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之下,环保无疑是各国的首要难题,各个国家都在为了保护环境而做出努力。
其中,德国可以说是整个欧洲,甚至是全球的“环保模范生”,在他们国家,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了每个人的心中,连一个刚刚懂事的小孩,都懂得环保。
![]()
然而,最近德国媒体掀起的反思浪潮,却让他们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事情,那就是,欧洲方面正在为了环保而付出代价的时候,中国这边却在这场转型中发大财。
这种情况,引发了德国媒体的不满,《柏林日报》还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来“控诉”中国的行为。
![]()
德国方面对于环保的要求是极致的,这是因为德国曾经经历过血的教训,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德国工业污染达到了顶峰。
莱茵河被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甚至都能够用来显影照片,鲁尔区作为工业种地,空气污染能够做到,让白色的汗衫,在这种环境下穿一天就变得很脏。
![]()
除此之外,垃圾污染也严重破坏了德国的土壤和地下水,导致水中的生物骤减,居民们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
这些教训让德国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他们清楚的明白,如果再不重视环保问题,工业化成果最终将会被生态危机吞噬。
从这开始,环保的理念就走进了德国的家家户户,德国为了环保,还专门颁布了对应的政策,来专门进行管制。
![]()
不过,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德国对于环保政策进行了加强,德国民众由于长期的环保理念,也纷纷认为,核电站的存在会污染环境。
因此,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有超过十万的德国民众自发走上街头抗议,要求国家停止核使用。
于是,德国的总理默克尔便决定,要将原定于在2036年全面弃核的期限,提前到2022年,这一决定,安抚了民心。
![]()
在2025年3月的时候,德国甚至还炸毁了在2015年修建的,价值30亿欧元的莫尔堡燃煤电厂。
到了10月份,德国领土又响起了一声巨响,贡德雷明根核电站两座160米高的冷却塔瞬间化为了废墟。
这场爆破,不仅摧毁了曾经满足上百万家庭用电的能源设施,更加标志着德国持续60多年的核电时代正式结束了。
![]()
德国的这种行为虽然满足了环保的要求,但为德国带来的代价也是非常沉重的,因为核电站被关闭,导致德国国内用电,就只能重启老古董燃煤电厂。
但是,如果开设燃煤电厂,它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不小,为此,德国甚至连燃煤电厂都不让用了。
这样一来,德国国内就没有了发电厂,没有了发电厂也就代表着,德国如果想要用电,就得从国外进口。
![]()
可重点在于,德国可是工业强国,国内制造业发达,这也就代表着,德国国内工业用电的需求非常的大。
这样一来,德国从国外进口电力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了,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德国2024年工业用电的平均价格达到了每千瓦时0.4欧元,是整个欧洲的第一名。
![]()
除了能源费用高的吓人,欧盟所要实施的燃油车禁令,也让德国的车企销量惨淡,2024年的产量比2017年少了200万辆,大众汽车甚至打算靠裁员3.5万人,来艰难维持企业。
![]()
不仅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德国民众也为此买单了,绿色转型为德国民众们带来了高昂的电价和生活成本。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自从德国开始执行“绿色转型”以来,德国的食品价格总计上涨了37%,这也就导致,德国家庭购买食物的成本上涨了。
再加上,德国企业为了生存开始裁员,让德国不少家庭失去了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连日常生活维持都有些艰难。
![]()
而与德国情况相反的中国,就引起了德国媒体的注意,他们发现,德国甚至是欧盟目前所推行的“绿色转型”政策,让中国发现了发财的门道。
目前,全球的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和其他关键的绿色技术的庞大市场之中,中国手中掌握着超过七成的份额。
这让德国媒体感到非常的不满,为此,《柏林日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控诉中国这种闷声发大财的行为。
![]()
在这篇文章之中,他们还明确将德国汽车工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进行了挂钩。
他们认为,是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抢占了原本属于德国车企的市场份额,从而导致他们的销量开始走低,甚至出现裁员维持企业生存的情况。
在他们的话语中,刻意的忽略了德国车企目前所遭遇的困境是因为成本的提高,以及自己科技研发脚步落后等因素。
![]()
除此之外,文章中还提到了,中国目前掌握全球七成的绿色技术市场份额,他们将德国对于中国绿色技术的依赖,解读为“中国借环保议题抢占高地,欧洲丧失了主导权。”
全然不顾,中国在环保领域深耕的时间一点都不比他们短,中国之所以拥有领先他们的技术,也是源于长期的积累。
![]()
除此之外,德国媒体还控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虽然对他们承诺了,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但是实际的减排节奏却并没有和欧盟进行同步。
德国媒体的这种表述无视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如今仍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做到的是在保障发展权的基础上推进减排,并且,中国到底有没有做到,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
![]()
其实,德国媒体这轮集体反思,也反映出了他们如今的担忧,欧盟在大搞环保的同时,却让他们在经济主权、产业甚至是民生上付出了不对等的代价。
最重要的是,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让中国在这场“环保保卫战”中,大赚了一笔,最终损失的就只有他们。
![]()
其实,德国媒体的这篇文章,也能从另外一种角度去解析,与其说是在指责谁,不如说是在通过对比,深刻的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希望通过这轮集体反思,能够让他们找到一条正确的“绿色转型”道路吧。
![]()
信息来源 柏林日报 最大排放者,创纪录的可再生能源:中国的气候成绩单
![]()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 德媒感叹:“没中国不行”
![]()
信息来源 国际在线 和评理|“保护主义”不可取:实现绿色转型,欧洲需要中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