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NCAA常规赛的战报,俄勒冈大学87-75击败俄勒冈州立大学,但这并未落在中国球员林葳身上。全场8分钟出场时间,1次投篮偏出,仅靠2次罚球拿到2分,外加2篮板2助攻的惨淡数据,让这位上赛季CBA得分王再次陷入舆论漩涡。从带领同曦队历史性闯入季后赛的英雄,到NCAA赛场屡战屡败的边缘人,林葳的留洋之路,远比想象中崎岖。
![]()
谁能想到,上赛季的林葳还是CBA赛场上最耀眼的新星。场均21分5助攻的华丽数据,让他成为国内球员得分王,多次在对阵辽宁、广东等强队时力挽狂澜,硬生生将常年鱼腩的同曦队带进季后赛。即便附加赛惜败新疆,他场均30.5分11助攻的季后赛表现,已然圈粉无数。当他在NBA选秀落选后毅然选择NCAA时,球迷们无不期待他能在更高舞台证明中国篮球的实力。
![]()
然而,进入NCAA以来,林葳的表现堪称断崖式下滑。近几场他累计18次出手仅命中1球,5.5%的命中率低得刺眼。从17分钟7中0拿到2分4失误,到如今被压缩到8分钟替补时间,曾经的"得分机器"彻底失去了准星,甚至连主教练的信任都逐渐流失。赛场表现的低迷,让球迷的耐心被逐渐耗尽,甚至有球迷说:"美国有几万人可以打CBA",似乎也并不夸张。
![]()
CBA联赛虽与NCAA存在差距,但绝非"万人可打"的弱旅。林葳的困境,实则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NCAA更快的比赛节奏、更强的身体对抗,让刚完成增肌的他难以适应,投篮手感严重受影响;更关键的是战术地位的剧变,从CBA的绝对核心沦为NCAA的角色球员,球权和战术支持大幅缩水。
郭士强指导曾早有预判,他此前就指出林葳防守态度松散、投篮稳定性不足的缺陷。这些在CBA赛场被高光数据掩盖的问题,在NCAA的放大镜下被无限放大。但将林葳的低迷归咎于个人能力不足,显然有失公允。作为首位从CBA转战NCAA的球员,他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借鉴,既要适应大学生球员的身份转变,又要攻克赛场风格的壁垒,这份探索本身就值得尊重。
![]()
回望中国篮球的留洋史,姚明初入NBA时也曾遭遇过新秀墙,王治郅、易建联都经历过从边缘到主力的挣扎。NCAA作为NBA的人才储备库,每年有数千名球员竞争,即便是天才也需时间磨合。林葳的8分钟2分,看似寒酸,却是他适应更高舞台的必经之路。
从CBA得分王到NCAA替补,林葳的低谷不是终点。正如俄勒冈大学教练所说,他的传球视野和突破意识仍有亮点。当下的他,需要的不是苛责,而是调整心态、打磨技术的时间。毕竟,敢于跳出舒适圈的勇气,远比一时的成败更珍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