未谋面的投资者推销。那真是个不同的时代。对我们来说,我们是首次创业。我当时实际上住在伦敦,所以有时差,我所有的路演都得在晚上进行。我有两个小孩,所以我得等他们晚上 8 点睡着了。我们的公寓不大,我得在小厨房和洗衣房之间找个小角落,设置好镜头,离孩子们足够远,这样就不会吵醒他们。

从晚上 8 点到凌晨 2 点,我就是不停地路演。我用着 Zoom 的虚拟背景,这样人们就不知道我在哪。我的第三次路演,我正在努力讲述Gamma 的故事,刚开始对演讲内容有点感觉了,讲完后,我感觉自我良好。那位投资者停顿了一会儿,然后说:这一定是我听过的最糟糕的演讲、最烂的主意。你不仅在试图挑战行业巨头,而且这些巨头还拥有庞大的分销渠道。你永远不可能成功。

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已经懵了,还在想我该怎么反驳。结果没等我开口,他就把电话挂了。我就坐在那里,还没来得及陷入自我怀疑,就得准备下个路演。但我确实消化了这种感觉,也许他是对的,也许他说的有道理。

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如果我们要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增长。这个领域真的非常非常难切入。所以我们对彼此承诺,在产品开发的同事,增长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想告诉你的听众的是:我并非增长背景出身。如果我都能学会增长,那么任何人都能学会。我认为,在当今这个高度竞争、往往异常拥挤的市场中,增长是创业必不可少的。

02

从“虚荣指标”到PMF引爆点,

前30秒的魔力

问:
你们是如何找到
PMF
的?以及你们是如何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

Grant Lee我先说说我们认为自己可能找到了 PMF 的那个时刻。很多创始人会问自己:我们找到了吗?他们常常会忍不住自欺欺人,以为自己找到了。

我们在 2022 年 8 月进行了第一次公开 Beta 测试,我们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了产品。那次发布感觉很棒,我们赢得了“当日最佳产品”、“本周最佳产品”和“本月最佳产品”。我当时觉得:“哇,我们可能真的做成了点什么。”

但接着我们看了看注册数据,最初有一个激增,然后很快就趋于平缓。虽然每天都还有新用户,但很明显,我们没有强大的口碑传播,没有强大的自然病毒性增长。我们知道,如果照这样下去,产品是无法自己增长的。我们缺少了让产品持续增长的口碑效应。

所以我们问自己:“好吧,我们到底需要改变什么?”答案是:“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一切。”这对公司来说几乎是一个要么做大,要么回家的时刻。那时我们的资金也快烧完了,我们知道必须取得进展,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于是我们召集了所有人,当时团队只有 12 个人多一点。我们说:好吧,现在必须全员出动了。我们要尽一切可能,让产品最初的30秒体验充满魔力。

从用户进入产品的那一刻起,体验就必须非常棒。它必须好到让经历过这个上手流程的人,会忍不住告诉他们所有的朋友。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或许还有机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在 Product Hunt 发布后,我们虽然感觉良好,但知道必须推倒重来。我们花了接下来的三四个月,彻底改造了整个新用户上手体验。当然,AI也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重构了产品,将AI融入了核心的上手流程,让每一个新用户都能在最初的30秒内体验到那种魔力

我们在 2023 年 3 月底重新发布了产品。

突然之间,我们的日注册量从几百人,变成了第一天的几千人,然后是5000人,再然后是每天10000人,接着是每天20000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我们没有做任何市场营销,没有打广告。这全是自然增长,是产品的口碑传播和病毒效应,是人们使用了产品并分享给了其他人。我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拉力——我们什么都不用做,产品就在自己增长。

这种感觉,与我们在 Product Hunt 发布后沾沾自喜、以为找到了 PMF 的感觉,有着天壤之别。我庆幸我们没有陷入那个陷阱,没有试图用花钱投广告的方式来强行制造”PMF。那会是一条歧途。我们做出了艰难但正确的决定,那是一个要么做大,要么回家的时刻,而另一边的风景,是如此的不同。

创业初期的唯一任务,打造“口碑机器”

问:
你所描述的
PMF
,本质上就是当自然增长始真正爆发,产品仅凭口碑传播就能增长,因为产品太棒了,人们会主动告诉他们的朋友。关于这一点,还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吗?

Grant Lee有个建议是,当你处于早期阶段时,你的心态应该几乎是我正在努力打造一台口碑机器。如果你能做对这一点,其他所有事情都会变得异常简单。无论你是B2CProsumer(专业消费者)还是B2B产品,这一点都适用。

如果你做的是 B2B 产品,你当然希望同事们都在谈论它。你也希望人们告诉他们以前的同事:“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真希望我们以前有这个。”这种魔力应该体现在你所有的潜在客户中。如果你没看到很大一部分潜在客户是这么来的,你就该反思:为什么没有?因为这股巨大的“顺风”,是你需要的一切。

问:
你把这描述为一台
口碑机器
。这其中有多少是来自于病毒式循环或分享功能,又有多少是来自于产品本身?一是产品本身足够出色,二是PPT天生就具有可分享性。

Grant Lee是的,我们确实受益于这个品类。如果你喜欢 Gamma,你自然会用它来分享和演示。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内部有一个准则,就是回归到最初30:我们希望用户创造内容和分享内容的过程都简单到死。我们为这最初30秒(或者说最初几分钟)所做的一切,就是消除他们在这两件事上的所有摩擦。

问:
你在这里还提到了另一个深刻的观点:你们赢得了
Product Hunt
的日、周、月最佳,这本身已经非常困难,但你们仍然觉得:
不,这还不够。
大多数人会觉得
我们做到了
,而不会有
赌上公司命运
的想法。是什么让你们如此笃定?

Grant Lee作为创始人,你必须尽可能地保持自我意识,成为自己最严厉的批评者。我们都喜欢那些看起来很美的“虚荣指标”(vanity metrics),你当然应该庆祝胜利,但你必须分清,这到底只是个虚荣指标,还是我们增长引擎的核心?我们当时很清楚,我们还没有一个可以让我们持续投入的核心增长引擎。

问:
所以本质上是增长曲线开始趋于平缓,而不是像火箭一样发射。

Grant Lee是的,我们坐下来,非常坦诚地问自己:这真的够吗?我们都觉得,这不够。

为什么是30秒?

问:
另一点是新用户上手(
Onboarding
)的力量。你把产品和上手流程视为一体,为什么是
“30
这个数字?

Grant Lee我总喜欢用餐厅做比喻。一家餐厅,可能食物味道不错,但真正的用户体验是:从你进门、被领位、服务员来打招呼、点单……当然,食物必须好吃……直到你最后结账离开。这整个体验是否愉悦?是否好到让你想推荐给朋友?

对我们来说,我们思考的是,当用户走进我们的大门,也就是进入产品时,我们能给他们什么?我们如何能尽可能地缩短价值实现时间

这很多是受到了 Scott Belsky 关于“最初一英里”(the first mile)理论的启发。我完全赞同。你需要对新用户抱有一种近乎愤世嫉俗的看法:你必须假设他们是自私的、虚荣的、且懒惰的。他们来这里,根本没兴趣学习一个新工具。

所以,你能在最初的30秒内给他们什么,来为你自己赢得下一个30秒,再下一个30秒?现在人们的注意力广度比10年前要短得多。我们必须在30秒内向用户展示一些东西,赢得他们继续停留的权利。

问:
我喜欢你关于
如何让最初
30
秒变得极具价值
的观点,这反过来定义了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Grant Lee是的,这能帮你提炼出产品最神奇的地方。很多创始人想一次性展示 5 个、10 个功能。但也许你只有一个功能是真正与众不同的。

在消费品广告中有一个说法:你扔给消费者一个鸡蛋,他们可能接得住;你同时扔给他们四五个鸡蛋,他们可能一个都接不住。

创始人们总是想谈论他们的四五个、甚至十个功能,结果消费者完全懵了:“我到底为什么需要这玩意儿?”

我们努力做的,就是只给他们那一个鸡蛋

对我们来说,这个鸡蛋就是:“在几秒钟内创建一张幻灯片。”这就是我要扔给你的鸡蛋。这对你有吸引力吗?

05

创始人主导的营销

是一种“价值交换”

问:
让我们聊聊增长。你们是如何获得第一批用户的?比如前
100
个?

Grant Lee:我们的前 100 个用户和完全不同。那时,你就是求着你所有的朋友来用。他们会帮你这个忙,但他们也会对你撒谎,告诉你产品有多棒,然后你去看使用数据,根本没人回来。

我们的前100个用户是硬生生熬出来的。直到AI功能发布后,我们才迎来了爆发,前10000个用户是在那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涌入的。

问:
我知道你们重新发布时,有一条推文起到了很大作用。

Grant Lee是的,我们没有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而是决定在 Twitter 上发。老实说,我们想出了一条有点“标题党”的推文:“商业领域最有价值的技能即将被淘汰。”

我们是故意的,就是想引发一些互动。几天后,它突然开始病毒式传播,因为Paul GrahamYC创始人)评论了,他说:做幻灯片这件事,肯定不如幻灯片里描述的事情本身更有价值吧?看到这条评论很有趣,它带来了更多的互动。

这对我来说是创始人主导的营销Founder-led Marketing)的第一课。你必须学会如何穿透噪音。这关乎文案写作、故事叙述,甚至是你配的图。你必须做一些你可能不太舒服的事情,但它确实有效。

问:
所以你们是故意把那条推文写得很有争议性?

Grant Lee是的,很有“挑衅性”。

问:
创始人主导的营销
这个词我喜欢。作为一家快速增长的创业公司
CEO
,你如何为这件事挤出时间?

Grant Lee我的建议是,从小处着手。我会随身带个记事本或 Google 文档,不断记下我学到的东西、观察到的现象、有效的方法,或者那些反直觉但奏效的技巧。每周我都会留出几个小时,把这些零散的想法整理成一个主题,看看是否能写成一篇帖子。

我还学到,LinkedIn 和Twitter 的受众想要不同的东西。你必须用不同的语气。我发现 Twitter 上的内容可以更具战术性、更反传统,甚至更技术性,人们喜欢知道“我该如何复制这个”。而LinkedIn 上的内容则可以更具启发性或更宏观。

问:
这太有价值了。我所学到的是:分享那些你觉得有趣、反直觉、或者你以前没听说过的东西。

Grant Lee完全正确。创始人主导的营销,心态上就是你要给人们提供大量的价值——可能是你的秘密策略,或是你的经验分享——作为交换,你收获的是善意。你不是立刻得到金钱回报,你得到的是善意。他们会关注你,和你互动。久而久之,当你真的需要推广产品时,你可以用这些善意来兑现,他们会帮你放大你的声音。

06

撬动数千名微型KOL,引爆口碑

问:
我想聊聊网红营销。这是你们早期最有趣的增长方式之一。

Grant Lee很多人以为网红营销是“交钥匙”工程:划一笔预算,找几个创作者,然后就完事了。但事实是,你必须以创始人主导的心态去深度参与。

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

  • 我亲自上手:所有最初的网红都是我一个一个手动对接的。我会和他们每个人打电话,确保他们真正理解 Gamma。

  • 用他们的声音讲故事:我的工作不是告诉他们怎么推销,而是确保他们理解产品。我们要让他们用自己的声音讲述 Gamma 的故事。

  • 专注“微网红”:我们寻找的是成千上万的“微网红”。他们可能没有巨大的粉丝量,但他们致力于为自己的受众提供价值。

  • 寻找“回音室”:我们寻找特定的“回音室”(echo chambers)。比如教育工作者,他们每天都要做课件,一个能帮他们节省大量时间的工具,是他们乐于谈论的。老师们喜欢和其他老师分享好用的工具。当你能打入这些小圈子,效果会非常好

这才是真正能引发“野火”的方式。

问:
这些微网红的合作费用大概是多
少?
你们怎么找到他们?

Grant Lee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 一开始全是手动的冷启动联系。后来我们用了一个 YC 投资的平台叫 First Collab,他们可以帮你自动化地去联系。我们也和一些小型的、非常饥渴的、懂社交媒体的机构合作。

问:
在你们从
1000
万到
1
亿
ARR
的增长中,这个杠杆的撬动作用有多大?

Grant Lee口碑传播绝对是第一位的,占我们新订阅用户增长的 50% 以上。而网红营销和社交媒体是放大器

我们发现,每当我们在网红营销上投入时,我们的口碑增长也会随之增加。你投入 1 个用户,实际上会额外带来 1.5 个用户。

这背后的原因是“邓巴数”(Dunbar's number)。我们更容易相信我们网络中的人。这些网红之所以分享他们的生活,就是为了进入你的信任网络。当他们推荐一个工具时,你感觉就像是朋友的推荐,而不是陌生人的广告。这就是光环效应

问:
我听说你们和几千个网红合作过?

Grant Lee是的,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从一个月 20 个创作者开始,然后是 50 个、100个。

问:
你在推文里提到一个观点:
90%
的触达来自不到
10%
的人。

Grant Lee这意味着你很难预测那 10% 是谁,所以你必须撒一张足够广的网。与其把2万美元预算全押在一个大网红身上,不如用它来和40个不同类型的微网红合作。去测试,看看哪个群体(教育家、咨询师?)反响最好,下个月再加倍投入。

问:
哪个平台对你们最有效?

Grant Lee我们测试了所有平台,但很明显,LinkedIn 的转化率要高出 4 到5 倍。坦率地说,很多人可能还在忽视 LinkedIn。

06

12小时“想法-反馈”闭环

问:
你们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
在产品发布前与用户分享原型
。这是怎么做的?

Grant Lee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解锁。关键在于,你要招募一批“完全没有利益相关”的、真实的潜在用户。他们根本不在乎你的产品是否成功。

你把他们扔进 Gamma,只给很少的背景信息,比如:“这是 PowerPoint 的一个替代品,你试试吧。”然后,你就看着他们用,听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自言自语”地描述他们的想法。

你会立刻感受到他们的痛点,看到他们在哪里感到困惑,哪里卡住了。比如,他们可能在第一个界面就卡住了,因为找不到那个我们认为“显而易见”的按钮。这种反馈是无价的。

问:
你们如何规模化地做这件事?

Grant Lee有几个很棒的平台,比如 Voicepanel(一家 YC 公司)和 UserTesting。它们可以帮你快速找到符合你要求的人群。

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工作流:早上有了一个想法,下午就能做出一个功能原型,晚上或第二天就能拿到完整的用户测试反馈。这个循环非常快。

我们还有一个针对“超级用户”的“大使计划”,我们会把他们拉到一个专属的 Slack 群里,分享最早期的线框图或原型,听取他们的反馈。

06

不做“GPT 套壳”公司

问:
很多人会把
Gamma
描述为一家
“GPT 套壳
GPT Wrapper
)公司。人们过去常常质疑这种模式,认为你们只是在模型之上做了一个很薄的层。你们是如何建立护城河的?

Grant Lee如果你真的只是“包装”一个模型,那价值确实很有限。

但当你开始思考,你要深入解决一个特定的工作流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不仅仅是在用一个模型,我们可能是在用超过20个不同的模型来驱动产品的不同部分。这里面有大量的编排和实验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为最终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同时保证业务的可持续性。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在乎你要解决的那个问题?你是否愿意为此投入510年?

我们创办这家公司,是因为我们真的在乎人们如何沟通他们的想法。我们觉得,仅仅因为某人不擅长制作幻灯片,他们的好点子就该被埋没,这是不对的。我们想让视觉化的故事叙述变得大众化。

这才是我们的北极星。AI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工具。你需要深入到端到端的工作流中,从用户产生第一个念头,到他们最终分享演示文稿,这整个体验都必须是神奇的。

问:
为什么要用
20
多个模型?

Grant Lee因为工作流的每一步都需要最合适的工具。比如,生成大纲可能用 A 模型最好,而修改内容、润色文案可能用 B 模型,生成特定风格的图片(照片级真实感 vs. 抽象艺术感)又需要 C 模型和 D 模型。

甚至对于不同的用户,需求也不同。咨询师需要信息密集的布局,而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更生动的视觉效果。我们的工作就是为特定场景下的特定用户,匹配最合适的模型组合。

07

招聘哲学

问:
聊聊招聘。你在这方面有一些非常
火爆
的观点。

Grant Lee我们内部有一个信条:极其痛苦地缓慢招聘

当业务开始起飞时,最大的诱惑就是疯狂扩张团队。但我们一直抵制这种诱惑。你不能把“招聘指标”(比如“招满 100 人”)当作目标。一旦你这么做了,你的目标就不再是“找到最优秀的人”,质量标准就会下降。

我们非常注重前10名员工。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确保“DNA”是正确的。因为你是在复制这最初10个人的DNA。我们很自豪,5年过去了,我们最初的10名员工,至今都还在公司。

第二,招聘“通才”。

这非常符合当下的“通才崛起”时代。在一个扁平化的组织里,你需要能身兼数职的人。比如,我们有会写代码的产品设计师。

我们也没有纯粹的管理者。我们所有的领导者都是球员兼教练Player-Coaches)。他们自己仍然在第一线做具体的工作,同时指导他们身边的人。这样他们就能离实际工作非常近,能随时根据一线情况做出调整。

第三,当你发现一个杰出的人才时,要重重地押注在他们身上。

这意味着一个极高的招聘标准。当你把一个杰出的人才带进来,当他们茁壮成长时,你要给他们更多的资源。A级玩家想要的不是更少的上场时间,他们想要更多上场时间,他们想去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问:
你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Grant Lee回到我最初那个“最差演讲”的故事。在创业旅程中,你总会遇到那样的低谷。作为创始人,你其实是在努力增加你的幸运表面积

对我来说,幸运表面积有两个维度:一是(你身边是否围绕着一群与你志同道合、价值观相同的人?),二是时间(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证明你们能成就伟业)。我非常幸运有两位出色的联合创始人,我们一起走过了 5 年。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做到今天的一切。

问:
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Grant Lee我妈妈以前经常给我讲一个中国成语:井底之蛙故事说的是,一只青蛙坐在井底,他每晚抬头看天,以为自己了解了全世界。直到有一天,一只鸟飞过,向他描述了外面的海洋和山川。青蛙才意识到自己所见是多么有限。

我来自一个平凡的家庭,很容易视野狭窄,但我妈妈总是鼓励我“梦想大一点”,告诉我世界是广阔的,要去抓住机会。这个想法一直激励着我。

2025盛景半年回顾


人生只有四千周,而企业生存期更短,跨越10年经营期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要想有质量地活下去,活得更好更久,“极简增长”就是看透并掌控事物本质的那个关键点。

选对了路,路就不会远。盛景推出《极简增长 立竿见影》在线课程,期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走上增长道路。未来有多近,在于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未来有多远,在于我们与谁同行。期待与你同行、共勉。

欢迎大家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观看《极简增长 立竿见影》的在线视频课程,了解如何用极致简单的增长方法论,实现快速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钱多也是罪!安徽33岁帅哥去世,有7间商铺,结婚1年脑出血8个月

钱多也是罪!安徽33岁帅哥去世,有7间商铺,结婚1年脑出血8个月

裕丰娱间说
2025-11-18 11:20:33
睡完首富睡总统:从厂妹到顶级名媛,靠男人捞到268亿,她凭啥?

睡完首富睡总统:从厂妹到顶级名媛,靠男人捞到268亿,她凭啥?

访史
2025-10-25 20:01:18
全运会乒乓:奥运冠军惨遭逆转!陈梦苦战5局败北,陈熠再爆冷门

全运会乒乓:奥运冠军惨遭逆转!陈梦苦战5局败北,陈熠再爆冷门

全言作品
2025-11-18 19:37:00
全运会女子团体半决赛:孙颖莎轻松横扫,河北队3-0完胜黑龙江

全运会女子团体半决赛:孙颖莎轻松横扫,河北队3-0完胜黑龙江

全景体育V
2025-11-18 19:26:15
美军下任务,逼韩国对付解放军,话音刚落,李在明对中国表述变了

美军下任务,逼韩国对付解放军,话音刚落,李在明对中国表述变了

万国明信片
2025-11-18 13:18:56
国际奥委会急了?中国“不伺候了”,自家全运会办成奥运天花板!

国际奥委会急了?中国“不伺候了”,自家全运会办成奥运天花板!

墨兰史书
2025-11-18 11:25:03
哇,这脸蛋极致又高级,这要是在古代,妥妥的贵妃

哇,这脸蛋极致又高级,这要是在古代,妥妥的贵妃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6 00:45:56
广东U18夺冠!宏远三少合砍40+11,张博源空砍31+9,杜锋提前庆祝

广东U18夺冠!宏远三少合砍40+11,张博源空砍31+9,杜锋提前庆祝

多特体育说
2025-11-18 22:21:40
网友们发现了一个科研界骗子,他叫郭伟

网友们发现了一个科研界骗子,他叫郭伟

清晖有墨
2025-11-17 19:03:52
江苏某大学首席科学家竟是冒牌货,高中生给博士生上了两年课

江苏某大学首席科学家竟是冒牌货,高中生给博士生上了两年课

上峰视点
2025-11-18 18:41:48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贾跃亭信徒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贾跃亭信徒

蔡蔡说史
2025-11-15 05:12:34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姩姩有娱
2025-11-10 17:49:18
套现356亿全身而退,潘石屹夫妇狠狠给美国房地产上了一课

套现356亿全身而退,潘石屹夫妇狠狠给美国房地产上了一课

林子说事
2025-11-16 05:26:48
俄罗斯彻底看明白了:一旦停火,大批西方先进武器就要涌入乌克兰

俄罗斯彻底看明白了:一旦停火,大批西方先进武器就要涌入乌克兰

阿龙聊军事
2025-11-18 16:23:47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40金,浙江单日狂揽10金反超江苏逼近广东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40金,浙江单日狂揽10金反超江苏逼近广东

老吴说体育
2025-11-18 00:56:22
外交部:中国政府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非法采集或存储数据

外交部:中国政府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非法采集或存储数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10:02:20
霍启仁妻子家世曝光是泰国首富,才貌双全配得上霍家比郭晶晶不差

霍启仁妻子家世曝光是泰国首富,才貌双全配得上霍家比郭晶晶不差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8 12:45:06
北京今夜起风力加大,明天风寒效应明显体感冷,注意保暖

北京今夜起风力加大,明天风寒效应明显体感冷,注意保暖

家住大兴
2025-11-18 20:29:31
七星山荒野求生第41天:14人全部进入决赛,下山首餐没有肉

七星山荒野求生第41天:14人全部进入决赛,下山首餐没有肉

九方鱼论
2025-11-18 18:49:40
为啥第三次世界大战,迟迟没爆发?温铁军给出背脊发凉的解释!

为啥第三次世界大战,迟迟没爆发?温铁军给出背脊发凉的解释!

沈言论
2025-11-17 16:30:03
2025-11-18 23:15:00
盛景产业互联网观察 incentive-icons
盛景产业互联网观察
阅读最精粹的商业信息。
2030文章数 53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头条要闻

荒野求生成流量风口:有女子辞职参赛结果烫伤花光积蓄

头条要闻

荒野求生成流量风口:有女子辞职参赛结果烫伤花光积蓄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健康
时尚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手机要闻

消息称苹果iPhone Air设计师已离职,但原因并非销量问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