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媒创氪快讯】时值初冬,金鸡山村的田野间,一垄垄白芨褪去夏日的繁茂,进入休眠蓄力的阶段;吴茱萸的枝头零星挂着晚熟的果实,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杜仲林依然挺立,厚实的叶片在晨霜中更显苍翠。
地处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团风县金鸡山村,曾因土地贫瘠、劳动力外流而陷入发展困境。近年来,这片沃野之上,吴茱萸、白芨、杜仲等中药材郁郁葱葱,不仅染绿了昔日的“撂荒地”,更成为了金鸡山村一个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点草成金”的致富新路。
这一切转变,凝聚着金鸡山村民的辛勤耕耘,也离不开村两委与团风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的合力攻坚与真情付出,成就了一场围绕“中药材”的乡村振兴实践。如今,这片药香萦绕的土地,正以最朴实的语言诉说着:青山定不负人,耕耘自有回响。
金鸡山村位于丘陵地带,传统农作物长势弱、收益微。面对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撂荒严重的困境,团风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这片地方日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白芨、吴茱萸等中药材。
![]()
(图为团风县局志愿者调研金鸡山村中药材生长状况)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但产业选择必须因地制宜,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生态效益。”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达成共识,通过邀请农业专家实地勘察与科学论证,组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最终确定了以中药材种植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方向。
方向既定,行动随之。据企媒创氪获悉,2018年12月,金鸡山村百宝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推广、购销、初加工及生态观光农业服务等活动,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集中流转金鸡山村闲置岗地330余亩,覆盖贫困村民26人,实现了土地资源从“分散”到“集中”、从“闲置”到“生金”的转变。
![]()
(图为金鸡山百宝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简介)
初冬时节,正是药材管护的关键期。驻村队格外重视,秉持“绿色种植、生态优先”理念,联合合作社工作人员着力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一是科学化冬管:利用林木为药材越冬提供天然屏障,采用覆盖保温等技术防寒防冻;二是精细化加工:将秋季采收的药材进行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多元化拓展:利用农闲时节开展技术培训,为来年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李大姐一边整理药材,一边笑着说:“以前冬天就是闲着,现在不一样了。在合作社不仅学会了药材种植技术,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最重要的是,自己种出来的药材,品质这么好,心里特别自豪。”
“过去我们种庄稼靠天吃饭,现在种药材讲究科学技术。”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管理,吴茱萸的药用成分含量比普通种植提高了15%,白芨的亩产量得到显著提升,合作社种植的中药材因其品质优良,已成为多家药企的定点采购产品。
![]()
(图为金鸡山村长势良好的中药材“吴茱萸”)
单一种植抗风险能力弱,效益有限。据企媒创氪获悉,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计划将百宝草中药材合作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种植基础上开发药膳餐饮、中医体验等项目,规划建设中药材知识科普长廊、药用植物观光园,在未来打造出集示范种植、加工销售、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以后,游客来到金鸡山村,不仅可以欣赏到中药材花开遍野的美景,还能了解中医药文化,品尝药膳美食,体验采收乐趣。”驻村工作队队长描绘着未来的发展蓝图。这种“中医药+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将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沃野化纸,奋斗作笔。在团风县烟草专卖局的精准帮扶下,金鸡山村将“苦药材”种出“甜日子”。下一步,金鸡山村将继续深耕中药材产业,持续擘画“绿富美”的振兴画卷,让药香里的“金银”故事愈加动人。(朱兰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