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5)》显示,截至今年11月,我国显示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5%,显示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3%,均居全球第一,产值规模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有业内人士指出,显示面板这个曾由海外企业主导的高科技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与市场重构,我国显示产业已经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跨越。
成绩令人欣喜振奋,但骄人的数据背后,是一场历时20余年的艰苦逆袭。回首20世纪末,当全球显示产业格局初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强势瓜分市场,我国的显示产业几乎是一片荒漠。在那个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年代,国内企业不仅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甚至连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都难以获得。
显示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更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科技自主。国内企业深知,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尤其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显示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于是,他们走上了一条充满智慧和勇气且极其艰辛的创新之路。京东方、TCL华星、天马微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在质疑声中坚定投入研发,在技术封锁中寻找突破口。经过不懈努力,他们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液晶显示领域的长期垄断,更在OLED、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领域与国际巨头齐头并进。
我国显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国家战略的前瞻布局与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新型显示产业始终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产学研协同等多种方式,为显示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而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活跃的资本市场,为显示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这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国显示产业突围的核心动力。
我国显示产业崛起重塑了全球显示产业的竞争格局。曾经垄断市场的日韩企业,不得不调整其全球战略,有的甚至逐步退出部分显示行业。而中国企业则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从追赶者转变为领跑者,成为全球显示产业最重要的增长极。这种格局之变,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的消长上,更体现在技术路线的主导权、行业标准的制定权和产业链的话语权的转移上。
不过,尽管我国显示产业体量够大、实力够强,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在OLED发光材料、高世代线高精度曝光机、刻蚀设备等核心材料与装备方面,我国仍依赖进口;在新一代Micro LED显示、超高清渲染驱动算法等方面,我国的原始创新和理论储备仍显不足;我国显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更多占据中间制造环节,而在两端的材料、装备、核心IP和高端品牌应用上,利润空间和话语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要巩固并扩大现有的领先优势,将“显示大国”建设成为真正的“显示强国”,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和更精准的策略,着力补齐系统性短板。应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围绕核心材料、关键装备、设计软件等薄弱环节,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高水平研发平台,瞄准Micro LED、量子点、全息显示等颠覆性技术进行长期布局。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和产业引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产业兼并重组,形成差异化、高端化的竞争格局。营造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科研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与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显示技术的进步与应用边界的拓展。
从“缺芯少屏”的窘迫,到“半壁江山”的荣光,“中国屏”的逆袭故事,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一个生动缩影。但是中国显示企业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越是登临高峰,越要警惕脚下的险阻。唯有以“归零”心态再出发,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直面并补齐存在的短板,我们才能将当前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彻底转化为持久的技术优势、生态优势和品牌优势,让显示产业持续领跑全球,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享受到中国制造带来的福祉。
【观象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