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中国体育史,特别是中国女排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的岁月,袁伟民这个名字,绝对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从接手时被外国球队轻视,到带领女排姑娘拼下中国三大球首个世界冠军,再到一手打造震古烁今的“三连冠”神话。
![]()
他不光带出了一支冠军队伍,更把“女排精神”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如今这位传奇教头已经86岁高龄,当年赛场上那个雷厉风行的指挥者,退休生活过得怎么样?
![]()
01
1976年,37岁的袁伟民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那时候的中国女排,在国际排坛连二流都算不上,日本排协甚至公开表示,就算派二队来中国比赛,也能轻松赢球。
队内情况更棘手,队员技术参差不齐,士气低落,有老队员私下里不服气,觉得袁伟民太年轻,没资格当主教练。
![]()
袁伟民没跟人争辩,直接带着队员扎进了北京体育馆旁边的竹棚训练馆。
那地方条件差到极致,夏天太阳一晒,棚里温度能飙到四十多度,队员们练一会儿就浑身湿透。
冬天寒风从缝隙里钻进来,手冻得握不住球。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袁伟民拿出了“三从一大”的训练铁律: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
![]()
那时候刚进队的郎平才十几岁,手臂力量不足,袁伟民就让她加练扣球,每天抱着球扣几百次,手臂肿得像馒头,吃饭都握不住筷子。
袁伟民也没松过口,只在休息时让队医给她做理疗。
不光是郎平,队里每个队员都在“魔鬼训练”里熬着,有队员练到体力不支晕倒,醒过来喝口水又接着练。
外界的质疑从没断过,可袁伟民始终没动摇,他知道没有实打实的训练量,根本没法在国际赛场上立足。
![]()
02
1981年的女排世界杯,成了检验这五年苦练成果的关键战场。
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闯进决赛,对手正是东道主日本队。
当时的日本队是排坛老牌劲旅,有着“东洋魔女”的称号,加上主场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助威,实力和气势都占尽优势。
![]()
比赛一开始,中国女排状态大勇,凭借精准的扣杀和严密的拦网,连赢两局,冠军似乎近在咫尺。
可就在这时,队员们心态出现波动,扣球失误增多,拦网也开始漏人,日本队抓住机会连扳两局,把比赛拖进了决胜局。
决胜局里,日本队攻势更猛,一路领先,场馆里的日本观众已经开始庆祝,不少中国球迷攥紧了拳头,眼睛都不敢眨。
![]()
暂停时,袁伟民走进场地,脸上没有丝毫慌乱,他没有指责队员,只是用眼神扫过每个人,然后指着战术板,快速明确了调整方案。
加强后排防守,集中火力打对方软肋,重新上场后,中国女排像是换了一支队伍。
郎平的重扣一次次突破对方防线,周晓兰的拦网像一堵墙一样挡住日本队的进攻,孙晋芳的二传精准到位。
![]()
队员们相互点头鼓劲,凭借顽强的意志连得两分,硬生生把赛点抢了回来,最终拿下了冠军。
当最后一个球落地,场馆里先是短暂的安静,随后中国球迷的欢呼声彻底爆发,袁伟民和队员们抱在一起,泪水混着汗水往下流。
这是中国三大球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消息传回国内,无数人走上街头庆祝。
从被嘲讽“不堪一击”到逆袭夺冠,这一战袁伟民带着中国女排,赢回了属于中国体育的尊严。
![]()
03
1982年秘鲁世锦赛,中国女排在预赛中意外输给了美国队,晋级形势瞬间变得严峻。
可袁伟民却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起用梁艳、郑美珠等几名从没参加过世界大赛的新人。
这个决定一出,质疑声铺天盖地。有人说他“拿冠军开玩笑”,有人担心新人顶不住大赛压力。
![]()
但袁伟民有自己的判断,他看出老队员在连续比赛后状态下滑,而新人冲劲足,更适配他制定的快攻战术。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新人上场后毫不怯场,凭借灵活的跑位和精准的配合,帮助中国女排一路逆袭,顺利拿下冠军。
这波“临阵换将”的操作,也成了世界排坛的经典战术案例。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袁伟民的战术调整再次让人拍案叫绝。
![]()
小组赛中,中国女排意外输给了美国队,队员们下场后情绪低落,有的甚至哭了起来。
决赛场上,中国女排再次遭遇美国队。第一局双方打得异常胶着,谁赢下这一局,就掌握了整场比赛的主动权。
就在这关键时刻,袁伟民又一次做出大胆调整:换上从未在奥运决赛中亮相的新秀侯玉珠发球。
![]()
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可侯玉珠没让人失望,她的发球要么直接得分,要么造成对方失误,一下子打破了僵局。
中国女排顺势拿下第一局,之后越打越顺,最终3-0完胜美国队,实现了“三连冠”的伟业。
这是中国女排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夺冠,也让“女排精神”成为了激励全民族的精神符号。
![]()
04
袁伟民的厉害之处,不光在于会带队赢球,更在于他有一双“识千里马”的慧眼,亲手培养出了一批排球界的传奇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郎平。
郎平刚进国家队时,虽然身高和弹跳优势明显,但技术粗糙,扣球力量不足,防守也有短板。
袁伟民看出了她的潜力,把她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别人练一个小时扣球,郎平要练两个小时。
![]()
为了提升防守能力,袁伟民专门安排她和男队员对练,每次训练结束后,袁伟民都会拿着录像带,逐帧分析她的动作,指出问题所在。
在袁伟民的精心打磨下,郎平逐渐成长为世界排坛闻名的“铁榔头”,成为中国女排的核心得分手。
除了郎平,孙晋芳、周晓兰、梁艳等一批优秀队员,也都是在袁伟民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
1984年底,袁伟民调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结束了执教生涯。
但他留下的队伍底子还在,继任者带着他培养的队员,又拿下了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冠军,成就了世界排球史上首个“五连冠”。
更重要的是,袁伟民留下的不只是冠军奖杯,还有“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
05
如今袁伟民已经86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走路腰杆笔直,说话声音洪亮,身体十分硬朗,一点都不像耄耋老人。
虽然早就退休了,但他心里始终牵挂着中国女排。
只要有中国女排的比赛,她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手里还会拿着小本子,偶尔记录队员的战术配合和技术特点。
![]()
有体育媒体上门采访,聊起现在的女排,他总能精准指出队伍的优势和不足,言语间满是关切。
看到新一代女排姑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传承着当年的精神,她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生活中的袁伟民,过得低调又充实,他不喜欢应酬,大部分时间都和家人待在一起,和妻子相濡以沫几十年,感情一直很。
![]()
儿女们都很孝顺,经常带着孙辈来看他,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从临危受命的年轻教练,到缔造神话的传奇教头,再到安享晚年的老人,袁伟民用一辈子的时间,和中国女排紧紧绑定在一起。
![]()
竹棚里的汗水,赛场上的呐喊,夺冠时的泪水,都成了中国体育史上最珍贵的记忆。
祝愿袁伟民老师身体康健,晚年幸福,也愿女排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