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法国和比利时双重国籍的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学专家Marie-LuceChevalier(马晓立),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深耕十五年。怀揣对青藏高原的热爱,她三十次奔赴这片高原,在地震科考、断裂带研究中逆行冲锋,成为解码地球脉动的“外籍追光者”。
![]()
2002年,尚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的Marie-Luce首次踏上西藏。1000多公里喀喇昆仑断裂带的考察之旅,让她彻底迷上这片土地的地质构造与生态和谐。2010年,她响应李海兵研究员的邀请,带着一只行李箱来到北京,以“黄汲清青年人才计划”特聘外籍专家身份,开启扎根中国的科研之路。
作为地震现场的“逆行者”,她总能第一时间奔赴震中。2021年玛多7.4级地震后,她24小时内抵达海拔4200米的震区,在日均6次余震的威胁下,沿151公里地表破裂带开展数周调查,记录裂缝位置与位移数据。通过探槽挖掘和岩石定年,她团队发现磨西断裂带三百年沉寂后的风险,测算出的滑动速率与累计位移量,为2022年泸定6.8级地震提供了科学预判依据。
![]()
“恐惧远不及破解大地密码的成就感强烈”,马晓立坦言。野外考察中,她曾顶着严寒睡在结霜的帐篷,每日徒步数十公里采集数据,却总为喜马拉雅的日出与藏羚羊迁徙的剪影动容。她不仅科研严谨,更心怀温暖,常带着闲置衣物赠予高原牧民与孩童,用二手物品践行环保理念。
在中国,她收获了事业与亲情。同事们教她中文,团队协作发表多篇国际影响力论文,2016年,她身着中式旗袍举办婚礼,女儿在北京出生,母亲节的汉字贺卡成为最珍贵的礼物。
如今,这位外籍专家,仍奔波在高原与实验室之间。从卡车颠簸半月抵达的偏远点位,到如今两三天可达的考察地,她见证着中国野外科研条件的改善,也用坚守诠释着跨国科研情怀。“学好了科学,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变得很近”,Marie-LuceChevalier(马晓立)用十五年深耕证明,对真理的追求与对土地的热爱,能跨越国界,成就持久的科研坚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